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硒酵母干预对高脂大鼠内质网应激基因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6周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高脂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高脂日粮组,c:高脂日粮+低剂量富硒酵母组,d:高脂日粮+高剂量富硒酵母组),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检测肝脏脂质氧化MDA水平和GRP78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日粮可以诱发小鼠肝脏指数增大和脂肪变性,饲喂富硒酵母后,小鼠的肥胖和肝脏脂肪变性得到了明显改善;高脂日粮组与其他组相比肝脏中MDA和GRP78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高剂量硒酵母对高脂诱发的MDA升高和GRP78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拮抗作用.结论:硒能逆转高脂小鼠的肝脏损伤,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该应激可能是通过提高氧化水平而诱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油脂对小鼠生长性能、健康状态、血脂指标和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日粮中不同油脂来源及使用量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筛选较为适宜的油脂类型及其添加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3周龄体重16-19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4组分别饲喂正常小鼠饲料(对照组)和添加4%豆油(B组)、4%乳化椰子粉(L组)以及8%乳化椰子粉(H组)的饲料14 d。试验期间,记录每天的饲喂次数、每次饲喂量、饲料剩余量,所有试验动物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分析试验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等生长性能指标,分析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等健康状态指标,测定小鼠的肝脏重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清脂质指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这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生长性能方面,添加4%豆油组的小鼠体重变化、平均日采食量和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肝脏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组的小鼠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乳化椰子粉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健康状态方面,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脂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豆油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TC和HDL-C含量(P<0.05),对TG和LDL-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对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8%乳化椰子粉能显著降低血清TC含量(P<0.05),但对TG、HDL-C和LDL-C无显著性影响(P>0.05);④肝脏胆固醇相关基因方面,添加8%乳化椰子粉组肝脏中CYP7A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豆油组和4%乳化椰子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HMGCR基因和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豆油增加了小鼠日采食量和体重等指标,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剂量乳化椰子粉的添加提高了小鼠日采食量,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并增加了肝脏CYP7A1基因mRNA的表达。相比于添加高剂量乳化椰子粉,低剂量乳化椰子粉在改善小鼠脂代谢方面应用效果并不好。添加油脂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来影响小鼠肝脏胆固醇的代谢,从而维持体内的胆固醇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日粮对鹅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IGF-I)mRNA表达量的影响,为科学配制肉鹅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18%、20%日粮的28日龄苏牧白鹅的肝脏、腿肌和胸肌组织的胰IGF-I mRNA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粗蛋白质水平下鹅的肝脏和胸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IGF-I mRNA表达,而在腿肌中未能检测到该基因mRNA表达.在肝脏组织中,18%CP组IGF-I mRNA表达量低于16%CP组和20%CP组,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母鹅胸肌组织中,各组IGF-I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20%CP组公鹅的IGF-I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16%CP组.20%CP组公鹅IGF-I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母鹅,18%CP组、20%CP组公鹅肝脏组织IGF-I 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母鹅,其他组公母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粗蛋白质水平能影响鹅组织中IGF-I mRNA表达;在相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和同性别条件下,IGF-I mRNA相对表达量肝脏大于胸肌,腿肌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基因(PPARγ)、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断奶的健康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4组试验兔的日粮能量水平分别为9.7,10.5,11.3和12.1MJ/kg,试验分断奶~2月龄、2~3月龄2个阶段。分别于试验开始的第30,60天早晨采血,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并取肝脏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PPARγ和INSIG-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月龄时,日粮能量水平对獭兔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不显著。3月龄时,日粮能量水平对獭兔血液中的总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不显著。在2、3月龄时,PPARγ基因均分别以11.3和12.1 MJ/kg日粮能量水平下的表达量最高,INSIG-2基因则分别以11.3和9.7MJ/kg日粮能量水平下的表达量最高。【结论】日粮能量水平对幼龄獭兔血液中总蛋白质、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其他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日粮能量水平对幼龄獭兔肝脏PPARγ、INSIG-2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亮  朱庆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3):341-343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丝羽乌骨鸡(SK)与引进的快大型肉鸡品种爱拔益加肉鸡(AA)之间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方法分离差异片段,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验证差异显示片段的重扩增产物成分的单一性,采用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对获得的差异显示cDNA片段进行了差异真实性的鉴定.共获得了丝羽乌骨鸡与AA肉鸡差异表达cDNA片段38条,其中26条为丝羽乌骨鸡肝脏表达,而AA肉鸡不表达;其余12条为AA肉鸡肝脏表达,而丝羽乌骨鸡不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丝羽乌骨鸡特异基因的表达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从小鼠的睾丸中克隆了GSE(gonad-specific expression gene)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Southern、Northern杂交分析.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GSE基因的ORF长度为745 bp,编码24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7.6 kDa;Southern杂交证明GSE可能是单拷贝的基因;Northern杂交显示,GSE基因在小鼠体细胞组织(心脏、肝脏、肾脏、大脑、骨骼肌和脾脏)中没有检测到其表达,在睾丸中表达量很高,在卵巢中表达量较低.从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表明,GSE蛋白在细胞中可能是一个不带有信号肽的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将含有家鸡PPARγ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该基因siRNA的干扰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基因在小鼠脏器中的表达情况,以建立检测重组质粒瞬时表达和筛选siRNA序列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注射重组质粒pcDNA3/PPARγ后家鸡PPARγ基因在小鼠的肝脏中高效表达;同时注射重组质粒pcDNA3/PPARγ和表达该基因siRNA序列的干扰质粒pGenesil-1/PPARγshRNA1后,家鸡PPARγ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明显地受到抑制。与传统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相比,水动力转染技术具有快速、简单、方便、高效、安全、成本低等优点,可作为外源重组DNA表达的检测和siRNA的筛选等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善良  孙文  许晓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78-17980
研究了日粮核苷酸对CCl_4诱发大鼠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核苷酸池的影响。结果表明,CCl_4处理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CCl_4-NTs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整个试验期内,CCl_4和CCl_4-NTs组大鼠的死亡率分别为20%和7%;3组处理大鼠肝脏的ATP含量多有波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给予试验期昆明小鼠玉米淀粉和豆油比例不同的日粮,研究日粮能量类型对乳腺三种泌乳相关酶(脂肪酸合成酶,FAS;α-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半乳糖转移酶,GT)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处理对各采样期小鼠乳腺半乳糖转移酶mRNA的相对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 5);日粮处理对泌乳期试验小鼠1、10、20泌乳日乳腺脂肪酸合成酶相对表达影响显著(P<0.05),且以高脂肪日粮组试验小鼠乳腺脂肪酸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日粮处理显著影响分娩前一天及4泌乳日试验小鼠乳腺α-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的相对表达(P<0.05),以高脂肪日粮处理组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用金霉素对獭兔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獭兔盲肠菌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因子;qPCR技术对TLR2、TLR4mRNA进行定量检测。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金霉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50mg/kg。结果表明:1)PCR-DGGE图谱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金霉素组盲肠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等没有显著变化(P0.05);2)qPCR检测金霉素组普雷沃氏菌属数量是10.48(logcopy/g),对照组是10.10(logcopy/g),差异显著(P0.05);3)金霉素组獭兔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脾脏和肝脏指数均降低;4)回肠的TLR2、TLR4mRNA相对表达量和肝脏的TL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50mg/kg金霉素,对獭兔盲肠菌群结构和免疫功能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鸭趾草在铜胁迫下部分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植物的耐铜机理,拟通过该研究解决铜污染问题。[方法]以具有铜离子富集能力的植物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为试验材料。通过cDNA-AFLP以及银染技术,获得90个差异表达片段,扩增得到其中17个片段,经纯化鉴定最终获得6个差异片段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BLASTX比对。[结果]6条差异表达片段可能在铜离子对紫鸭趾草的胁迫中产生作用。其中编号为E5MG-3的差异序列与拟南芥mRNA序列(登录号为AAM62956.1)同源性达49%;E4MB-2与马铃薯mRNA序列(登录号为A5A7I7.1)同源性达53%;E6MG-1与芋mRNA序列(登录号AAO62313.1)同源性达65%。由此推测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信号传导、抗氧化、新陈代谢以及蛋白质修饰等有关。[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紫鸭趾草铜胁迫响应的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平菇子实体分化发育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AP-PCR差异显示技术对平菇菌丝体及原基、菇蕾和成熟子实体进行研究,获得了在原基阶段差异表达的3条cDNA片段POD1、POD2与POD3,经过回收、重扩增、克隆与鉴定后进行测序分析,初步的结果表明3条差异片段的长度分别为745bp,482bp和477bp。同时,国际联网检查查明片段POD3为HSP70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为材料,分离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从而揭示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GZnn与其近等基因系TM-1在纤维发育上的差别;采用差异显示RT-PCR方法寻找GZnn与TM-1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用扫描电镜观察突变体GZnn与TM-1的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发生的情况,发现GZnn不仅在纤维细胞发生和延伸上延迟,而且纤维细胞总数也明显减少。利用差异显示PCR进行比较筛选,获得了12个差异表达的EST片段,其中,DS3只特异性地在GZnn 开花前(-3~0 DPA)的胚珠中特异表达,而在其近等基因系TM-1中没有表达,推测DS3可能是一个纤维启动过程中的MYB类负调控转录因子。【结论】本研究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发现,棉纤维细胞在早期分化和形态建成过程中大量基因表达,对其中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棉纤维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 (SSH)构建了棉属突变材料“湘棉 18”种子萌发过程中腺体发育形成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期的SSH差减文库 .通过差示筛选及反式Northern检测 ,获得了色素腺体形成时期特异表达或优势表达的cDNA片段 .结果表明 ,这些cDNA所涉及的基因 ,多数是棉属中新发现的 ,它们与发育调控、细胞凋亡、蛋白质合成等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抗瘟性近等基因系H7R和H7S为材料,采用PCR-差别筛选(PCR-based differential screening)的方法分离和克隆水稻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抗性相关基因。第一轮筛选获得42个差异表达的cDNA克隆,经PCR扩增,转膜,反向Northern杂交后,得到12个阳性cDNA克隆。Northern证实其中一个克隆(暂命名为D2,约2.2kb)为受稻瘟病菌诱导的特异反应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幼芽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和银染技术,对经过用16%(-0.5 MPa)PEG-6000溶液处理不同时间而诱导表达的小麦基因进行分离,共得到cDNA差异片段16条。其中4条差异条带呈表达减弱,其余差异条带均呈表达增强。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2个cDNA片段与已知基因同源,WSI241与编码胚后期丰富蛋白的Em基因同源性达100%,WSI208与ARA-1 mRNA同源性达88%。大部分都是功能未知的EST序列。其中WSI483(454 bp)与小麦干旱胁迫幼苗cDNA同源性达100%;WSI232与小麦干旱胁迫叶cDNA同源性达100%。WSI301与小麦盐胁迫芽鞘cDNA同源性达98%,WSI267与小麦热胁迫旗叶cDNA同源性达93%,WSI289与小麦ABA处理胚cDNA同源性达92%,WSI268与镰刀菌感染的小麦穗同源cDNA同源性达97%。经反向Northern验证,有6个cDNA呈阳性。可用探针或设计引物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选取病拟南芥转基因NahG(抗病)、生态型WS-2(抗病)和Shakh-dara(感病)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对抗、感病材料接种葱链格孢后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共获得135个与拟南芥抗葱链格孢侵染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反式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38个差异表达片段为阳性片段,阳性率为28.1%。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抗感生态型感染葱链格孢后,诱导了呼吸过程、参与细胞壁构建和蛋白质水解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接种3 h诱导表达的WS-2-47序列编码含有SH3保守域的Sla1蛋白,表明拟南芥受葱链格孢侵染后可能是通过寄主细胞壁的改变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cDNA-SRAP分析赤霉素诱导甘蔗节间伸长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光抑制差异表达基因的遗传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杂种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及其母本培矮64S和父本9311在光抑制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变化,共得到了杂种的167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对这些差异片段进行分类和遗传来源分析表明,杂种光抑制差异表达基因多数为父母本所共有,是母本和父本共同遗传的结果。少数基因表现为母本或父本的单亲特异性,或无明显亲本来源,说明某种未知机制可能参与了光抑制相关基因从亲本到杂种的遗传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cDNA-AFLP技术对小黑杨茎、叶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4对引物组合在茎和叶中共扩增出4 192条带,其中差异条带2 275条.通过对茎中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获得了4条cDNA序列.经Blast-x比对分析表明,它们分别是类伸展蛋白、漆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壁相关水解酶.进行RT-PCR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