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阿尼玛卿山中部高山林线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阿尼玛卿山地中部高山林线祁连圆柏树木年轮宽度年表的研究,发现高山林线附近的树轮年表中含有较高的气候信息;树木生长与当年7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在对有气象资料记录的1959—2001年间的树木年轮宽度指数与7月平均气温的分析中,发现其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1976—2001年间,7月平均气温和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在变化趋势和相关性上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且从分析中发现7月平均温度是高山林线分布的制约因子,而7月的低温和多雨则是高山林线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高山林线树木生长的193年期间以百年周期和两年准振荡周期最为显著;西北干旱区中普遍存在的20世纪20—30年代“高温干旱期”在这里也很显著,同时该研究也发现1861—1878年是近200年来的7月气温最低和最长的时段.  相似文献   

2.
树木年轮是反映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条件下,树木年轮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西藏作为受气候影响的敏感地域,同时有着独特的气候带区域变化,在树轮与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文章主要阐述树木年轮的研究背景、基本概念、树木年轮研究方法、全国树木年轮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太白山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秦岭地区太白山森林公园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高山林线附近的太白红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地区1822~2013年树轮标准化年表;应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树轮生长动态及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树木年轮包含了丰富且敏感的气候信息,适合进行树木年轮学分析,且其标准化年表与当年3、5和6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4、6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滞后性研究表明其标准化年表与上年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上年12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年月平均降水量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建立了太白山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函数,为研究及解释秦岭地区气候变化对树木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纬度地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探索1967—2005年间,不同纬度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对气候因子和年轮宽度年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67—2005年间,大兴安岭不同纬度地区温度均显著上升,降水量未呈现出显著性变化;1927—2007年间,高纬度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显著增加,与此相反,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不明显;温度是影响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变化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后,降水量的下降抑制了该地区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 hm2的固定样地内山杨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使用RESISTOGRAPH树木针测仪获取年轮宽度的过程,并使用COFECHA对获取的年轮宽度进行的交叉定年和控制检验.结果表明,获得的山杨宽度年表轮宽指数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达到显著相关(P<0.05),生长季气温与树轮径向宽度正相关性显著,从而影响了山杨的生长,冬季低温则制约树木的生长,当年生长季前4月份的温度为树木萌发需要的积温提供基础;从山杨宽度年表轮宽指数与该地区月降水量的关系可看出,树木生长季的降水量对树木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上一年9月份由于降水的减少使其与树轮宽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秋冬季节降水量的增加可促进下一年树木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于川西米亚罗林区分别在高、中、低海拔选取3个采样点,共采集132棵岷江冷杉年轮样芯,建立了最长达170a(1842-2011年)3个海拔高度的差值年表.岷江冷杉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与生长的负相关呈增加趋势.高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前—年冬季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与当年春季均温、最高温和年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岷江冷杉与当年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随海拔升高降水与岷江冷杉生长的相关性降低.中低海拔岷江冷杉年表与4、5月帕尔默干旱指数(P DS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中低海拔存在春季干旱胁迫,抑制了岷江冷杉的生长.另外,大龄树木比小龄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主要利用树木年轮年代学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满归林业局16个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树轮为基础,依据树轮火疤,通过交叉定年重建了该地区257 a的火灾历史,并用火历史分析软件FHX2得出满归地区兴安落叶松的火灾间隔期为26.3 a,火灾轮回期为44.8a.林火主要以早材火为主,占该地区火灾总数的86.3%,晚材火和休眠火所占比例极小,仅为13.7%.进而对满归地区林火发生的气候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与火灾发生当年的叠加点事件分析(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SEA)达到在95%的显著水平,即气候越干旱,满归地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火灾前几年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也为林火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连续的干旱可能导致森林大火的发生.此外,长时间尺度的国家政策或人为干扰也对火灾发生频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研究热点,树轮密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资料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树木年轮密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当前国内外对树轮与气候关系的研究进展,本文分别从树轮密度测量方法、树轮密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树轮密度对气候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等进行综述。总结了树轮密度与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综合作用的关系,树高、海拔、树龄和坡向等非气候因子对树轮密度与气候响应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关系体现在早材密度与降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晚材密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树轮密度受降水和温度双重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
郜冠奎    叶茂   《现代农业研究》2022,(3):106-108
树木年轮是气候学研究里最重要的代用指标,其定年方法准确可靠,气候敏感性与分辨率较高,在国际气候 学研究上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阿尔泰山西部贾登峪地区的西伯利亚落叶松资料,建立树轮年表,并分析年表特征, 结果发现:贾登峪区域的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速率正常,符合健康树木的生长规律,该区域西伯利亚落叶松的状况良 好,且各项年表特征的参数较好,年表中所包含的气候信息较为丰富,是比较优质的树轮年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中部地区未来气候环境的变化,探讨树木年轮生长与气候环境的响应关系。【方法】对鄂尔多斯中部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样本进行了树轮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树木年轮最大密度指标与树木生长期6-10月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2(P>0.001)。利用油松树木年轮最大密度指数,对研究区1888年以来6-10月的降水量变化进行了重建,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为0.339。【结果】重建结果分析表明,鄂尔多斯中部地区过去115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变化特征,降水较多的湿润时段有:1888-1896年、1903-1908年、1934-1953年、1984-1993年;降水较少的干旱时段有:1897-1902年、1920-1933年、1954-1958年、1994-2000年。功率谱分析表明,重建降水量变化序列有2年、7年以及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结论】该地区降水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相一致,降水变化可能受大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沙埋对西鄂尔多斯高原灌木群落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鄂尔多斯高原集中分布了很多珍稀濒危灌木物种,近年来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沙埋,为了揭示沙埋对该区灌木群落的影响,采用2006年西鄂尔多斯高原干旱荒漠灌木群落的空间点格局调查数据,运用基于最近邻体距离的空间格局指数F函数、G函数和J函数,研究了不同沙埋程度干扰下灌木群落的结构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沙埋是该区不耐沙灌木消亡的重要影响因素,随地表覆沙厚度的增加,群落内不耐沙灌木的数量逐渐减少;对于耐沙灌木,浅层的覆沙有利于其更新生长,而当覆沙厚度超过一定值时,这种正向作用转为负向作用,导致耐沙灌木由数量上的增加转为减少;不耐沙灌木和耐沙灌木在不同沙埋强度的影响下,在小尺度上都表现为显著的随机分布,而二者之间在浅层的沙埋干扰下,在小尺度上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覆沙厚度达12cm时,群落内灌木分布极稀疏,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沙埋导致群落内物种单一且有老龄化现象,更新困难,是群落退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地区的高寒灌丛的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外貌特点,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的高寒灌丛有头杜鹃-百里香杜鹃灌丛,青海杜鹃灌丛,杯腺柳灌丛,金露梅灌丛,鲜黄上檗灌丛,短叶锦鸡儿灌丛,窄叶鲜木灌丛和藏沙棘灌丛8类,指出坡向,坡度和海拔是限帛本地区高寒灌丛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灌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精度、非破坏性的灌木生物量估算方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数码拍照法对狼牙刺、山桃、沙棘、柠条、丁香、虎榛子、荆条和酸枣8种灌木进行水平拍照,采用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件提取了各灌木植株的照相面积(S)、高度(H)、宽度(D)、冠层高度(h)等信息,建立了不同灌木的生物量拟合方程,具有良好的精度。灌木侧面照相面积(S)与植株的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可建立灌木生物量估算的通用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达到0.927 5,估算精度较高。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灌木的生物量是一种非破坏性、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精度的方法,在灌木生物量估算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8个不同海拔梯度的典型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采取对照和增温2种处理。结果表明:(1)海拔梯度<4000 m的高寒草地禾本科为主要优势科,海拔梯度>4000 m的高寒草地莎草科为主要优势科;(2)中等海拔地区的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低海拔地区的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高于高海拔地区;(3)主动增温和被动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同影响,但整体上均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且群落中优势科(禾本科和莎草科)对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因此,增温和海拔梯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两者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灌木树种柽柳含碳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干旱地区灌木树种柽柳与东北其他地区灌木树种的树干含碳量和灰分含量,了解灌木含碳量在不同地域的差异,为干旱区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于烧法测定树干含碳量,干灰化法测定灰分含量.[结果]干旱地区柽柳的平均含碳量为48.673%,东北其他地区灌木的平均含碳量为46.925%,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树种灰分含量为0.47%~2.55%,无显著差异.含碳量与纬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与灰分含量不相关,而灰分含量与经纬、度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干旱地区灌木柽柳具有更强的贮碳能力,树干含碳量高于其他地区灌木,是更适合高纬度干旱地区选种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6.
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根系消弱系数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3种灌木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 根据3种灌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建议,多枝柽柳和柠条可以作为梯田埂坎立地上栽植的农林复合树种,杞柳可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3种灌木均应栽植在梯田埂坎虚土和原状土结合处;杞柳还应采取平茬和与秋粮作物配置的竞争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东祁连山南坡现代花粉雨与植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祁连山南坡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植被类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植被垂直分异十分明显 .以该区主要植被类型下的表土花粉百分含量为数据源 ,采用DCA排序方法定量研究表土花粉的组合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的植被类型可以由他们的表土花粉谱区分开来———杨桦林、云杉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 .花粉谱的变化也反映了植被随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变化 .但杨桦花粉在林中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氧化作用对花粉的破坏作用最大 ,花粉浓度随pH值升高呈指数递减 ,pH值 7 6以上 ,花粉浓度迅速降低 .  相似文献   

18.
五大连池火山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红    黄庆阳    曹宏杰    杨帆    王继丰    倪红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9
研究不同气候因子利用策略的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为气候变暖后,该区域火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以蒙古栎和紫椴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析了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气候的关系对气温突变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五大连池火山6-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干燥指数与蒙古栎和紫椴年轮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同一区域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表明6-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干燥指数是该地区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2)蒙古栎和紫椴年轮指数在突变增温(1981年)前后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呈现明显的变化,气温明显变暖后与气侯的响应更加敏感; 突变增温后,南北坡向蒙古栎和紫椴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差异显著,南坡蒙古栎径向生长的趋势与温度升高的趋势相同,而北坡紫椴径向生长则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2树种生长响应差异及北坡紫椴出现生长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分离现象”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增温趋势持续或者加重,紫椴的生长可能会因干旱胁迫加剧而衰退,蒙古栎生长增长的趋势快速下降或也出现生长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干旱环境3种荒漠灌木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荒漠植物生理特征对自然环境波动下的响应过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  本文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沙柳和杨柴3种荒漠灌木优势物种在春季干旱环境下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旨在探讨荒漠灌木在干旱环境下PSII的光合生理状态以及其保护调节机制。  结果  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 < 0.08 m3/m3),3种荒漠灌木Fv/Fm、ΦPSII显著降低,NPQ显著增加(P < 0.01),沙柳Fv/Fm显著低于油蒿并且显著高于杨柴(P < 0.01),杨柴ΦPSII显著低于油蒿和沙柳(P < 0.01)。3种荒漠灌木ΦPSII和NPQ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且PAR、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 (RH)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对ΦPSII和NPQ均有影响。研究发现3种荒漠灌木PSII表现出不同受胁程度,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增加热耗散比例来抵御干旱下的环境胁迫。油蒿Fv/Fm能通过自身调节恢复到适宜状态值(约0.75),认为其反应中心损伤具有可恢复性。杨柴热耗散的光保护响应机制的敏感性较高,认为其受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大。  结论  综上得出油蒿可以作为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沙柳其次,杨柴不建议考虑。可见由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表征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可以充分体现荒漠灌木对环境波动的响应策略,可以作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