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东风水库是玉溪市重要水源地,是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的重点区域。为探究该区域森林水源还养功能,选取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蓄积量、有效拦蓄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层厚度、土壤最大蓄水量为评价指标,构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东风水库流域范围内的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都不是很好。水源涵养功能由大到小为板栗林、圣诞树林、冈栎林、混交林、杉木林。其中圣诞树林、冈栎林、板栗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好,杉木林、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森林除了有净化空气防止土壤流失等作用之外,还能够涵养水源。森林土壤对森林水源涵养有着重大作用,因为它能够拦蓄和调节降水。森林和水关系十分紧密,前者利用土壤层、枯落物层、林冠层对降水进行拦蓄和调节,有补充地下水,调节溪、河流量的作用,因此,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林型涵养水源能力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如何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森林水文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国内外近几十年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在简要介绍森林水文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概述了森林对降水、蒸发散、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看,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径流泥沙、改善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各地森林水文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今后森林水文研究工作必须加强水文过程物理机制研究,对于分析评价不同地带、尺度、类型的森林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识别水源涵养重要区对于制定水源保护规划,落实陆域-水域综合保护,防治水体污染,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8年四川都江堰市为研究范围,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权衡工具-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中的水源涵养模型对县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空间制图,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将水源涵养功能与植被减洪能力和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叠加计算水源涵养重要性指数.结果表明:尽管汶川地震导致都江堰市域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但都江堰市水源涵养功能整体仍然较高,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超过200mm/a.都江堰市的水源涵养极重要区面积为4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9%,远大于目前县域的水源保护区面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极重要区的保护,以保证本市以及成都平原的供水安全.水域涵养功能及其重要性都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分异,大致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水源涵养重要性与水源功能的分布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县域尺度上采用服务功能空间化评估结果进行重要性评价能够比较精细地反映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的空间差异.但该方法还需要将人类用水需求进行空间表达,与本文的方法进行结合,以更准确反映水源涵养重要性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山地森林消洪补枯作用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多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把夏秋季集中、过多的降水储存在土壤内或转化为壤中流、地下径流,把冬季降雪储存于林内,到春天随着天气回暖以冰冻形式和积雪形式储存的降水逐渐消融补给河川,有效的缓解了中下游地区春旱和夏秋洪涝灾害;山地森林消洪补枯作用在于森林通过林冠层、苔藓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层对降水进行截留、吸收、储存、转化,使发源于山地森林覆盖区的河川枯水期径流量增大、洪水期径流量减少、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森林覆盖率为65%的流域相对于森林覆盖率32%的流域没有引起河川径流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竹林不同界面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植被层作为水文环境要素,对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对竹林水文效应的研究成果,试从竹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不同层面综合评述最新研究进展,普遍的研究结论认为竹林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减少径流泥沙、改善水质等功能,目前国内外对竹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研究对象多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主,并局限于单一指标或是单一过程的观测试验,今后竹林水文研究工作应加强不同竹种水文过程物理机制研究,对于分析评价不同种类、地带、类型的竹林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参55  相似文献   

7.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在主体,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多功能。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森林是地球陆地上由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林中动物、鸟类、昆虫等所构成的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林地上地被物充分发育覆盖地表,地下各种植物根系盘根错节,把表土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在降水时阻止重力冲刷,树冠和树干可截留大气降水的10%~20%;通过地被物和地表能吸纳和涵养50%~80%的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可补给地下  相似文献   

8.
韩宏 《宁夏农林科技》2023,(8):15-19+45
森林蒸散、土壤水分运移和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等主要水文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耗水、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等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目前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森林蒸散过程(林冠截留、林分蒸腾和林下蒸散)、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土壤入渗、产流)和土壤含水量动态3个方面,同时对今后森林水文过程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植被水文效应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研究现有土地覆盖下水文分布的空间格局,及不同植被类型集水区内降雨与径流间的关系,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与水文动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为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构建岷江流域植被水文模型.模型以水文子模块TOPMODEL为中心,由山地小气候模型MTCLIM和林冠截留模型为其提供水文学参数,研究中水文循环过程涉及植被截留、(实际)蒸散发、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动态等.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岷江上游典型支流——杂古脑流域,对其1995年7—9月的径流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7—9月日径流量总体趋势表现为逐渐降低,径流量对降水响应敏感,基本反映了杂古脑流域雨季的径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林和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研究该区域内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对于保护自然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以及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通过测定研究区内不同林分样地的土壤径流量、土壤容质量、蒸散量等相关指标,对不同林分水文调节功能进行评估,得到以下结果:①研究区不同林分调节水量功能为油松其他灌木青海云杉山杨柠条白桦.②研究区不同林分调节水量价值量和净化水价值量为油松其他灌木青海云杉山杨柠条白桦.③研究区不同林分调节水、净化水物质量与其面积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林冠截留率为16 34%~27 43%, 平均为22 15%,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 凋落物储量为10 52~21 90t·hm-2, 平均为17 61t·hm-2,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 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 66~4 19mm, 平均为3 48mm, 依次为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34 68~ 44 16 mm, 平均为40 35mm,依次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各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截留的降雨量总量为377 6~494 6t·hm-2, 平均为446 56t·hm-2, 柏木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 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次之, 灌木林最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京毛竹林小流域降雨径流数据的观测分析,毛竹林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毛竹林小流域月降雨量分别与月径流量、月壤中流+地表径流、月基流量、月产损呈正相关,降雨是影响该地区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SCS模型反推得到的CN值计算式,分析表明:在产流过程中,CN值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无相关性,CN 值分别与降雨量、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呈指数负相关,与产损量呈负相关关系,并建立CN值与各显著影响因子的回归模型。此结果可为日后SCS模型在该流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室内模拟法 ,研究了 11个树种的不同L ,F层组合对地表径流、截持降雨量和水分蒸发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在不同L ,F层组合涵养水源作用中 ,以厚LF最佳 ,其次为厚F ;②不同树种间以落叶松最佳 ,其次为油松、侧柏 ,阔叶树种较差 ;③枯枝落叶层持水后的水分蒸发过程 ,可用指数函数型表示 ;④中雨时枯枝落叶层的截持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森林截留降雨模型中较常见的Gash模型、Rutter模型和经验模型,并对几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述。由于地表森林类型的变异性以及截留对比性研究的缺乏,为空间上的大尺度研究带来困难。森林结构特征、降雨特征和气象因素的时空变异性以及对截留机理认识的不够深入,引起模型参数不确定性问题。因此,针对截留区域多样化研究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因素研究是目前森林截留研究的重点。此外,研究区域由点向面的拓展和建立能全面反映截留过程机理的物理性模型是森林截留降雨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林生态系统截流蓄水的功能及其核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农林生态系统调节水资源数量作用,一是现实功能,即截流降水、减少径流、迟滞洪峰的截流作用;二是潜在库容,即涵蓄水源减轻流失、调节丰歉的蓄水能力.截流蓄水功能在不同区域、不同尺度下表现形式并不一致,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为全面地核算该功能,首先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功能和选取尽量简单的核算指标,再根据不同的参数将各子系统分别核算,同时评估人为活动的生态后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林生态系统的截流作用并不突出,而蓄水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云 杉 截 留 降 雨 实 验 与 模 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该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得到了不同雨强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组合下的云杉截留降雨过程,同时考虑了树冠湿润度的影响. 依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和枝叶截留速率随树冠湿润度变化的定量关系,进而构建了云杉截留降雨随雨强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型. 最后,通过对模型模拟验证,得到模型对截留过程的模拟精度为91.5%.   相似文献   

17.
流溪河水源林流域径流水化学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流溪河27个水源林汇水区地下径流、5个河段、3个湖水中12项元素检测,各检测区的水温、pH、DO、TDS、BOD5、Pb、Cd范围分别为19.0~22.5℃,6.36~7.65,82%~94%,7.65~95.6mg·L-1,0.20~3.30mg·L-1,0.04~<0.0001mg·L-1,≤0.0001mg·L-1;其中17个集水区径流的氨氮、硝态氮、Cl-、SO42-均值分别为0.484mg·L-1,0.292mg·L-1,2.792mg·L-1,2.264mg·L-1,总磷在0.0108~0.1143mg·L-1之间.采用水质指标叠加统计及GB3838-88评价,84%的检测区径流为清洁优质水.8.5%的检测区径流为尚清洁水,检测区径流水质聚类结果也相吻合,水源林具有贮滤净化水质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截留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水文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方面,林冠和枯落物截留实现对大气降水的二次分配过程.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截留的水文效应,采用野外观测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8年和2009年5-10月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中龄林、峨眉冷杉成熟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枯落物截留能力.结果表明,峨眉冷杉中龄林2008年林冠截留率为20.9%,针阔混交林2008年和2009年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3.0%和23.6%,林冠截留率的年际间变化不大,林冠截留主要受到降雨特征影响.3种林型枯落物饱和持水能力分别为5.1、5.1和5.7 mm,显著高于林冠的饱和持水能力,但由于冠层的截留蒸发速率较高,林冠截留蒸发仍是生态系统截留蒸发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