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干热河谷主要植被恢复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14个树种为试材,探讨了干季(3月)、干热季(5月)和湿润季(10月)典型晴天里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规律,以揭示极端干热生境条件下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特征,并展开比较分析,结合它们在当地的实际表现,讨论了其适应性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季节均可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别,同一树种在不同季节所属的类别具有较大差别,在季节性干热胁迫鲜明的干热河谷,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响应机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在干季转向干热季阶段,干热胁迫的加深明显促进了WUE日变化峰值的提前出现,亦使WUE更早地受到抑制而下降;在干热季转向湿润季阶段,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峰值延后,部分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午睡"现象消失,印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及木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较大,在湿润季节里获得较高的光合生产力,从而增强树种在干热河谷区的存活能力。在干热季和湿润季同时具有较高或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的树种有余甘子、山毛豆、车桑子、小桐子和山合欢等5个树种。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柳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的生理生化特征 ,对干热河谷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在 2 0 0 2年 5月初 ,利用LI 6 40 0便携式光合仪和植物效能仪等测定系统 ,研究了云南省元谋盆地干旱季节在不同水分和光强处理下坡柳 (Dodonaeaviscosa)的光合及水分等生理参数的日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浇水、遮荫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平稳 ;不浇水处理、浇水处理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 ,13:0 0时净光合速率出现最低值 .光抑制是造成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遮荫处理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 ,在 11:0 0净光合速率出现最高值 .造成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 .在干旱季节坡柳仍维持着气孔开放 ,进行光合作用 ,表现出很强的忍耐干旱能力 ,干旱季节坡柳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较低的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来适应水分胁迫 .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育55 d的银新杨、白榆和文冠果营养钵苗在生长季6月、7月和8月不同时间进行造林,测定缓苗期3个树种叶片的光合指标,以期为幼苗缓苗期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光合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则存在差异,以7月的值最大。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光合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胞间 CO2浓度在栽后1~3 d出现持续下降,4 d开始回升,5~7 d内恢复到栽前水平。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缓苗期为5~7 d,此时应该加强土壤水分的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确保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内不同坡面上广泛分布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利用CIRAS-I型光合仪测定其光合指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柠条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9:00-18:00,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的日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空气CO2浓度在小范围内呈减小态势,各因子之间存在关联性,坡向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大于坡位。2)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柠条光合生理特征值在南坡变化活跃,东坡相对稳定,具体在不同坡向间表现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东坡大于南坡,叶片温度、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南坡大于东坡;在不同坡位间表现为净光合速率均值在南坡,下坡>中坡>上坡;在东坡,上坡>下坡>中坡。3)南坡净光合速率的决策因子为空气温度,限制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环境变化能解释53.4%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东坡净光合速率的决策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限制因子为空气温度,环境变化能解释34.4%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半干旱地区,水分和光照是柠条林维持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前...  相似文献   

5.
以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为盆栽供试树种,在大棚进行控水试验,重点分析水分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相思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通过控水试验,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的光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呈幂函数关系,相关极显著。净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时相差也十分大;光合速率的光补偿点与土壤含水率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主要树种幼苗的光合生理特征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木兰科5属11种,即光观木、红花木莲、香木莲、长梗木莲、峨眉含笑、阔瓣含笑、云南拟单、厚朴、亮叶含笑、黄心夜合、白玉兰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1个树种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之间的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Gs与Pn、Ci、Tr都存在显著正相关,Ci与WUE呈显著负相关.经测定分析,不同树种、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不同,总的趋势是树冠上部>树冠中部>树冠下部.根据所测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将11个树种进行模糊聚类,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率组,包括香木莲、长梗木莲、云南拟单、黄心夜合;第二类是低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率组,包括观光木、红花木莲、峨眉含笑、阔瓣含笑、厚朴、亮叶含笑、白玉兰.两类植物在主要光合生理指标上有明显差异,生产应用上宜首选第一类木兰科植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TDP技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主要造林树种印楝的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得到3点主要结论:①无论干热季节或湿润季节,印楝树干液流密度昼夜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呈明显的单峰曲线;②由干热季节转向湿润季节时,印楝树干液流密度呈下降趋势,5年生印楝在5月、7月及10月的典型晴天里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1、7.48及6.90cm3·cm-2·h-1;③在干热季节里印楝蒸腾耗水具有相当的被动性,而在湿润季节时其蒸腾耗水则表现出主动性和平氨性,反映了印楝在不同季节里的耗水机制差异.  相似文献   

8.
元谋干热河谷几种外来树种在旱季的光合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乡3年生的人工林,采用Li-6200野外光合测定系统对引进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绢毛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等8个树种进行了光合测定,结果发现8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都表现为双峰曲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00和15:00(肯氏相思、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出现在17:00);最低降低光合速率的特征,造成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能力,这是它们对元谋干热河谷干热气候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性的调节方式,对它们的节水和生存是有利的,表4参10。  相似文献   

9.
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4种植物山黄麻(Trema tomentosa(Roxburgh)H.Hara)、天干果(Buchanania latifolia Roxh.Hort.Beng)、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L.)Kurz)及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光合指标,并采集新鲜叶片,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脯氨酸(Pro)及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而增加,在达到光饱和点之后没有下降,不同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与表观量子效率由大到小均为山黄麻、虾子花、车桑子、天干果,虾子花的光饱和点(LSP)最高,山黄麻的光补偿点(LCP)最低;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日变化响应曲线呈现相似性,表现为"双峰"型,胞间CO2摩尔分数(Ci)大体呈现"V"形趋势;山黄麻与车桑子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与其他两种植物间呈显著差异(P<0.05),4种植物的叶绿素b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种植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脯氨酸质量分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适应干热河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松、旱冬瓜、麻栎、滇青冈滇中地区4个主要造林树种幼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滇中地区旱季的晴天和阴天条件对其纯林与混交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每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羧化效率(CE)在不同类型的幼龄林分中对天气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云南松、旱冬瓜在晴天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羧化效率,在阴天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滇青冈在阴天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在晴天具有更高的蒸腾速率;麻栎的光合特性对晴天和阴天天气变化的响应与其林分类型密切相关;不同混交模式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均能有效提高云南松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不同混交模式在阴天条件下对旱冬瓜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不同混交模式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均对滇青冈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羧化效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阴天条件下也可以适当提高滇青冈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试验,分别研究根际土壤水分动态、植物在雨季和旱季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印楝对干热气候适应性的机制。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吸力成幂函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5.9%,土壤吸力上升到1.5MPa达3个月的条件下,印楝仍然能维持生存,表明该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在旱季时,印楝受到土壤和大气干旱胁迫,生长基本停止,顶芽枯死,大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在雨季时,印楝能迅速生长,整个生长周期呈现曲折性生长规律。印楝在旱季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雨季的23.8%,47.1%和64.9%。在旱季时,水分利用率明显下降。在旱季时,印楝的光合生理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叶片的光合系统受到明显的破坏。通过生长和生理上的适应,在经过6个月旱季后,印楝的保存率达90%以上,表明印楝适应于干热河谷地区生长。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对攀枝花市2010-2012年降雨观测基础上,结合9个径流小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数据,剖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6-10月为降雨集中期,6-8月是强降雨集中期,强降雨累计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1%~36%;水土流失的发生一般为强降雨所致,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为336.17(J·cm)/(m2·h);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坡度、农作物种类、耕作方式有关,坡耕地的径流系数为0.08~0.12,并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坡改梯径流系数为0.02~0.04,灌木林(黄连翘)为0.02~0.04,鱼鳞坑为0.08,地膜覆盖(顺坡)为0.28。  相似文献   

13.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藜科沙蓬属1年生沙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主要沙漠和沙地中。为了解沙埋对沙米生长、存活和光合蒸腾特性影响,2010-2011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下沙米幼苗高度、存活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米具有极强的耐沙埋能力。埋深为株高25%时,沙米幼苗存活率和株高显著增加,埋深为株高50%-100%时,其株高和存活率虽有下降,但与非沙埋对照差异不显著。当沙埋深度超过株高后,其株高和存活率急剧下降,但沙埋达到株高266%时仍然有部分幼苗存活。沙埋第5天,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沙米幼苗的光合速率缓慢下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波动式变化。随着沙埋时间的延长,和对照相比,沙米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沙埋深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仍呈波动式变化。沙埋第15天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非沙埋对照下降了86.7%、89.0%、90.0%和4.2%。相关分析表明,沙米幼苗的存活率和高生长与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沙埋胁迫下沙米幼苗存活率下降和生长抑制不仅源于沙埋造成幼苗顶土困难和光合面积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0个树种光合和蒸腾性能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10个树种一年生实生苗主要光合和蒸腾性能对根际水分胁迫的响应.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生理过程均受到显著影响,不同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不同,树种间响应值的变化表明其抗旱性的差别,将其响应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得出:金链树、紫穗槐、香椿、木瓜抗旱能力较强;沙枣、杜仲、柠条、国槐次之;葛藤、合欢抗旱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采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进行光合生理指标测定,分别对2年生美国红枫与北美枫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引种于北美的观赏树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法结合分析其净光合速率和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互性,结果显示两者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有很大差异,枫香主要受Tr,CondVpdL的影响,而红枫Pn的影响因子则主要是TrCi。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希蒙德木造林技术及幼林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蒙德木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适宜种植.研究表明:微生境造林是解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希蒙德木造林的有效途径之一,直播造林以雨季末期(秋季)较佳,植苗造林旱季优于雨季;希蒙德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年生时干、枝、叶和根生物量增长最快,植株花生物量4年生时开始大幅度增长;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随树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区4种灌木树种在不同坡位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为该区人工植被建设中树种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北部吴起县境内人工栽培的灌木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算其光合特性、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系统比较阳坡不同坡位条件下4种灌木树种的适应性及差异。【结果】从4种灌木树种的光响应曲线看,均没有出现光抑制现象,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其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良好,拟合系数(R2)均超过0.98;不同坡位条件下,4种灌木树种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平均瞬时蒸腾速率(Tr)、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以坡上位最高;4种灌木树种在坡上位的叶片Pnmax排序为小叶杨>山桃>山杏>柠条(P<0.05),在坡中位的排序为小叶杨>山桃>柠条>山杏(P<0.05) ;除小叶杨的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以坡中位条件下显著最高(P<0.05)外,其余3种灌木树种在坡上位与坡中位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坡位条件下,除山杏的叶片平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坡上位显著最高外(P<0.05),其余3种灌木树种均以坡中位显著最高(P<0.05)。【结论】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分环境条件来考虑,山杏较为适宜于在阳坡坡上位种植,而小叶杨、山桃和柠条适宜于在阳坡坡中位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金沙江干热河谷鹤庆段引入的印度黄檀、墨西哥柏、圆柏、苏门答腊金合欢、山合欢、黑荆、新银合欢、木豆等,与本地树种苦楝进行对照造林试验,比较高生长、地径、保存率等综合生长指数,结果表明:用生长量指标比较,墨西哥柏、圆柏、山合欢、黑荆、木豆及苦楝较符合鹤庆县干热河谷造林的实际,在鹤庆干热河谷区内海拔1650m以下适应性良好.新银合欢在海拔1400m以下区域保存率高,适应性好;苏门答腊金合欢在海拔1300m以下区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印度黄檀在该区域的最低海拔1160m处表现出不适应性.对黑荆树、墨西哥柏、藏柏、苦楝的坡位适应性研究表明:由于受温度和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供试树种同时表现出植株从坡上部到坡下部保存率更高、生长更好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候、土壤蓄水能力及植被演化历史等方面论述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途径及方向.分析认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目前的植被状况是该区气候变迁的结果,但人为干扰加速了植被的逆向演替进程;旱季水热的非同步性是植被恢复困难的根本原因;微生境的气候差异,特别是旱季蒸发量的差异是影响植被状况的外在因素,但旱季土壤中的有效水贮量和消耗速度是决定因素;所有节水技术必须以提高旱季土层的有效水数量为核心,如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增加土壤入渗能力、减少土壤蒸发;该区的植被恢复方向应以形成稳定的植被群落为目标,并以近自然林为参照,采取"适度"造林和合理的节水技术,以提高植被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