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地区半夏属群体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东地区半夏属内5个种7个群体进行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结果发现:(1)半夏属有3种类型的气孔器;有晶簇和针晶两种类型的晶体,晶簇为原始性状;导管直径的进化趋势由小到大。这3种性状十分稳定,可用来判断类群的进化程度并作为半夏属药材组织鉴定的依据。(2)半夏是具有明显多态现象的复合种,性状的变异幅度很大,但很容易通过无融合生殖将基因型保存下来。(3)盾叶半夏、鹞落坪半夏较为原始,虎掌、半夏较为进化。(4)半夏可能由鹞落坪半夏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甘蔗染色体及Giemsa—C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甘蔗属三个种4份材料染色体的Giemsa-C带,结果表明;(1)甘蔗根尖经过预处理→固光→酶解→涂片→熟化→BSG分带处理程序,可以诱导出染色体的GiemsaC带,长时间熟化处理是取分带成功的关键;(2)蔗茎段经过变温培养,诱导幼根,可以促使根尖细胞同步分裂,提高中期分裂相的比例,(3)二个刈手密野生种和热带种异染色程度较低,是进化上较为原始的种;中国种异染色质含量高是较为进化的种,并对  相似文献   

3.
松属51个种间的核型进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分布于世界6个地区的松属51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和每种松树的染色体长度比以平均臂比绘制了核型演变图.作者认为松属的核型进化趋势是:(1)由对称类型往不对称的类型进化;(2)双线管束亚属是由单维管束亚属演变而来的;(3)松属种间具有一致的起源;(4)白皮松的核型是属于单维管束亚属往及维管束亚属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宁夏位于中国温带地区,山地木本植物比较贫乏。据统计,宁夏三大主要山地木本植物有338种,隶属44科、100属。其中裸子植物有3科、7属、17种;被子植物有41科、93属、321种。木本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1)该地植物种类贫乏,植物区系成分显出过渡性;(2)植物种以温带成分为主;(3)植物地理分布可划分为12个类型;(4)四种急待保护的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5.
广西蕨类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分析表明,广西蕨类植物共有54科,125属,532种.其蕨类区系表现出如下特点:(1)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热带分布及热带至亚热带分布分别占总科数的74.6%,占总属数的85.1%;(2)古老类群众多,既有各种原始的成分,也有不少在进化环节中占着重要地位的科属;(3)特有种众多,共含有42个特有种,占总种数的7.9%,种的特有化程度较高,但却缺乏特有属;(4)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密切,从共有属的角度分析,其相似性相当高,这反映出广西蕨类植物区系是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广西蕨类植物资源来说,可分为药用、观赏、食用3大类.各类资源已显示了较广阔的利用前景,但目前的利用水平还较低,这一方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同时也及早地为蕨类的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依照原始性状相关原则,重演律原则,生长迟滞原则,普遍性原则及资料记载对葡萄属17个种、4个变种、10个栽培品种的21个特征性状进行极性梯度分析,即确定性状的祖征和衍征,利用徐克学的最大同步法进行分支分类分析,确定供试材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1个材料分为3个主要分支;同时讨论了材料间的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扬麦158典型田块、不同穗群类型、不同叶位分蘖穗穗部性状的调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扬麦158单穗重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单穗重的关键是增加每穗粒数;(2)扬麦158小穗分化数较为稳定,减少小穗退化数以增加其现存数,是增加穗粒数的有效途径;(3)充分利用分蘖成穗为主的穗群,穗大粒重,具有较高的单穗重;(4)不同叶位分蘖穗以拨节为界分为两种类型,拨节前产生的分蘖穗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高单穗重优势  相似文献   

8.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民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中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9.
徐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10-8211,8214
[目的]确证簇毛麦属(Dasypyrum)与偃麦草属(Thinopyrum)物种不同基因组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采用ISSR引物对12个小麦族物种扩增后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中间偃麦草(Th.intermedium)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亲缘关系最近而聚在一起,而二倍体簇毛麦(D.villosum)与拟鹅观草(Pseduoroengeria spicata)聚在一起。[结论]多年生簇毛麦Vb基因组与偃麦草E基因组关系较近;二倍体簇毛麦和多年生簇毛麦未聚在一起,支持"多年生簇毛麦不是二倍体簇毛麦加倍产生"的观点。关键词簇毛麦属;偃麦草属;ISSR;聚类分析;遗传进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成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品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表明:(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输属的主要代表种白榆的核型,它大多由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8=1m+3sm(SAT)+6st+4t,属Stcxbbins较进化的“3A”类型,此外还就出壁低渗制片虽Gicmsa染色区域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鹎科鸟类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亚种为分类单位,对中国鹎科鸟类32个亚种进行了数值分类。共选择44个数量性状,40个质量性状和44个比例性状,用4种聚类方法计算。表明:以质量性状的分类结果最好。综合性状(质量性状加数量性状)的分类对鹎科的传统分类提出了新建议:将原来的4个属合并为2个属,将原来的5个亚种分成3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3.
避免优树的重复是毛白杨选优的重要原则,可通过以下措施基本实现;(1)将现实毛白杨群体分为老树,自然类型,普通毛白杨和野生资源,然后在各类中分别优选;(2)以物候,形态等性状鉴别优树是否属同一基因型;(3)同工酶等生理指标进行鉴定,对于老树,不评定生长量,作为基因资源全部入选。对于自然类型,普通毛白杨和野生资源,可进一步分煤用生木,行道树和片林,然后分别评定生长量,散生木用绝对值评选法;行道树用小标  相似文献   

14.
赖草属五种牧草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赖草属五种牧草进行了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探讨了温度、光照、发芽床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5种恒温,3种变温共8个处理;光照设光照与黑暗两个处理;发芽床设纸上(TP)、纸间(BP)、沙间(S)共3个处理。实验结果确定了该属五种牧草种子室内萌发标准及计数时间,为种子检验工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的30个杂种F1植株上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7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各品质性状的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除粒宽这一性状表现一定的超中亲的优势外,其余6个性状平均表现为双亲中值。但在不同类型的亲本组合间稍有不同。因此,一般来说,双亲均优质时可育出优质的杂交稻。(2)杂种的完整精米率、粒宽、糊化温度3个性状与不育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与恢复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与中亲值达极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黄豆亚属(Soja)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为该亚属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了该区与其他9个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共54种,隶属18科32属。其中,优势科为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岩蕨科和木贼科。小北湖蕨类植物中既有较原始的科,也有较进化的科,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为连续的关系。从属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温带成分为主;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东亚成分众多,是分布中心的一部分。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的相似性系数比较表明,小北湖保护区与黑龙江凉水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小北湖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附生类型较少。  相似文献   

18.
用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hordei)的3个代表性菌系,对8个族的25属61种禾草进行了温室人工接种。发现寄主9属22种,除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属于早熟禾族外,其余均属于小麦族。大麦属(Hordeum)所有参试种均可被侵染,多数高感,大麦是主要寄主。旱麦草属(Eremopyrum)植物和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也较感病。小麦族的赖草属(Leymus)、鹅观草属(Roegneria)和Thinopyrum属的所有参试种均为免疫或近免疫。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木犀科5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作者在已论述了4属25种植物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着重阐述木犀属(Osmanthus)、李榄属(Linociera)、木犀榄属(Olea)、流苏树属(chionanthus)、胶核木属(Myxopyrum)、女贞属(Ligustrum)、茉莉属(Jasminum)和夜花属(Nyctanthus)共29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3(拟)孔沟花粉是基本的、原始类型;4,5孔沟花粉是变异的、进化类型。在变异程度大、较进化的类群中,花粉性状具多样化发展趋势。本文同时讨论了李榄属与流苏树属的分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清云南省番荔枝科植物的物种资源,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来源。结合最新发表的番荔枝科相关文献资料,对云南省番荔枝科植物属和种的组成、属的区系类型、物种丰富度、濒危等级及野生水果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省番荔枝科植物共有24属101种,其中瓜馥木属种类最多;(2)区系成分组成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为主要分布类型;(3)云南番荔枝科植物区系与广西番荔枝科植物区系是近亲关系;(4)极危种1种,濒危种7属12种;(5)有8个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番荔枝科植物资源保护和该科野生水果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