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麦D~2型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器官同源异型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张爱民  国凤利  郭小丽  聂秀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240-243,T001,T002
 研究证明,在晚春播条件下,北京地区晚春播长日照条件可以诱导具有Ae.crassa细胞质(属D2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农林26表现雄性不育,用16个小麦品种与农林26杂交,F1晚春播,有6个组合表现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系统地观察了这种小麦D2型光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CMS)雄蕊发育的形态及细胞结构,表明这种光敏雄性不育系在长日下表现为雄蕊向雌蕊的同源异型转变,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同于其它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结果还证明产生雄性不育的光敏感期为小花分化期;同源异型转变发生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认为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其机制,为两系杂种小麦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道钦  徐军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53-53,290
1998-1999年,对具有Ae.Crassa细胞质的CN26、核质杂种NC2134、克引11和克引12在克山地区自然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播种期对育性有影响,不育系的不育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蕊心皮化.为利用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资源和长日照自然光源进行"二系法"杂种小麦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D2型细胞质与有些普通小麦材料的细胞核互作,可产生特异核质互作不育现象,其中有的表现为长光照敏感型雄性不育。文章研究了具有D2型细胞质的光敏不育系Ae.crassa—Norin26、核质杂种NC2134及克引11、克引12在黑龙江省克山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并以NC2134为细胞质供体,与20个小麦品种(系)杂交,获得一些核质代换系材料,对其育性及主要性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条件下,播种期对育性有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Ae.crassa—Norin26不育度增加,1 999年4月22日播种达到全不育,Norin26则在所设播种条件下表现正常可育;(2)NC2134表现可育,这与其可能携带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有关,克引11、克引12在正常播种情况下表现高度不育甚至全不育;(3)不育系的不育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蕊心皮化;(4)不同普通小麦材料其核质杂种育性表现不同,有些材料其核质代换低世代分离出一定比例的高不育、半不育及可育株,通过进一步的核置换,可转育成相应的D2型细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具有山羊草属(Aegilepscrassa,Ae.juvenalis或Ae.vavilovit)细胞质(均为D2型)的普通小麦品种“农林26”(Triticumaestiivm)的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光周期反应.具有D2型细胞质的农林26的异质系在长日用条件下(≥15h)几乎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14.5h)表现为高度可育.观察发现温度对降低雄性不育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被称为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PCMS).PCMS是以雄蕊的心皮化形式表达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在雌性雄蕊中存在的不完全似胚珠结构代替了雄蕊中毡绒层细胞和花粉粒.小花的分化期是光周期敏感时期.PCMS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生产杂交小麦的新方法,即“两系法”.PCMS在短日照条件下通过自花授粉被保持和繁殖,在长日照条件下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与正在用的T型细胞质杂交小麦生产方法相比,这个方法仅需PCMS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5.
具有山羊草属细胞质小麦的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山羊草属(Aegilops crassa,Ae.juvenalis或Ae.vavilovit)细胞质(均为D^2型)的普通小麦品种“农林26”(Triticum aestiivum)的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光周期反应,具有D^2型细胞质的农林26的异质第在长日照条件下几乎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表现为高度可育。观察发现温度对降低雄性不育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  相似文献   

6.
从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中发现并育成不结球白菜同源异型突变细胞核雄性不育系HGMS(homeotic GMS).不育特征为心皮在雄蕊位置错位表达,雄蕊消失,雌雄两性花变成无雄蕊单性雌花,心皮化的雄蕊上着生有胚珠,是一种全新的雄性不育.该不育系的花瓣严重退化,长、宽变短,重量减轻;雌蕊由细长变为短粗、重量增加.进一步同工酶研究发现,雄蕊位心皮的酯酶酶带和过氧化物酶酶带与本身雌蕊酶带一致,充分表明该雄性不育确系心皮异位表达引起.并根据花发育的ABC模型推测,该突变很可能是花发育的B组基因缺失所致.  相似文献   

7.
经利用架桥亲本选育的方法,将三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光敏核不育系,是克服目前现有光敏核不育性不够稳定、易受低温影响、转换期不够彻底的有效途径。本文还提出了以育性转换特性和雄蕊特征为选择实用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批示性状。  相似文献   

8.
对59份不同变种芥菜材料(30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29份保持系)的结荚性状进行田间调查,统计结荚畸形情况;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对30份芥菜雄性不育系材料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有23份是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份是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9份芥菜保持系材料、7份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份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荚表现均为饱满、直立,其他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荚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形。以结荚正常的保持系材料为对照(CK),对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和花器官发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荚正常)花药败育特征为绒毡层提前降解,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荚畸形)的败育特征为形成雄蕊—雌蕊嵌合体,初步揭示了芥菜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性状的细胞学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转基因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 RT-PCR试验结果表明,甘蓝B基因AP3在雌蕊(心皮)发育初期异位高表达,C基因AG3在发生心皮化的雄蕊部位异位高表达,这可能导致了甘蓝Ogura胞质不育系线粒体同源转化的发生。而拟南芥转基因试验表明,线粒体定位表达载体p3301-ATP-ORF138能导致拟南芥雄性不育的发生,这说明orf138基因是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发育与育性光周期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多种处理比较了D38S与长光敏不育系N5088S的发育与雄性育性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在发育光周期反应上两类不育系的反应方向相同,而在育性光周期反应上,D38S的育性与N5088S反应方向相反,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短光照可诱导其完全雄性不育,长光照诱导高度可育。可以认定D38S是一份短光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