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芸苔属的白菜,芥菜及萝卜属的不同萝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及酯酶同功酶进行了研究。白菜与萝卜,芥菜与萝卜不同属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及酯酶同功酶酶谱中有相似的酶带。但同一属内白菜与芥菜,或者同一属内不同萝卜品种间相似的酶带更多。供试验的七个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功酶酶带有5—9条。试将所观察的萝卜不同品种的酯酶酶谱中的酶带,归纳为四种类型。根据所获得的同功酶酶谱,可以帮助进一步分析芸苔属及萝卜属的遗传多型性、亲缘关系及其品种地理群分布。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毛82-2交系的16个姊妹系或姊妹种分别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运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姊妹系间、姊妹种间、姊妹系与其对应姊妹种间,酯酶同工酸酶谱差异甚微,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话有明显差异.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谱,用等电聚焦电泳所得酶带比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肢凝胶电泳所得酶带丰富,故显示出的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园盘电泳法酶对鄂光棉等四个陆地棉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功酶酶谱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酶谱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反映了品种间生育特性的差异。特别是子叶苗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的表现,与生育特性关系密切,有助于鉴定和识别品种间生育特性的遗传背景及其基因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4.
以几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为试材,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牧草种子不同萌发期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变化,并据此分析了它与遗传学和品种鉴定等的关系。每种牧草都有其特征酶谱,又因荫发期不同副带有所不同,酶带强弱也不同。当种子萌发达到一定天数时,酶谱趋于稳定。不同种间酶谱差异较大,同种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通过品种间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性比较,对10个玉米品种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为玉米栽培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酯酶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酶带数、酶带迁移率和酶带的活性上;在亲缘关系方面,沈137与051176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05AY2与05AY1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紫丁糯4号、皖糯1号与天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偃麦草属牧草种子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存在明显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和谱带分析,用Ntsys 2.10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种源的亲缘关系。结果发现,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但酶带数量与活性强度有差异,酯酶同工酶共出现9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64~0.90,其中Rf值0.67、0.71、0.73为3条特征谱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5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70~0.77,其中Rf值0.70为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大致反映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不同产地的栀子遗传相似度在0.50~1.00之间。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图谱带能有效地鉴定出种子真实性,并能大致区分栀子种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南疆地区引进及本地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区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3份引进苜蓿品种、新疆大叶和拜城野生紫花苜蓿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电泳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同工酶在43份苜蓿材料中共检测到38条稳定酶带,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1.67;、66.67;、66.67;和75.00;.材料间的相似系数0.579~0.974,平均为0.798.43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725处可聚为3类,拜城野生紫花苜蓿和河西紫花苜蓿分别被单独聚为类.捷克、拜城野生紫花苜蓿、河西、赛特、格林、渭南、秘鲁与大部分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43份苜蓿材料具有一定水平的遗传差异,部分材料具有遗传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同工酶分析是鉴定植物杂交种,研究植物不同种属亲缘关系的有力工具。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法具有高分辨能力和快速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同工酶分析技术。Roux、Y 等(1981,1983)研究结果指出,利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法比较了不同石刁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酸性磷酶同工酶的酶谱,鉴定出石刁柏无性系,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偃麦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盆栽对6个玉米自交系在拔节期和抽雄期造成水分胁迫,7d后取样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酯酶同工酶在两个时期酶谱表现不一致,但与胁迫影响无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为抗旱自交系酶活性上升,不抗旱自交系酶活性下降,其中第5带的活性变化与总活性变化一致,抽雄期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苜蓿叶象甲不同发育期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表明,苜蓿叶象甲的不同虫态、或同一虫态不同型(长翅型蛹、短翅型蛹;长翅型成虫、短翅型成虫)和不同性别(雌、雄成虫)的酶谱在谱带数、迁移率、酶含量多少及酶活性强弱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苜蓿叶象甲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碱茅属5个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碱茅属的5个种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很小,但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较大,5个种中的碱茅与微药碱茅酶谱相同,朝鲜碱茅与热河碱茅酶谱极为相近,而星星草酶谱介于两类之间,为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世界农牧业发展中一种极为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干旱仍是制约紫花苜蓿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近年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逐年持续升高,对农作物及牧草的干热研究也就显得极为重要。以云南红河州建水县的6个栽培紫花苜蓿资源为材料,在自然干热条件下研究其光合特性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24号紫花苜蓿资源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资源(P<0.05),14号和15号紫花苜蓿资源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资源(P<0.05),16号和15号紫花苜蓿资源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其他苜蓿资源(P<0.05),24号和14号的紫花苜蓿资源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资源(P<0.05)。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呈正相关,而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下苜蓿抗旱性参数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艳  兰剑 《农业科学研究》2006,27(3):21-23,30
苜蓿(Medicago L.)是一种较为抗旱的优良牧草,在大田自然干旱的条件下对8种苜蓿进行干旱试验,并对几项抗旱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片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和CAT酶活性均随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呈现上升趋势,POD酶活性随干旱程度加深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苗期、成株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抗病品种;酯酶同工酶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成株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但个别酶带有所加强或减弱;感病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带数多于抗病品种。两种同工酶在苗期和成株期测定的酶谱类型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合同工酶染色的方法对华玲西瓜不定芽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POD同工酶变化较大,第20 d的酶含量达到峰值,总体上分化后期比前期出现的酶带多且含量大,酶活力高;酯酶同工酶变化不大,酶带数后期比前期较多,但酶带的含量后期比前期少。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的48个割手密为材料,采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3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酯酶、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中,以过氧化物酶分析效果最佳,可作为甘蔗野生资源种群划分的生化指标。根据过氧化物酶谱特征,供试样本出现19个类群,反映了四川割手密的多态性、遗传差异和地理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牧草和控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植被。近年来,苜蓿病害日趋严重,成为苜蓿种植的限制因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发白矮化的苜蓿病株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变黑轮枝菌(Verticillium nigrescens Pethyhr.),可引起苜蓿叶片发白,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但发病植株维管束不变色,不形成黑白轮枝菌引起的典型V字型病斑。该病菌对苜蓿和茄子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盐渍地人工苜蓿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明贵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21-7422
[目的]为改进和利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泽县盐渍地种植苜蓿,测定1~5年生人工苜蓿草地的生产力,并研究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效果。[结果]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后,苜蓿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和侧根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从种植到第5年,盐渍地苜蓿的鲜草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盐渍地种植苜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盐离子含量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速度和盐离子含量的下降速度均在苜蓿种植后的生长前期较慢而生长后期较快。[结论]苜蓿的生产力与灌水量、灌水次数有关。一个生育周期应至少灌水4次,种植苜蓿的适宜灌水量为4275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