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是我站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的一项水稻育秧新技术。该技术综合运用了免耕、种衣剂、旱育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措施,克服了一般旱育秧工序多、投入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等不足,具有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省秧田、节本增效的特点和好处,在盆西平原稻区及类似生态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被眉山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旱育秧技术为对照,比较了简化、高效旱育秧技术对防治旱育秧苗期病虫害防治作用以及对旱育秧出苗与成苗、秧苗素质、产量形成及育秧工本投入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免除了常规旱育秧土壤培肥调酸、浸种催芽、制作与撒盖营养土、盖揭地膜与草等多道复杂工序,对旱育秧苗期立枯病、恶苗病、黄白化病、稻蓟马防效优异,出苗安全,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产量增加10%以上,育秧工本节约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秧     
正蒙自市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降水量年内分布严重不均,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降水量集中,水源缺乏,农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水库调节水、井水浇灌。因此,在春旱严重的季节,采用旱育秧技术培育壮秧显得尤为重要。水稻旱育秧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具有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近年来,蒙自市农技人员积极引进更科学的水稻旱育秧新技术推广应用,使旱育秧技术更具  相似文献   

5.
许宝璋 《农技服务》2007,24(10):9-9
从苗床选择、肥水运筹、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基质旱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基质环保型水稻旱育秧技术用废弃的稻壳经过加工处理取代水稻客土旱育秧,避免了挖掘旱田土、园田土和山地腐殖土,省去大量的运土、筛土工作量,不破坏耕层土壤及山地植被。同时避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实现稻壳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抛秧简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旱育秧简化技术是在床土处理上使用水稻壮秧剂,将旱育秧床土调酸,消毒,施肥,化控等技术物化为一体,采用塑料软盘育秧,大田实行抛栽,形成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在旱育秧秧中应用,高产高效,节本增收的优势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一、栽培方法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采用单株拔秧,利用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水稻免盘旱育抛秧与早育稀植手插秧相比,具有省工(亩省工3~4个)、省力、省种(亩省种0.5kg)、增产(一般增产10%以上)的效果;与塑盘抛秧相比,又具有省盘节本,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秧龄弹性大(秧龄可比塑盘育秧延长10~15d)。由此可见,水稻免盘旱育抛秧综合了旱育稀植和塑盘抛秧的优点,克服了缺点,是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苗床免(少)耕早育秧技术是我站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的一项水稻育秧新技术。该技术综合运用了免耕、种衣剂、旱育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措施,克服了一般旱育秧工序多、投入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等不足,具有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省秧田、节本增效的特点和好处,在盆西平原稻区及类似生态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被眉山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该项技术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仅2006年全县就示范推广1.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苗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业》2002,(5):41-41
一、技术简介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可增产10%~15%。旱育秧和稀植栽培在我国水稻传统栽培中有过应用,但面积较小,技术没有形成体系。1987年黑龙江、吉林等省从日本引进水稻旱育秧稀植的技术,经吸收改进后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1988年列…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劳力、省水、省秧田、早播、早发、早熟、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关键性的科学育秧方式。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旱育秧的特性、特点,以及在高海拔地区推广情况,从苗床准备、播种技术、苗床管理、适龄壮秧等方面阐述了旱育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在近年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是结合水稻旱育秧、水稻抛秧和机械插秧技术集成基础上应用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省种、省土、省肥和高产的特点。米东区从2015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增产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肯定。现就推广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环节和技术难点进行总结,以供技术员和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技术引起操作简便、管理方便,同时省水省工省种并高产增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由于其秧苗素质较好,植株较为粗壮,具有良好德大田分蘖速度以及解释性,非常适合于在山区进行应用。本文分别对山区水稻旱育秧苗床的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促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旱育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是水稻旱育稀植的新型专用肥,可对旱育秧苗床进行有效培肥,改进养分平衡,增加旱育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危害,提高秧苗素质,是适应我国不同稻区和不同茬口的水稻旱育秧育苗高效物化技术产品。探讨了其在水稻旱育稀植中的技术优势及原理,提出了主要的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塑盘旱育秧简化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用壮秧剂处理苗床土,代替塑盘旱育秧中的调酸、消毒、施肥、化控4个环节,从而达到简化育秧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秧苗素质.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秧技术作为简便易行的农业新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水、省肥、省种、秧苗健壮、增产增收等优点,在资中已经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在该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广大水稻种植户和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使该技术越来越完善.地膜平铺技术就是我地农技推广人员和水稻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的一项水稻旱育秧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9.
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栽培技术1、秧床选择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杂草少、背风向阳、土壤有机质多、疏松、团粒结构好、偏酸性的旱地做秧床。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碱性的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四川省武胜县为了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县农业局为发挥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增产增收潜力,组织农技、土肥、植保等站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水稻旱育秧,目前水稻旱育秧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开. 一、旱育秧技术优越性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旱育秧所育成的秧苗矮健、抗寒力和发根力强,栽后不易坐蔸,返青快,分蘖早,成熟期提早3~5天,有利于再生稻蓄留,亩增产50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