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平 《茶业通报》1995,17(4):1-2
池州茶业发展战略刍议江平(池州地区茶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茶叶是池州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是开发性农业的重点,是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所以,池州行署十分重视茶业的发展,集注着茶业深层开发和综合发展之战略。一、池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陈学芝 《贵州茶叶》2007,35(2):35-36,40
通过对石阡县茶业资源的调查得到:石阡拥有丰富的茶业资源,但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充分使用,致使石阡茶业发展水平不高,难以发挥石阡茶业的比较优势,制约了石阡县茶区人民的收入。因此,合理利用石阡县茶业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加快石阡县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政  陈晓 《贵州茶叶》2005,33(1):1-3,21
贵州是茶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我省的一大产业。建国50多年来,茶叶产业已稳步发展,但茶业大省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我省茶业优势和潜力,实施茶业品牌战略,加快茶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4.
遵义茶业在自然资源、茶业科技、群众基础、市场及文化,尤其是在茶叶内在品质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遵义市的茶业发展必须以实施百万亩茶叶工程建设为起点,立足于全省全国茶业发展的高度,而且只有在转变观念,加大茶园基础建设步伐的同时,才能做大做强黔北茶产业。对如何把遵义市的这些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
胡国强 《贵州茶叶》2002,30(3):28-30
探讨了我国在新世纪茶业的发展之路,从我国茶业发展现状看,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加入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是:国外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入世带来的机遇,是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起点,对我国扩大出口创汇是有利的,同时,我国的茶业企业必须加强联合,走集约化大生产之路。并且要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主动出击,直接进入进口国或尚未开发茶叶市场的国家进行销售,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这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多元化开发茶饮料及深加工产品,急需整合,组建茶业“航母”,使我国的茶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2,(3):111-113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茶业经济是中国茶叶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秦汉茶业经济发展体现在茶业文献面世,茶区扩大,名茶产生,茶叶市场出现等方面。江南、东南沿海、巴蜀和荆楚、云贵等地茶叶产区的拓展及其茶叶市场的发展,表明三国两晋茶业经济有所进步。至南北朝时期,江淮和江浙沿海一带的茶业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永成 《贵州茶叶》2007,35(3):6-8,1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82321亿元。外国经济学家说,中国在全球最大经济体排名中从第六位跃升到第四位。在经济社会大力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全国茶产业持续发展。茶园面积、产量和出口稳定增加,加快名优茶发展,开始把茶业建成优势、效益、支柱产业、部分茶农开始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二项重大历史任务,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在茶区茶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之一,成效显著,加快茶业科技进步,加强茶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茶业增长方式,促进茶农增收,挖掘茶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茶农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8.
焦丰宝 《茶业通报》2013,(3):137-139
安徽名茶众多,茶业是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2012年,安徽茶业发展迎来了政策的春天。省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把茶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对加快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岳西县走访,进茶叶加工车间,住茶乡农户家中,到茶园修剪茶树,对岳西茶业发展倍加关心。如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茶产业,是茶区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就岳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泰顺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当前茶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泰顺茶业产业化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大力开拓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加快贵州茶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阐述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方面进行认识,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进行的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黄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区情,深刻把握"茶业人口占农业人口50%、茶业收入占农民收入30%"的实际,提出并强力实施茶业富民、科技惠民工程,成功打响了"太平猴魁"品牌,取得了茶业发展、茶农增收的良好成效,强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池州市茶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池州市茶业现状和茶叶发展条件,结合近几年我市茶叶生产经验,对池州茶业发展作出的五年规划。文中提出了总的发展目标,阐明了未来五年当地茶业的主攻方向、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茶农 《茶业通报》2006,28(2):80-80
由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茶叶学会,宜昌市农业局、旅游局、商务局、夷陵区政府、三峡茶城等承办的“首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于2006年4月8日至10日在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举行,来自湖北省人民政府、农业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湖北省农业厅、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以及各区、县的领导和专家、群众约万馀人参加了开幕式,并观看了精彩的以茶为题的文艺表演。同时,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三峡茶业发展高峰论坛”,专家们就茶业的现状和发展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尤其对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建设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大家共同期待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和夷陵区邓村绿茶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三峡地区茶业龙头企业,带动三峡茶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贵州茶叶》2005,33(1):40-40
十一月初冬,在遵义茶叶批发市场——茶叶街即将开业之际,遵义市茶叶学会第六届三次理事代表座谈会于11月23日在遵义市开发区罗庄胜利召开。会议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茶业发展要求,狠抓无公害茶茶园基地建设,提高茶叶产质量,加快市场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和产品营销力度的前提下,共同商讨遵义茶业发展大计为主题,学会统一认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共谋黔北茶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岳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百个茶叶发展优势县、名优绿茶优势区域县。岳西茶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得天独厚。岳西县委、县政府把茶业发展作为生态立县、做特农业的重头戏,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000hm2.2011年产茶2900t,茶业综合产值4.4亿元,茶业已成为岳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6.
论入世后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茶业生产现状,我国茶业与世界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6,28(2):56-59
为推动舒城茶叶产业发展,振兴舒城茶业,在省农委和安农大的建议下,10月17日到10月22日,县委副书记沙际涛、县茶业协会会长胡胜祥带领农委、财政局、扶贫办、库区办、农机局、茶办、茶协等单位负责人,一行共11人,笔者随同,赴山东省参观学习茶业发展典型经验,先后考察了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日照碧波茶厂、日照云翠茶厂、巨峰镇万亩茶叶示范基地、薄家口千亩大棚茶示范园、青岛崂山晓望茶叶公司、崂山茶博物馆、茗香园等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对山东省发展茶业的理念、措施有了较深的了解,感触颇深。1山东茶业基本情况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茶业…  相似文献   

18.
沈晓进 《茶业通报》2004,26(4):183-184
本文就省会城市的特殊地位对茶业的影响,探讨昆明茶业发展的优势和趋向。  相似文献   

19.
苏岳静 《茶业通报》1998,20(4):28-29
近几年来传统的茶叶生产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专业化与社会化等方面的矛盾,使我国茶叶产销渐入困境。要解决茶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转变,逐步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是:依靠政策、科技、资金投入、市场发展、提高茶叶质量、选择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1茶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广大茶农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茶农自主决策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20.
段建真 《茶业通报》2007,29(1):9-11
安徽省茶业学会成立于1956年秋,由原安徽农学院茶业系主任、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等筹备,经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至今,已经历了五十春秋,会员人数由成立之初的80人,发展成拥有800余名会员的学会,在安徽省茶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学会会员。五十年来全体会员在理事会的带领下,他(她)们为安徽茶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老一辈茶业科技工作者为此奉献了一生,孜孜不倦,年青一代又人才辈出,为茶业科技进步、奋斗不息。这种为事业发展而永远传承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与行为,值得我们永志不忘。学会成立之始其宗旨就是:“为茶业科技发展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