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能力强、多胎性稳定等特点。小尾寒羊产后出汗症是产后数日或数月,夜间出汗或白天出汗,以被毛淋漓、精神稍逊、日渐消瘦为特征。中兽医称"盗汗"或"自汗",严重影响羊的生产性能,轻则造成羊消瘦,羊毛品质低下,重则"盗汗"、"自汗"兼之,引发皮肤诸症,损及胞宫,造成不孕。笔者自2004年以来,自拟"三黄汤"治疗小尾寒羊产后出汗症689例,治愈621例,有效55例,  相似文献   

2.
家畜非炎热天气,经常出汗的称为多汗症。一般认为在夜间休息时出汗的属阴虚,称“盗汗”。白天自然出汗的属阳虚,称为“自汗”。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家畜盗汗症的病因,介绍了马、牛盗汗症的临床表现,根据家畜盗汗症的不同表现给出了多种中药及西药疗法,并以具体病例为例详细介绍了中西药结合疗法在家畜盗汗症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兽医同仁有效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方新用》称用当归补血汤治人虚汗,屡试屡验。笔者用于治好牛虚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1当归补血汤的组成及治疗机理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其组方为:黄芪30g,当归6g;主治劳倦内伤,血虚发热等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脏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汗分自汗与盗汗两种,是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白天出汗为自汗属阳虚;夜间出汗为盗汗属阴虚。自汗为阳虚不能自卫,汗孔疏而少闭,故汗出;盗汗为阴虚不能内守,夜间阳入里,阴为阳所迫而汗自生,故盗汗。本方以补…  相似文献   

5.
笔者简要概述了出汗症类型。一是笔者在20年临床实践中的治疗资料,分别归纳了马牛出汗症的类型诊治,分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大热出汗、剧痛出汗、虚脱出汗5种类型。笔者从医中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举例鉴别诊治,总结体会马牛出汗症的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兽医认为 ,母畜产后出现渗渗汗出 ,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夜间及白天休息时出汗较多 ,正常活动时出汗较少或无汗者称为“产后盗汗”。小尾寒羊产后自汗、盗汗的发病率较高 ,症状典型。作者用加味生脉散对其治疗 ,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症状发病羊只普遍体形较瘦 ,精神沉郁 ,口腔干燥 ,口色淡白 ,有饮食欲 ,乳汁分泌正常 ,一般产后 1~ 2天内开始全身出汗 ,少数病例出汗较少 ,且在休息或夜间出汗 ,活动后出汗停止。多数病例出汗较多 ,不能自止 ,运动后加剧。如病羊处于较寒冷的环境 ,可在被毛上形成白霜 ,用手触摸 ,全身被…  相似文献   

7.
家畜出汗是皮肤的一种生理机能,对调节体温,补充肺脏、肾脏和心脏功能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健康家畜汗的分泌是经常不断的,并且立即蒸发,所以为不明显出汗,当家畜过度劳役时可以看到大量出汗,停止使役后畜体的汗液即很快消失。家畜出汗过多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之一,西医多采用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而中药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西药。为了提高人们对祖国医学治疗家畜出汗症的认识,本文仅就病理性出汗,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大家畜出汗症的辨证论治加以概述。一、自汗  相似文献   

8.
波尔山羊种公羊夜间出汗 ,白天汗止 ,笔者认为属于“盗汗症”。符合中医、中兽医书籍中关于“盗汗者 ,睡而汗出 ,醒而汗止” ,“睡则汗出 ,醒则倏收的为盗汗”的记载。关于“盗汗”症的病机和治疗在祖国医学里叙述的比较详细。其病机是阴虚 ,“阴虚则内热” ,内热蒸津则汗出 ;但家畜的卫气 ,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 ,阴虚内热的家畜白天有卫气固秘于表 ,所以虽内热蒸津亦不能作汗 ,夜间卫气行于阴分 ,相对的来说外表少卫气的固护 ,内热蒸津 ,故腠理开而汗出。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 ,固表止汗 ,宜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 ,由…  相似文献   

9.
家畜夜间休息出汗为“盗汗症”,多是阴虚所致。我们在临床遇到18例。用加味“当归六黄汤”治疗,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一、治疗病例 18例自然发病牛中,体虚者1例,产后4例,妊娠2列,骨折、尿路感染各1例。患病牛盗汗,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病程较久的个别牛伴有长期咳嗽、低热、自汗及口腔溃疡。脉象沉细者12例,弦数者4例,结代脉1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汤头歌诀》中的“玉屏风散”、“归脾汤”、“牡蛎散”、“参附汤”等方剂 ,治疗家畜汗症 ,已有 30多年了 ,治疗牛马汗症百余例 ,都收到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供同行参考。中兽医认为 :“汗为心之液 ,汗出过多不但损伤津液 ,往往是不祥之兆 ,故有“舌如煮豆心经死 ,汗出如油心血危”之说。所以对牛、马出汗不可忽视 ,按出汗类型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 (大汗亡阳 )等。1 玉屏风散治马自汗1.1 病因 自汗多为肺气虚弱 ,卫阳不固所致。也因气血不和 ,营卫不调 ;还有因血虚痰阻 ,伤湿者。1.2 典型病例 :2 0 0 0年 4月 2 8日逊克县…  相似文献   

11.
波尔山羊种公羊夜间出汗 ,白天汗止 ,笔者认为属于“盗汗症”关于“盗汗”症的病机和治疗在祖国医学里叙述的比较详细。如《简明中医内科学》指出 :“盗汗 :阳气空虚 ,睡时卫气乘虚陷于 ,血气无以固其表 ,故腠理开而汗出 ,醒时则行阳之气复归于表 ,其汗乃止”;《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说 :“盗汗阳虚分心肾 ,心虚不固火伤阴”,具体地指出了盗汗之病机是心、肾阴虚所致 ;《医学实在易》说 :“盗汗者 ,身睡而汗出 ,醒而汗收 ,属阴虚 ,宜当归六黄汤 ,以补阴清火”。由此可见“盗汗”症的病机是阴虚 ,“阴虚则内热”,内热蒸津则汗出 ;但家畜…  相似文献   

12.
家畜出汗症,在临床上较多见,西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差.如能够按中兽医辨证治疗,灌服中药,疗效较好.如诊疗不及时或辨证不清,延误诊疗,就会给养殖业造成危害及损失.笔者多年来采用《和剂局方》的牡蛎散,随证加减辨证治疗家畜出汗症,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于后供同仁及养殖户参考. 1 病因 1.1阴阳失调,阳邪过盛,阴不胜阳,表现粪干尿少,舌红苔黄,呈现阴虚内热,表现出汗或夜里盗汗,谓之阴虚之证.  相似文献   

13.
多汗症是指病理性出汗,按中兽医辨证可分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大热出汗、剧痛出汗、虚脱出汗等。出汗多呈全身性的或对称局部性的,而我们遇到一例,只是左侧颜面部及颈部多汗。试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牡蛎、龙骨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病例简介1976年3月,海阳县谢家村一匹12岁中等体重的公马,左侧颜面部及颈部湿润,有时左耳根流下汗珠,饮食欲无异常,遇风寒则毛奓肉颤,劳役时出汗较多。当地兽医灌过中药(药物不明),并用草木灰擦出汗处多次,无明显效果。至5月3日,畜主请我们诊治。临  相似文献   

14.
家畜的汗症分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大热出汗,剧痛出汗,气脱出汗等,与机体营卫气血的运行有关。中兽医古书中云:“盗汗,睡而汗出,醒而汗止”,即家畜夜间休息时出汗,白天时则少汗或无汗,在冬季,有时清晨可见畜体被毛上因夜间出汗而结的一层白霜。同时征风舌红,少津,粪便干,脉细数。  相似文献   

15.
1 自汗1.1 症状患畜精神倦怠,肢疲无力,白天不因劳役无故出汗,日久体瘦毛焦,落套即汗,气短易疲.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无力.1.2 治疗生黄芪150g,麻黄根100g,五味子50g,浮小麦200g,炒枣仁150g,净远志50g,麦门冬509.水煎服,日1剂,连用5剂,效果明显.2 盗汗  相似文献   

16.
汗病亦称汗症,这与家畜重役后所出之正汗不同,本病多发于夜间,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可分为自汗、盗汗、阴汗等。古籍称:“汗为心之液,心阳虚者为自汗,心阴虚者为盗汗,肾亏则为阴汗,又因肾主五液,肾气虚则津液不固。”又说:“汗有冷热之分,寒气趁阳虚而发者所出之汗必冷,热气趁阴气而发者所出之汗必热。”总之,因病之汗不外阳虚与阴虚,但阴阳互根,互为因果。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应以阴阳兼顾,或稍偏于阴或稍偏于阳。如系心阳虚之自汗,治宜补气卫外,如系心阴虚之盗汗当凉心敛肺,滋阴、涵阳、热退汗自止。现将汗病论治体验简述如下:例:城郊乡永兴村…  相似文献   

17.
盗汗,是指家畜在夜间休息时出汗,此病多为阴虚所致.近年来,我们应用乌鸡白凤丸共治疗盗汗症患畜50例,其中马属动物35例,牛15例,每次给药15~20丸,服药一次而愈者32例,服药二次而愈者10例,服药三次而愈者8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兽医称之为肠黄者,是由于热毒积于胃肠,而引起胃肠生黄的内黄症,也就是兽医所称的胃肠炎。笔者在多年的治疗实践中摸索出一则治疗家畜肠黄的中药方剂"五味桂连散",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固涩法"是通过收敛固涩,以消除滑脱之病证的一种治法,又称涩法。1固表敛汗法适用于表虚不固的多汗证,无论自汗、盗汗,皆可固表敛汗。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利用固表敛汗法治疗家畜多汗症,效果显著。现举例供读者参考。病例1:2012年12月6日,平襄镇瓦石村王某家驴。主诉:自家驴稍动即出汗,疲乏无力。邀诊:诊见该驴消瘦,稍驱赶即出汗,体倦乏力,胎薄白,脉细热,畜主称该驴易于感冒。证候分析:肺气夸虚,  相似文献   

20.
<正>牛多汗症是指非因炎热、劳役、运动而经常自行大量出汗的疾病(包括奶牛和肉牛)。按中兽医理论认为多汗多由心虚或肾虚所致。心气虚,则卫气不固,腠理不密,而成自汗;肾阴虚,阳无所附则盗汗。夜间阳潜阴藏,肾阴虚,则阴不纳阳,阴虚阳浮,津液随时外泄而出现盗汗。根据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奶牛和肉牛多汗症可分为三种类型,现将各型症状及中药治法简述如下。1阳虚自汗症临床症状:精神、食欲、体温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