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服装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服装设计的发展也表明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是在茶艺表演服饰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服装的色彩、图案以及款式已经逐渐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当代的服装设计者必须要重视茶艺服饰,认真观察茶艺表演者的一举一动,着重分析他们身上的服装。而且我国的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在色彩、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所以我国在茶艺表演服饰设计方面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茶艺表演服装是茶艺表演活动的一个道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茶文化思想内涵。适当得体的茶艺表演服装对于茶文化精神的阐释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而精美华伦的茶艺表演服装则能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本文以元代的染织纹样为立足点,对茶艺表演服装设计进行了探析。在论述了元代染织纹样的图案造型和构成方式后,又先后阐释了茶艺表演服装的艺术性和民族性特点,最后就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刺绣荷包样式繁多,且色彩丰富,值得品味和研究,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针线的魅力及中国传统“女红”的时代意义。荷包作为最具有东方特色的服饰工艺品之一,对茶艺表演服装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茶艺表演类服装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东方特色及传统茶文化的审美内涵。本文通过探究荷包的图案、色彩之美,并将其图案、造型运用到茶艺表演服装设计中,进而提升茶艺表演服装的审美价值,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鸿燕 《福建茶叶》2016,(5):120-121
茶艺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具有强烈的实用功能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受到古今人们的喜爱,长盛而不衰,其广泛的市场潜能在不断地被人们发掘,笔者发现,茶文化中的茶艺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亦有其渗透与应用。从另外一方面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故此,茶艺元素中所体现的茶文化哲学,如果能具体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将会对设计师对未来潮流的把握以及未来服装样式的设计起到良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开辟了道路,建筑、服装、制造几乎各行各业都遍布着数字化技术的影子,其作为新技术的产物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甚至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本文在阐述了井冈山红色文化元素的特征之后,又对茶艺表演服装数字化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最后结合井冈山红色文化元素对茶艺表演服装数字化设计之路进行了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6.
服装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必要保障。色彩、图案以及款式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如何将色彩、图案以及款式巧妙结合在服装设计里,成为服装设计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茶艺服饰是茶艺表演者在演出中,为了配合舞台效果而穿着的服装,茶艺服饰是我国传统服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另外,当代服装设计灵感来源于多种要素,茶艺表演服饰在色彩、样式上有独特地风格,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悠久的茶历史,衍生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而茶艺文化则是茶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茶艺文化的演变中,人们继承了茶艺本身艺术价值发展,也注重茶艺环境的塑造。对茶艺饰品的设计成为一个流行趋势。文章介绍了茶艺中的饰品设计,从宏观角度解释了茶艺文化,梳理了茶艺饰品的种类及主要功能。着重对油画创作元素融入茶艺饰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实例中论证了油画创作元素融入茶艺饰品设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茶艺英语课程是随着中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为培养未来的茶叶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高校的茶艺英语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融入恰当的教学方式实现茶艺英语课程改革。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探讨了茶艺英语课程的设计,首先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入茶艺英语课程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接着针对茶艺英语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入茶艺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服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人们可以自主的利用树叶,布料做衣服时,人类的生活就离不开了衣物,服装是人们日常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然,对舞台表演者来说,舞台服饰也是表演者不可或缺的物品,服饰可以为表演者的表演增添色彩。茶艺在中国的历史也十分久远,茶文化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虽然茶艺的发展比较靠后,但仍然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茶艺表演是20世纪左右,从台湾发展起来的,但仍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茶艺表演者的服饰也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中国的传统元素和民族元素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弘扬,民族风格也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从主题编创、解说撰写、茶品选择、茶席设计、茶艺音乐选择等方面,结合笔者在茶艺表演作品编创时的经验及实践心得,浅谈对茶艺表演编创的认识与思考;探讨茶艺表演舞台训练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唐丽雅 《福建茶叶》2016,(11):102-103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是茶艺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通过对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促进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茶艺作品创意设计、人物塑造、茶席设计、茶品选择、背景音乐和视频的创作、茶艺程式与解说词的编创等方面来解析茶艺作品《一杯热茶寄乡思》,展示了该茶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和创新点。通过茶叶、茶具等主要元素与礼仪、服饰、茶席、背景音乐、解说等元素选配思路与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以体现茶艺表演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实现茶艺表演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陈学娟  单虹丽 《茶叶》2015,(4):227-231
茶艺已经由"厅堂茶艺"变为"舞台茶艺"。目前主题茶艺已成为舞台茶艺的主流,遍地开花。本文通过介绍舞台茶艺主题的内涵、作用及要求来论证主题是舞台茶艺创作的灵魂,并根据主题所表达的内容是具象还是抽象而分为表现具体的事件、人物的主题类型和表现某种情思、精神、意境的主题类型。分析舞台茶艺主题的提炼方法,可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生活中进行提炼,并遵循积极、简炼、发人深省的原则。从茶席设计、背景与音乐、茶艺演绎、解说词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舞台茶艺主题的表现方法。发展与完善了舞台茶艺主题的提炼及表现方面的理论,可为舞台茶艺的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元素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体系中,其具体诠释了茶艺文化与民族器乐文化等诸多元素内容。而对于茶艺文化来说,其不仅仅是冲泡茶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具体融入民族器乐作品和相关曲艺演奏,功夫茶表演,甚至是服装元素的综合应用等等。本文拟从茶艺文化的推行状况认知入手,结合茶艺文化体系中的传承诉求分析,通过分析民族器乐作品艺术发展状况和价值内涵,进而分析民族器乐作品在整个茶艺文化发展中的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茶艺表演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其立足于茶道精神与传统美学之上,将绘画、音乐、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而形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中背景音乐对于营造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饮茶意境,诱发品茶者的情感体验,感悟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首先概述了茶艺表演发展及内涵,确立了茶艺表演主题决定茶艺展示与综合性艺术表现,进而决定了茶艺表演的类型。其次分析了三种主要的茶艺表演类型,根据其主题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进而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丽  邢波  孟方 《福建茶叶》2016,(2):103-10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与服饰的融合,不仅形成了极具东方审美的服饰特色,而且也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在中国影视作品中,很多影视都涉及到一些关于茶艺服装表演的内容素材,这些影视作品体现出了传统茶艺服装表演的审美价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战以来,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依靠"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脱贫致富之路.以2021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茶艺表演一等奖作品《大湾村里茶飘香》为例,从作品的主题确立、要素选择、茶艺编排、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创新性进行研究实践,以期对主题茶艺表演作品的编创设计提供参...  相似文献   

18.
张丹 《广东茶业》2022,(1):44-48
时代视角下的茶艺创编,对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新冠疫情时代背景下“抗疫精神”主题茶艺创编作品--“茉莉天使”为例,从创编背景与主题确立、要素设计、意境营造、茶艺编排和解说词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总结了时代背景主题视角的茶艺创编的经验,探讨了时代背景主题茶艺创编的方法与得失体会,为探寻时代背景主题茶艺的编创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俊卿  李超 《福建茶叶》2016,(2):101-102
茶艺作为现代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演解说词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效果,茶艺表演结合了美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作用。近些年来,相关学者在传统茶艺表演话语美学基础上,开始研究其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的问题。从语言行为理论的视角对茶艺解说话语进行分析,将言内、言外、言后行为作为研究内容,极大地凸显了茶艺解说的特点,对我国茶艺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红缨 《茶叶科学》2012,32(2):155-159
茶艺作为特殊的饮茶活动,从日常生活方式演变为社会生产方式。本文从茶艺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茶艺生产方式的具体存在,茶艺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和产业模式。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环境下,类似茶艺的新文化产业如何获得制度的激励,并进一步获得地位和空间,是本文最后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