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娜 《福建茶叶》2016,(12):407-40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演绎和传承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民居文化,民居文化形态各异、内涵丰富,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文阐述了传统民居室内陈设艺术,深入分析了茶舍室内陈设艺术。对比南方与北方茶舍室内陈设艺术特点时,以闽南茶舍为例,重点对闽南茶舍室内的陈设艺术价值分析。同时以闽南传统民居文化为对象,讨论了闽南传统民居与茶文化的相融性。这对茶舍室内陈设设计以及了解闽南茶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前几种,是生活必需品,而茶则是点缀品,有了前者做物质基础,茶叶才会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喝茶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古往今来,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谁都喜欢,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南方暑热,北方干燥,不论春夏秋冬,普及率很高。这世界上有"烟鬼、酒鬼",偏偏没有"茶鬼",只有茶客,喝茶比抽烟喝酒无形之中高了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3.
太行雪茶韵     
四月仲春谷雨刚过,若不是在太行山上的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南方嘉木能在太行山五岳寨种植成功.这次太行山之行,乃为拜访笔者所仰慕的张占义先生而来.他是太行"南茶北引"的实施者.十多年前,是他怀着对北方茶学的执着追求,竟把南方的嘉木种上了太行山.  相似文献   

4.
《茶叶科学技术》2007,(4):F0004-F0004
水仙茶是中国传统优良茶种,清咸丰年间从闽北引种于永春鼎仙岩,其后在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闽南水仙”,永春成为“闽南水仙”的发源地。品饮水仙茶,沸水冲泡时,  相似文献   

5.
正"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品饮普洱茶的人几乎都喜欢茶中时光悠悠的味道。那么,您是否想过,普洱熟茶时光的最初在哪里?11月22日,我们走近熟茶鼻祖——广云贡饼,看一看熟茶最初的样子,品一品熟茶最初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闽南乌龙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天地人三者是闽南乌龙茶独特的品质风韵形成的关键要素,所以要制好茶就必须从天时、地利、人巧上下工夫。本文就栽培自然条件与闽南乌龙茶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为提高闽南乌龙茶的品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巩志 《福建茶叶》2004,(4):44-45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明·许然明<茶疏>)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给茶下定义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赵估<大观茶论>赞武夷茶曰:"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为草木之灵品.  相似文献   

8.
生日茶宴     
"轻濯尘根心地润,餐中寻道寿长生.谁能识得杯中趣,寿齐南山不老松."诗中赞美的就是滇西澜沧江畔凤庆县的生日茶宴. 在别的地方过生日,都是要高朋满座、花天酒地,把"寿星"视为上帝、捧为上座,点蜡烛、吃蛋糕、作寿辞,醉生梦死不知归处.而在世界著名"滇红之乡"凤庆,过生日却是煮茶饭、做茶肴、品茶饮,以茶独有的气质熏陶着凤庆人纤尘不染的品性.  相似文献   

9.
正相对于成熟的南方市场,北方市场正成为不少普洱茶企争夺的下一个蓝海,企业、产区政府等均开始发力开拓北方市场。2014年初普洱茶行情表现可谓是惊心动魄,部分名山古树茶原料价格同比上涨一倍,一公斤上万元的价格让不少人为之疯狂。在抢夺名山古树茶原料引发的价格战中,除了广东茶商的收购,北方茶商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普洱茶价格的上涨。北方茶商的到来,源于北方消费市场的驱动。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普洱茶在全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除两广、  相似文献   

10.
何群 《福建茶叶》2016,(4):356-357
闽南茶乡文化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溪茶乡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本文从闽南茶乡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安溪褒歌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对闽南茶乡文化与安溪褒歌的审美意趣和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它已和闽南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蜚声中外.今年四月,在全国茶叶质量评比中,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精制出的闽南水仙茶,名列第一,被评为全国茶叶的优质品. 水仙茶源于闽北.人工栽培始于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据传,《闽南移居  相似文献   

12.
九月十日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这一活动是由商业部土特产品管理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新华社北京分社和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共同主办的. 展示周内容分为展示、展销和对外贸易小交会三部分.展示项目有茶史、风俗、茶与健康、茶与文学艺术、茶与贸易、茶具、茶叶教学科研等,搜集之广为建国以来所仅见,受到来宾观众的赞赏. 十一日为“福建日”,我省代表现场表演了特种茶的品饮艺术,当日下午日本茶道里千家专程来京与福建分别表演了日本“茶道”和福建“功夫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7,(2)
<正>过去的近10年中,白茶一步步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外到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成为家喻户晓的茶叶新贵,已经改写了自身"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使得福鼎白茶不再是"特种外销茶",白茶迈向了"墙内开花内外皆香"的新历史。2017白茶再热无可争议2015年,中国大陆产茶227.8万吨,消费群体4.71亿人,茶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同时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之外     
我想古今中外也不会有哪个人把国产的茶叶都喝一遍?你就是多么嗜茶,也只能偏爱哪几种。如南方多数人偏爱绿茶;北方多数人偏爱花茶。各地茶馆、茶楼、茶艺馆,按地域特点只卖当地人爱喝的茶。甚至有的茶艺馆,对生僻一点的名茶都不知道。我去北方某茶艺馆喝“太平猴魁”,茶艺小姐说没有,嘴里还嘟囔说,不是动物园,哪里有猴喝的茶。我这“猴”只当没听见,讪讪地要了一壶别的茶。卖茶叶的北京张一元,天津正兴德,也不可能国产的茶叶都卖。而城市的茶叶城,倒使茶叶的品种多起来。我作为北方嗜茶人,有意把名茶都尝一遍,尤其对过去贵族们喝过的茶,像托…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20,(6)
正5月23日,2020品品香·花香白茶全国品鉴会,全国各地线上线下茶友,共品一杯花香白茶,畅享冰糖甜兰花香,传递温馨浪漫的春天气息!今年的品鉴盛会,是为响应5月全民饮茶月及521日首个"国际茶日"特别举办!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让更多人喝到中国茶、品味到福鼎白茶,延续国际茶日的品饮活动,这场  相似文献   

16.
正人生只若初见,那当然是美的!而有些茶喝过,仿佛故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便再难遇见……12年前,在武昌的卓刀泉公园,曾有过一家茶艺山庄。那是夏天,茶界的一位老先生约我,品一款名"观音王"的茶,那种烟盒式装的。那个下午,在一位茶艺师冲泡下,我和老先生两人,将那款"观音王"喝了整整20多泡。茶的香气、滋味就不说了;而身体的感觉,至今记得是神清气爽、通泰无比。实际上茶是仍然可以冲泡下去的,它韵味十足,只是那时我们都喝不动了。  相似文献   

17.
华安县地处闽南漳州市西北部,种茶历史悠久,是漳州的主茶区之一。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我县育苗地有危害加重和蔓延的趋势。据在仙都镇茶育苗圃调查,主要病源一般株发病率10.3%~18.8%,个别田块高达49%,受害茶苗死亡率达85%,严重威胁着我县茶产业的发展。主要病源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  相似文献   

18.
正我认为茶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和姜"——和谐健康、英的享受。我的这个理论观点,首先来自陆羽《茶经》的启示。何谓文化?广义来说,一切由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均可称为文化。多数人认为茶文化侧重从人的意识形态或精神现象结合茶的物质现象。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开宗明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为饮最宜。"这可视为对茶的定位与定性的首创性评价。陆羽不仅对茶的物质现象作出概括,而且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精行俭德"这一个可视为"茶道精髓"  相似文献   

19.
"工"与"功"发音均为"gong",读音相似,方言亦如是.故茶文化界把饮功夫茶写成"工夫"茶;而把中国红茶类的"工夫红茶"写成"功夫红茶".  相似文献   

20.
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起源古代的"茶马互市",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足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茶区的各族人民是最早发现、利用茶树的民族.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也赋予了"茶马古道"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