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开展了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的发生动态监测研究,通过性信息素在监测上的使用掌握小菜蛾的发生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主要为害高峰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2月上旬初至3月下旬末;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11月上旬初至12月上旬末。掌握了防治适期,摸索出一套适合梅州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频振式杀虫灯对蔬菜害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蔬菜区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蔬菜害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频振灯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多种蔬菜害虫,灯区虫量减少66%以上,对天敌杀伤较少.该方法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3种不同型号频振灯的诱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频振灯主要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诱杀害虫总量表现为隆皓GP-LH18B>隆皓GP-LH18C>佳多PS-15II;3种灯对益虫的伤害均很小,益害比均小于1∶90,频振灯诱杀光的温室害虫种类和数量较露地少,频振灯诱杀害虫数量随田间害虫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于预测预报害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是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重要害虫,常年发生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为提高预测预报和防控水平,应用性诱剂对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对该虫发生的影响,明确了小菜蛾种群消长规律.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小菜蛾的诱虫量在2月份出现1个小高峰,6~7月份数量较低,而9~11月份是一年中的第2个高峰,发生数量居全年最高.小菜蛾成虫数量与气温变化有显著相关性.随着温度上升,小菜蛾的诱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菜蛾成虫数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符合二次线性方程y=-18.0285+13.7018x-0.3906x2.小菜蛾成虫数量与降雨量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当雨量由少到多时,成虫数量随之减少.两者间关系可用方程y=94.69464-0.4431 1x+0.000897x2描述.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且以作用因子组配的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春季小菜蛾连续两种群趋势指数为11.9,而秋季为24.4,比春季高出一倍多,菜蛾啮 影响春季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对连续两代小菜蛾种嫩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8.28,其次为菜蛾绒茧蜂,EIPC为4.85;在秋季,菜蛾绒茧蜂的作用仅次于4龄幼虫的捕食及其它,EIPC为3.67,菜蛾啮小蜂的作用较低,其EIPC仅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种类型杀虫灯在坝上地区的杀虫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开灯82 d可诱杀昆虫130 604头,杀虫效果最好,诱杀天敌总量为诱虫总量的4.4%;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明显,对人畜安全、无污染,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调查和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系统调查了三门县青花菜害虫种类及其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三门县青花菜上发生的害虫有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银纹夜蛾、黄曲条跳甲和蚜虫(混合种,以桃蚜为主)等7种,并以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和蚜虫等为害最重。其中斜纹夜蛾主要在秋季青花菜为害,在9月下旬和11月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小菜蛾和菜青虫春季发生较重,主要为害期在5月份和6月初;而蚜虫在春季的5月上中旬和秋季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发生为害较多。  相似文献   

9.
1.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在旅顺口区三涧堡镇曹家村结球甘蓝田,放置佳多牌220VPS-15Ⅱ光控型频振式杀虫灯(河南省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在距田边300米处按50厘米、100厘米、150厘米高度各置1盏,连续诱虫.每天清除诱集的成虫,分别记载种类和数量.同时,观察菜田主要害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的虫量,5月30日开始6月21日结束.  相似文献   

10.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到蔬菜害虫涉及5目22科42种。单灯每天平均诱杀害虫39.4头,杀虫谱广。数量大。而对天敌杀伤力小,益害比1:120。其中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诱杀控害效果突出。灯区三害虫虫口明显降低,降幅分别达51.5%、55.3%和46%。  相似文献   

11.
刘扬  缪勇  高希武  黄凯  李辉  马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76-3877,3881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对春甘蓝田小菜蛾及其天敌的影响.[方法]研究了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处理对春甘蓝田小菜蛾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毒死蜱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不理想,药后1、3、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17%、45.77%和-13.18%,对捕食性天敌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阿维菌素对小菜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最高防效(药后3 d)为60.42%,对捕食性天敌较安全.氯虫苯甲酰胺及阿·氯混剂和氯·毒混剂对小菜蛾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92%、79.17%、75.51%和81.10%、69.53%、88.85%,同时对捕食性天敌较安全.[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0种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忌避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新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方法,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种产于广西的楝科、番荔枝科、无患子科和报春花科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室内产卵忌避作用试验。【结果】以地黄连(Melia sinica)、香椿(叶)(Toona sinensls)、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四瓣米仔兰(A.terapetala)、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rn-graeeurn)等植物提取物处理后48h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6.21%、94.69%、97.92%、98.91%和100.00%。【结论】地黄连、香椿(叶)、番荔枝、四瓣米仔兰、灵香草等5种植物对小菜蛾成虫有强烈的产卵忌避作用,在蔬菜害虫生态控制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新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方法,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种产于广西的楝科、番荔枝科、无患子科和报春花科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室内产卵忌避作用试验。【结果】以地黄连(Melia sinica)、香椿(叶)(Toona sinensis)、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四瓣米仔兰(A.terapetala)、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等植物提取物处理后48 h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6.21%、94.69%、97.92%、98.91%和100.00%。【结论】地黄连、香椿(叶)、番荔枝、四瓣米仔兰、灵香草等5种植物对小菜蛾成虫有强烈的产卵忌避作用,在蔬菜害虫生态控制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雀儿舌头这种杀虫植物资源,采用了不同的溶剂对雀儿舌头根中杀虫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分别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胃毒作用、触杀作用、产卵忌避作用测定。结果表明:雀儿舌头根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拒食活性很强,也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胃毒作用,但触杀作用非常弱,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忌避活性也很低。三种提取物中以氯仿提取物生物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沙芥饲养小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沙芥饲养,构建了小菜蛾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o),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0.186 4,76.304 8,23.251 9和3.718 6。分析小菜蛾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发现其抗药性很强。  相似文献   

16.
甘蓝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泰安春、秋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菜蚜(桃蚜和萝卜蚜)、小菜蛾和大猿叶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并据此将春甘蓝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秋甘蓝分为2个阶段,分别制订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青叶对小菜蛾杀虫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大青叶中的活性物质,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采用叶碟法测定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以研究大青叶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部位。小菜蛾取食正丁醇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后,24 h即全部死亡,取食石油醚、氯仿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后,96 h全部死亡,取食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的小菜蛾幼虫在144 h内有不同程度死亡。结果表明:大青叶的各萃取物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物中均含有较强毒杀小菜蛾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醇超声法提取车前子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且跟踪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结果显示,车前子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LC50为10.300mg/mL;不同溶剂萃取物活性均远低于提取物的活性,初步判断车前子中各物质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具有一定的增效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来源于四川、山东、浙江的菘蓝和甘蓝型菘蓝叶片对小菜蛾的取食和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研究菘蓝的抗虫育种和抗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法测试菘蓝叶片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结果:小菜蛾取食菘蓝叶片后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推迟或不能化蛹,而对照组小菜蛾正常生长、发育直至化蛹。结论:菘蓝叶片中含有影响小菜蛾取食和抑制其生长发育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与生境的小菜蛾种群进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省小菜蛾EST谱带模式可分为A、B、C等 3区 ,共 14条带 ;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EST谱带位点及杂合体频率不同 ,聚类后归为 4类 ,具有空间多态性 ,存在异质现象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种群EST谱带组成及强弱表现明显不同 ,体现生境多样性 ,有异质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