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蛋频率对肉种鸡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 37、4 1、5 9和 6 3周龄肉种鸡蛋存放于 18℃和 75 %相对湿度的环境中 1~ 2d ,孵化的第3~ 11天每天翻蛋 2 4 ,4 8或 96次。所有鸡蛋 1~ 2d和 12~ 18d每天翻 2 4次。 37周龄和 4 1周龄的受精卵孵化率要好于 5 9和 6 3周的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早死胚胎的增加。与每天 2 4次或 4 8次相比 ,每天翻蛋 96次增加了孵化率 ,这主要是因为后期胚胎死亡率减少。在孵化期对孵化率或胚死率来说 ,种鸡周龄与翻蛋频率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言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低。Wilson(1991)研究结果表明,每天翻蛋96次可获得最高的受精蛋孵化率。Deeming(1989)和Wilson(1991)都认为最关键的翻蛋时期应从孵化期的第三天开始…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下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汝敏  黄伟霖 《中国家禽》2004,26(13):13-16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0.8℃,相对湿度89.9%),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天,4~6天,7~9天,10~12天)、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一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一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天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天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同一群育成的种番鸭群体,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的繁殖方式.自然交配组,包括1087只母鸭和225只公鸭.人工授精组,包括1384只母鸭,以及60只公鸭.除了人工授精组的公鸭单笼饲养外,所有鸭的饲养管理与大生产相同.根据母鸭产蛋特点将其产蛋期分为3个阶段:产蛋前期(1~4周)、产蛋中期(5~14周)以及产蛋后期(15~24周).采用固定的孵化程序,以孵化第10天、第32天的照蛋情况以及出苗情况统计入孵种蛋的受精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期死亡率、胚胎晚期死亡率以及孵化率.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可以显著提高种蛋受精率(P<0.001),但是对孵化期间的胚胎发育没有影响;种鸭周龄对受精率和孵化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周龄增大,受精率逐渐上升;而在产蛋的后期,孵化性能出现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1材料与方法种蛋来源于罗斯308高产母鸡与罗斯344公鸡所产。公母每1d光控8h分开饲养,饲养和体重标准按罗斯育种公司标准执行。种蛋为连续2d收集,在18℃和70%相对湿度下边收集边分类边存放1~2d直至这些种蛋进入各处理组孵化器。短暂的存放保证了入孵蛋的蛋白质质量(Brake等,1997)。每1d收集的蛋平均分入各处理组以减少保存期不等造成的误差。设置24次/d,48次/d及96次/d三种频率,试验期为第3~11d。各组翻蛋机试验过程中要换动。孵化前2d后7d所有蛋翻动频次率为24次/d。第一个试验期收集的是37和59周龄的蛋,第二个试验为41和63周龄。每个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单阶段大箱体孵化器与多阶段巷道式孵化器对海兰褐父母代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将279 804个来源于37~45周龄海兰褐父母代的合格种蛋随机分成两组,单阶段组共入孵129024个、多阶段组共入孵150 780个。两组种蛋同一天入孵,出壳后分别统计两组各周龄的孵化率及1日龄健母雏的体重和体长等。结果显示:随着周龄的增加,单阶段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健母雏率更高。在43和45周龄,单阶段组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1),受精蛋健母雏率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5);单阶段组1日龄健母雏的体重和体长极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1)。研究表明:不同孵化模式对海兰褐父母代种蛋孵化性能有影响;使用单阶段大箱体孵化来自43周龄后海兰褐父母代的种蛋,可同时获得更高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健母雏率及更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高原条件下藏鸡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进行了4组人工孵化试验,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林芝地区藏鸡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筛选出孵化的最佳条件:孵化温度在1~6d为37.68C,7~14d为37.65C,15~20d为37.56C,21d为37.48C;相对湿度1~6d为54%~56%,7~14d为61%~63%,15~20d为64%~65%,21d为63.8%。其受精蛋孵化率可达88.9%,健雏率达97.0%。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种蛋储存期对孵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散养东北当地土鸡种蛋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保存期(1~3 d、4~7 d、8~15 d和16~30 d)种蛋孵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当地散养土鸡种蛋的最佳保存时间为7 d,种蛋保存时间在1~3 d和4~7 d之间的受精蛋孵化率变化不明显,保存超过7 d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且保存时间越长受精蛋孵化率越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胚胎死亡率增高,保存1~15 d对胚胎早期死亡率影响不大,保存时间超过15 d会导致中后期死胚率增高。说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性能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将960枚昌图豁鹅种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和是否翻蛋分成8组,每组120枚,在自然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3.7℃,平均相对湿度为78%。)分别保存1~3d、4~7d、8~11d和12~14d,其中4组翻蛋,另4组不翻蛋。保存期满后同机分批孵化。结果表明:种蛋保存时间在1~3d和4~7d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保存超过7d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且保存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随着种蛋保存时间延长,在孵化过程中,胚胎的死亡率增高,保存1~14d对胚胎早期死亡率影响不大,保存时间超过7d会导致胚胎中后期死亡率增高。种蛋保存期间翻蛋与否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但影响胚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 孵化场管理原则1.1 孵化场生产成绩孵化场所孵的种蛋来源于不同周龄的种鸡,早至25~26周龄的开产种鸡,晚至65周龄或更大周龄的种鸡,而孵化场种蛋来源的平均种鸡周龄为40~52周龄.孵化器有两种:单阶段孵化器和多阶段孵化器.多阶段孵化器主要是为产蛋早期、中期和后期多日龄种蛋混合孵化而设计的,孵化器内部同时孵化不同日龄的胚胎.多阶段孵化器冷却方式为水冷或者气冷两种,不同的冷却方式决定了人孵蛋的落盘时间.单阶段孵化器所孵化的种蛋均为同1日龄,可以根据种鸡日龄和种蛋日龄设定特定参数.目前孵化场的平均孵化率为85%左右,受精蛋的孵化率为92%(受精蛋孵化率=孵化率÷受精率×100).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可以排除无法控制的受精率因素,因此它是孵化场衡量孵化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孵化场管理有几个关键点对于确保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关键点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孵化时间、种蛋处理与储存及卫生与品质控制、孵化器的维护.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拉萨白鸡蛋重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蛋重越大,失重越大;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和早期胚胎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孵化至第11天时,Ⅴ组的胚胎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别为(4.11±0.71)g、(6.73±1.67)%;孵化至第20天时,Ⅴ组的胚胎失重最大,为(7.81±1.27)g,Ⅳ组的胚胎失重率最大,为(13.08±2.59)%;蛋重在60.0 g时,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5.19%和86.79%;不同组别的第11日胚龄蛋重、第20日胚龄蛋重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雏鸡的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强显著正相关(r=0.94)且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组别的雏鸡初生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人工孵化的最佳翻蛋频率的研究由来已久。Olsen在1930年就注意到自然孵化的母鸡每天翻蛋96次。Olsen和Byerley(1936)报道与每天翻3次相比,人工孵化每天翻48或者96次提高了孵化率。其他人(Kuiper和Ubbels, 1951,Kaltofen和Ubbles,1954,Kaltofen 1955,1956)也报道了每天翻24次比更少次孵化率高。高翻蛋率如480次/d孵化率反而比96次/d更低(Robertson, 1961a)。Wilson(1991)得出结论:96次/d是最佳孵化率的翻蛋频率,而实践上多采用24次/d。但Wilson和Deeming都认为,翻蛋的关键期始于孵化的第3d,通常认为,实践中翻蛋多于24次/d时孵化率…  相似文献   

14.
雪山鸡种蛋重量对孵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26周龄的雪山鸡所产的种蛋分别按不同重量分组入孵后,分析种蛋重量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蛋重量在41.1~57.0 g之间的孵化效果较好,蛋重在37.1~41.0 g之间的受精率、活胚率、入孵蛋孵化率、活胚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至18日胚龄时,种蛋重量在41.1~57.0 g之间的相对失重较其他各试验组低.相对失重越低,入孵蛋孵化率越高.因此在生产中,应该采用重量适合的种蛋进行孵化.  相似文献   

15.
季节和产蛋周龄对青脚麻鸡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600只青脚麻种母鸡,按24-28周龄、29-35周龄、36-42周龄及43周龄以上4个不同产蛋周龄和春夏秋冬4个不同季节分别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产蛋周龄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产蛋周龄对青脚麻鸡种蛋的孵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处于产蛋期29-35周龄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性能最好;不同季节对青脚麻鸡种蛋的孵化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秋季的孵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1试验材料供试种蛋采用北京市南口农场种鸡场饲养的艾维茵父母代种鸡所产种蛋,种蛋存放1天,种蛋收集后消毒一次,入库前进行分检消毒处理,分组码盘预热后,再连同孵化器一并进行消毒。2试验方法2.1分组试验一组选择产蛋周龄分别为33周和55周种蛋,每小组3000个。试验二组选择33周龄和55周龄种蛋,根据蛋重分别分为四个小组,试验三组选择33周和55周龄种蛋,根据蛋形指数分别分为四个小组。2.2孵化条件孵化器为电子部41所制造的依爱牌16800型孵化器,孵化方式采用变温孵化,入孵后2小时后升温到38.3℃,1~7天为38.3℃,8~13天为37.8℃,14~18天为37.6…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测定了44~48周龄北京油鸡的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颜色,并分析其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油鸡蛋重、蛋形指数和蛋色均较一致;蛋重对孵化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随着蛋重的增加孵化性能有增加的趋势;蛋形指数对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显著(P0.05),蛋形指数0.75~0.80的种蛋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蛋壳颜色对北京油鸡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为北京油鸡的选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给规模化种鸡场种蛋孵化管理提供精准的操作依据,本试验将"京红1号"父母代种鸡所产种蛋根据鸡群产蛋周龄划分为4个阶段:A段(24~27周龄)、B段(28~40周龄)、C段(41~50周龄)和D段(51周龄至淘汰),通过研究贮存时间分别为2d、5d、6d、7d时4个日龄段种蛋的孵化率和健母雏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日龄段种蛋适宜孵化的贮存时间分别为:A、B、D段种蛋小于5d,C段种蛋小于7d。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20.
<正>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劳拉·希尔等人报告说:肉鸡种蛋在气室朝下的情况下,孵化11天、14天和17天时孵化率降低很大。在孵化了18~20天时,死胚增多。并发现种鸡产的蛋有12.4%没有明显的气室,结果使三分之一的蛋在码盘时都气室朝下了,因而降低了孵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