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黔南州位于贵州南部,具有气候条件较好,旱地面积大,作物种类多的特点。旱地作物中玉米是最主要的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仅决于水稻,居第二位。广大农民群众十分重视玉米生产,历来就有玉米间套大豆、红苕、花生及其它作物的习惯。目前我州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及杂交组合虽较多,但从品种类型、植株形态及经济性状等,都难适应间套作及双高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花溪区夏玉米栽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江  韫运川 《耕作与栽培》2000,(2):37-37,47
粮食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自然、科技、投入等因素的限制。花溪区水田和旱地粮食生产发展仍不平衡 ,单产差距大 ,水稻单产超 6 0 0kg/ 6 6 7m2 ,而旱地主产作物小麦玉米两季单产才 35 0~ 40 0kg/ 6 6 7m2 ,花溪区每年春玉米播种面积 0 .33万hm2 ,近几年由于农民采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适用技术 ,使春玉米熟期提前。从春玉米收获至秋种两季作物茬口使土地约有 90~ 1 0 0d空闲。因此 ,科学地解决作物茬口矛盾 ,增种一季夏玉米是提高旱地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旱地粮食增产 ,提高粮食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的84个丘陵县(市、区),历来是四川的重要粮食产区。其中旱地占丘陵区耕地面积的46%。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甘薯等作物。解放40多年来,旱粮作物通过更换品种,完善栽培技术,改革间套轮作制度,旱粮单产不断增加,复种指数不断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州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350—1600公尺,气候温和,年均温13.6°—19.6℃,年活动积温4042—6443.9℃,年雨量1058.4—1423毫米,无霜期258.9—336.6天,日照时数1149—1509.8小时。旱地面积125.7万亩,占耕地面积43.1%,旱地作物以玉米为主,是粮食的第二大作物,黄豆也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饲兼用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20多万亩。为提高玉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南宁市科委下达的《旱地吨粮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7.
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是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其丰产与否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作物合理的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本文总结了旱地种植玉米与豆科作物、小麦、蔬菜以及其他一些旱地作物的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实施成效。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或套种的生产模式与单作栽培模式相比,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如何拓展与深化系统研究,着力构建技术体系与栽培标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认为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应用于大面积实际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栽培方法,服务于当今现代旱地农业生产是必要的也是亟待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湘北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籼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浙中地区是本省的旱粮主产区。旱地吨粮工程建设主要推广麦/春玉米/甘薯新三熟制,春玉米成为旱地吨粮主要作物之一。从气候条件看,春玉米种植季节,有丰富的光资源,积温偏多,春季回暖较早,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雨量丰富,风沙较少等有利条件,但春季回温不稳定,春夏之交雨水多,洪涝灾害频繁,从6月下旬到7月中旬扬花灌浆期易遭高温干旱为害等不利的气候障碍。从土壤条件看,旱地以红黄壤为主,间有部分紫色土等9个土类,缓坡低丘地的旱地具有易耕作、利排水、较通透、养分矿化率较高之优势,但比之平坦的水田,却存在着持水…  相似文献   

10.
广西旱地占耕地面积37%,一般土壤较瘦瘠,排灌条件差,年降雨量虽丰(1250~1750毫米),但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岩溶面积大(占土地总面积37.8%)漏水严重,因而常年有旱象,加之对旱地投入少,栽培管理粗放,致旱地作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之下。从目前广西的旱地作物产量及变种指数水平看,根据本区的气候、劳力(农村劳力占总劳力89%,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作物等资源条件,旱地作物增产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开发广西旱地生产,对提高旱粮、经作产量,促进以农产品为源料的轻工业、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玉米在红花岗区播种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做好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行科学合理分带粮经作物间套栽培,对确保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0年开始,红花岗区推广应用玉米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到2009年发展到1333hm^2,玉米平均单产达421kg/667m^2,平均产值达1350元/667m^2。现将红花岗区玉米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瓮安县应用旱地宽厢宽带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宽厢宽带技术是利用旱地分带的特点,科学开厢,规格带幅,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资源,加大带幅中各种作物种植密度,强化玉米与其它高价值作物的集成配套,在确保玉米单产稳定增产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瓮安县2003年秋季开始示范推广以来,由于该项技术切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红壤低丘岗区农田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引进、筛选、培育新品种,优化种植制度。稻田和旱地改制,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红壤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裁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灿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如烤烟、西瓜等。研究提出了本区主效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作物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并在试区示范推广,促进了红壤丘岗区种植业三元结构优化和核类型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旱地作物中,玉米、花生、棉花等大宗作物及多种蔬菜、瓜果类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配套施用化学除草的技术已经推广应用多年了,该项技术除了保温、保墒、保湿、早熟增产的优势外,对于防除杂草、节省用工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但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些覆盖地膜的旱地作物有时也有杂草丛生的现象,每平方米常有各类杂草100余株,有的杂草因膜内生态条件好  相似文献   

15.
旱地宽厢宽带分带种植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旱地复合种植新模式,特别是玉米宽厢宽带间套其它作物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效作用日趋明显。但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旱地宽厢宽带在提高作物之间、时空之间以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最大边际效应,有许多技术环节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熟化。为此,进行了玉米宽厢宽带间套花生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贵州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旱地作物之首,是我省山区农民生活主要口粮和经济收人的基本来源。据省统计局1993~1995年的统计,全省种植玉米面积年平均为63.216万hm2,年平均单产251.6kg/667m2,其中,杂交玉米种植面积38.7万hm2,单产274.8kg/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贵州杂交玉米推广,提高单产水平,省农业厅决定在全省旱地比例大,玉米种植面积大,推广杂交玉米潜力大的17个县,由省农技总站主持实施13.3万hm2杂交玉米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经两年各地的努力,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耕地面积的58%为旱土,42%为水田。粮食播种面积的1/3为水稻,2/3为旱粮,而产量的55%为稻谷,45%为旱粮。相对来说,就是“集约的水田,粗放的旱土”。旱土粮食又以玉米为主,玉米地上间作豆类及其他作物。因此,在种植业结构中,提高玉米及其间(套)技术,成为通过旱地耕制改革,增加粮食总产的关键问题。而本省这一传统的、涉及面较大  相似文献   

18.
瓮安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是耕作制度上一项重大改革,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它是采用间套轮作技术,在同一块旱地上一年时间内把适宜作物安排在最佳的种植期和生育阶段,使各茬作物充分利用地力、时间、空间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实现一地一年收获多季作物,改一年一熟、两熟为一年多熟的种植制度。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经验证明,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能科学地合理组配粮食、经济作物及绿肥作物的种植,确保粮、经作物生产正常进行,协调各作物之间相互关系,变相互矛盾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用地与养地…  相似文献   

19.
凌莉 《中国种业》2023,(11):13-15,20
水分是陕西旱地春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当前水分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该区域春玉米生产高产高效的根本途径。从节水抗旱玉米新品种鉴选、沟垄覆盖集雨、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陕西旱作春玉米种植体系水分高效利用技术进展,并指出构建抗旱品种生物节水、覆盖深松农艺蓄水、智能灌溉高效用水“三位一体”旱作春玉米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充分挖掘陕西旱地春玉米水分生产潜力,以期为该区春玉米节水增粮增效栽培技术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玉米定向种植的定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旱地的不断利用及作物布局的进一步调整,旱地吨粮工程大多采用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玉米/甘薯、小麦/大豆/玉米等种植制度。玉米对于全年旱粮的高产、稳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玉米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中,以每亩穗数相关关系最大,而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每亩穗数的有效方法。随着紧凑型玉米的相继育成并在生产上应用,有关学者进行的定向密植研究,证明能提高每亩穗数,增加每亩产量。但玉米定向的稳定性研究,即玉米能否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