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它可以鉴定核酸分子之间的同源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综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2.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姑鱼染色体识别与重复序列定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郑娇  曹款  杨安冉  张静  王志勇  蔡明夷 《水产学报》2016,40(8):1156-1162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然而,由于细胞遗传标记匮乏,黄姑鱼染色体仍然难以辨识。为了提高黄姑鱼染色体的配对识别水平,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吉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分析了黄姑鱼染色体的特征。以总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从而获得黄姑鱼染色体图谱,可使每对染色体呈现特定的荧光信号。依据GISH荧光信号分布模式,可以辨识黄姑鱼的24对染色体。18S r DNA FISH结果显示,18S r DNA只有一对信号,分布于1号染色体臂间,并与吉姆萨染色呈现的次缢痕、DAPI阴性带和DPI染色高亮区域同位。5S r DNA有一强一弱两对信号,信号强的一对分布于1号染色体着丝粒端,信号弱的一对分布于4号染色体的远端。端粒信号在所有染色体的端部显示,但个别染色体一端信号微弱。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黄姑鱼的细胞遗传标记,为解决黄姑鱼染色体辨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石首鱼科染色体进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六个性别相关标记的FIS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BAC基因文库5个克隆中提取和纯化含有6个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CLC5,GM204,GM271,GM354,UNH995和UNH104)的重组质粒DNA作为模板,以简并核苷酸为引物,通过PCR制备原位杂交探针。探针用荧光素进行标记,并与尼罗罗非鱼中期相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确定这些标记在尼罗罗非鱼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结果显示,这些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都位于尼罗罗非鱼第一对染色体长臂近末端,从分子细胞学角度验证了第一对染色体是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另外由于这些标记的荧光信号在XY个体的2条性染色体上都有,一方面说明这些标记在罗非鱼上还不是性别特异的;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还处于分化的早期阶段。【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25—529】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在中国对虾染色体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其初步定位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sis)染色体上。观察150组精巢细胞染色体,有111组染色体有3个杂交信号,占所观察的74%,由此得出,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很可能存在于中国对虾减数分裂细胞3对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本研究首次将功能基因定位在了对虾染色体上,为中国对虾的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021238用黄头病毒基因探针原位探测澳大利亚与鳃有关的病毒=In situ detectionofAustralian 9111一associated virus with a yellowhead丫irus罗ne probe[刊,英]/rang KRJ,匆ann KM,owensL.二// Aquac.一2002,205(1左)一1一5 采用一根探测黄头病毒(YHV)的洋地黄毒昔配基标记基因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探测斑节对虾中与鳃有关的病毒( GAV)。在感染GAV的虾中,阳性反应组织包括:淋巴器官、鳃、触角腺和胃的表皮。这证明了YHV探针能够用作一种诊断.GAV的工具,支持以往有关这两种病毒密切相关的观点。图2参9(李加儿)021239珠母贝珍…  相似文献   

7.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  相似文献   

8.
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或称荧光抗体法(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c)系对抗体(或抗原)标记荧光色素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荧光现象的一种特异性免疫荧光反应方法。它较其他生物学染色方法有更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而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只需标记一种抗球蛋白抗体,可用于多种抗原抗体系统的优点。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RT-PC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技术,它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引物一起,在荧光PCR仪中反应,用电脑对整个反应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收集荧光信号强度获得一条荧光扩增曲线,直接读出实验结果。是比较方便、快捷、成熟的检测技术。对影响荧光定量RT-PCR实验结果的几个方面和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筛选栉孔扇贝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微卫星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筛选得到了40个栉孔扇贝的微卫星标记.用固定了(AG)15和(AC)15探针的尼龙膜(Hybond N )捕捉含有微卫星DNA的片段,经洗脱、PCR扩增和TA克隆,构建栉孔扇贝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利用ECL试剂盒(Amersham公司)标记的(AG)15和(AC)15探针进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微卫星富集文库,阳性克隆经测序获得微卫星DNA.富集文库中1200个重组克隆经过菌落原位杂交后,532个(44.3%)为阳性克隆.任意挑选100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所有的克隆都至少含有一个微卫星位点.利用软件设计了65对特异性PCR引物,40对能扩增出清晰的带谱;利用48个栉孔扇贝个体评价微卫星位点,分析表明3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不同的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14个不等,37个多态性位点共获得25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获得7.0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的范围分别为0.1000~1.0000、0.1197~0.9831和0.1172~0.9782.结果表明,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适合大规模筛选目标物种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