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球果种蝇(LasiommainfrequensAckland)是内蒙古根多河地区落叶松种子的重要害虫。该虫一年一代,以蛹在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下旬产卵并出现幼虫,7月上旬老熟幼虫落地化蛹。害虫发育与温度和寄主物候有相关性:成虫羽化始期是由4月12日算起有效积温达148℃的时期,日平均气温需达10.50℃左右;产卵始期日平均温度需达14.5℃。成虫羽化与山芍药放叶,产卵始期与种鳞开张,幼虫老熟与种鳞硬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云杉根小蠹HylastescuniculariusErichson在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多数为二年发生1代,少数三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成虫6月初产卵,6月中旬出现幼虫,第二(三)年6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新成虫。成虫有两次补充营养的习性,取食苗木土下根颈韧皮组织,该文还分析了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稀球果种蝇是内蒙古根多河地区落叶松种子的重要害虫。该虫一年一代,以蛹在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下旬产卵并出现幼虫,7月上旬老熟幼虫落地化蛹。害虫发育与温度和寄主物候有相关性:成虫羽化始期是由4月12日算起有效积温达148℃的时期,日平均气温需达10.50℃左右;产卵始期日平均温度需达14.5℃。成虫羽化与山芍药放叶,产卵始期与种鳞开张,幼早老熟与种鳞硬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云杉根小蠹HylastescuniculariusErichson在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多数为二年发生1代,少数三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成虫6月初产卵,6月中旬出现幼虫,第二(三)年6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新成虫,成虫有两次补充营养的习性,取食苗木下根颈韧皮组织,该文还分析了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在呼市地区二年发生一工,以老熟幼虫,初龄幼虫及未孵化的幼虫在孵壳内均可越冬,也有极少数的以蛹越冬。成虫6月下旬始见,7月中旬进入高峰期,8月中旬进入盛末期。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2粒。孵始见期为7月上旬,始盛期为8月上旬,高峰期为8月下旬,盛末期为9月上旬。该文提出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山西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为目的,通过室内外观察沙棘木蠹蛾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发现该虫在山西4年1代,老熟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成虫羽化从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8月下旬进入末期.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且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76粒.利用该虫生物学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并为沙棘木蠹蛾的有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榆举肢透翅蛾主要为害榆树,已知分布陕西、宁夏,两年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成虫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7月下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卵期13—19天。成虫寿命1—8天,雌虫平均3.3—4.4天,雄虫平均2.3—3天,雌雄性比1∶0.77—1。  相似文献   

8.
榆举肢透翅蛾是导致榆树间接死亡的钻蛀性害早。在兰州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越冬,老熟幼虫在丝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7月焉旬或8月上旬为蛹发生期,6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为卵发生期,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10月上旬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9.
黑胸球果花蝇的生物学与落叶松球果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江华 Roque.  A 《林业科学》1996,32(3):238-242
1993—1994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市种子园与母树林内对黑胸球果花蝇Strobilomyiamelaniola(Fan)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视觉诱捕的结果显示,黑胸球果花蝇于5月初羽化,整个羽化期可持续到6月中旬,羽化盛期是在5月中旬,新羽化的成虫在补充营养二周后,2龄幼虫于5月下旬孵化(1龄幼虫在卵内完成发育),3龄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落地化蛹。对该种花蝇的发育与球果发育的同步性,以及与降雨、气温、土表温度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该种花蝇的羽化和产卵与球果含水量密切相关。在6月初,当球果适宜于幼虫取食时,卵大量孵化。同时,对该种花蝇的危害特点和延长滞育现象也做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0.
白斑黄枝尺蛾Parectropis extersaria(Hubner)一年1代,以蛹(包在丝质茧内)在地被物下越冬。蛹期8个月,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期21天,卵期13天,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期3个半月。每雌可产卵2-263粒,幼虫共7龄,食性较杂。  相似文献   

11.
白斑黄枝尺蛾Parectropisextersaria(Hubner)一年1代,以蛹(包在丝质茧内)在地被物下越冬。蛹期8个月,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期21天,卵期13天,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期3个半月。每雌可产卵2-263粒,幼虫共7龄,食性较杂.  相似文献   

12.
黄缘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缘阿扁叶蜂危害巴尾松针叶,在广西贺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筑室而以预蛹越夏,越冬,翌年1月中旬开始化蛹,2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3月初成虫开始产卵,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幼虫历期306天,应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4000倍液喷杀3龄前幼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家扁天牛是古建筑房屋木材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龙游该虫1 a发生1代,成虫、幼虫均在木材中取食,幼虫6龄,以2~4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4龄幼虫占78%,6月中旬始羽化,6月底至7月初为羽化高峰期,7月中旬终见;成虫羽化后,夜间出孔活动,爬行,啃食原被害木作补充营养,未见有迁飞行为.雌成虫平均孕卵数80.17(27~148)粒,卵单产或条产或片状无规则成块产于木材的缝隙、虫孔内,偶产木材表面.该虫适生在干燥、通风的古旧建筑房屋木材内.综合运用检疫管理、8%绿色威雷200倍液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4.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flavomarginataMaa危害马尾松针叶,在广西贺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筑室而以预蛹越夏、越冬,翌年1月中旬开始化蛹,2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3月初成虫开始产卵,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幼虫历期306天。应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4000倍液喷杀3龄前幼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桦尺蠖Bistonbetularia(Linnaeus)在青海省大通县一年发生1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成虫活动期,产卵于树干基部的苔藓下及树皮缝隙中,以卵越冬。5月初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幼虫下树在土中化蛹,10月上旬羽化。  相似文献   

16.
刺槐尺蠖属尺蠖蛾科,一年一代,以幼虫危害刺槐林,茧蛹在被害树根际表土层越夏和越冬。翌年三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多于傍晚活动,在树干上交尾后雌蛾多爬上树冠,围绕1~2年生嫩枝产卵,每头雌蛾产卵400~700粒,四月初孵化幼虫。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习性,可借风力传播,蔓延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17.
木麻黄皮暗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麻黄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在福建省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于12月中旬在树干被害处的虫道内越冬(亦有少数以蛹越冬),林间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羽化盛期的温度为30.3—34.0℃,相对湿度为75.7%—84.3%,平均寿命7.9天,产卵量45.7粒。卵孵化率90.5%。幼虫共5龄,具群集性,以第一代幼虫取食量最大,老熟幼虫喜在粪粒层与树干交界部结茧化蛹,蛹期8.5天。皮暗斑螟的天敌有10余种,其中拟小腹茧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达16%。  相似文献   

18.
桦尺蠖Biston betularia(Linnaeus)在青海省大通县一年发生1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成虫活动期,产卵于树干基部的苔藓下及树皮缝隙中,以卵越冬。5月初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幼虫下树在土中化蛹,10月上旬羽化。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尺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尺蛾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是华北落叶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暴发时几科能将落叶松针叶全部吃光,还危害云杉新生针叶。该虫在管涔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落叶松主干基部皮缝内或上年生旧球果鳞片内越冬。越冬卵在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6月下旬开始吐丝下垂入土,预蛹10d左右,蛹期长达3个月。室内9月中旬见到成虫,室外9月末始见成虫,10月上旬为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20.
云杉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杉小卷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该虫在青海为害云杉。一年1代,以幼虫取食芽基、嫩茎,并钻蛀顶芽。以蛹在云杉冬芽内越冬,4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幼虫出现,6~7月中旬化蛹。在产卵初期根施呋喃丹,幼虫初期喷洒氧化乐果、氯氰菊酯可获较好防效。在成虫羽化初期喷敌敌畏、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每隔7~10天1次,共喷3次,可杀死未产卵的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