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大豆荚而不实是阻碍黄淮平原生态类型区大豆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10多年研究,基本弄清了该症发生的机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其结果是:大豆荚而不实大致可分为矮缩、徒长和中间三种类型,这主要是一种因土壤缺硼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据相关分析,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大豆单株空秕荚率呈显著负相关(r=-0.4628*),籽粒含硼量与单株空秕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97**),无论何种质地的土壤,其有效硼含量与籽粒含硼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95**)。发生荚而不实的环境因素有土壤缺硼、迎茬栽培、施肥不当、气候条件和品种原因等。其主要防治措施为增施硼肥、合理轮作倒茬、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施肥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在黄淮平原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下,夏大豆迎茬1 ̄4年,单株空荚发生率增加8.8 ̄35.3个百分点;大豆减产12.1% ̄44.9%;迎茬年限与单株空荚发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95**;单株空荚发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45**。夏大豆迎茬每增加1年,单株空荚发生率约增加8.8%;单株空荚率每增加1%,大豆约减产43.6kg/hm2。迎茬造成大豆荚而不实和减产的生理生态效应为:株高降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及粒重减少,百粒重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不良变化,根腐病、霜霉病及灰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土壤速效性磷、钾、硼等大量、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明显亏缺;根系生长受阻,根系活力下降。预防迎茬大豆荚而不实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倒茬;选用耐迎茬商豆1099等优良大豆品种;氮磷钾硼肥平衡施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探索氮、磷、钾、锌、硼及其互作对大豆品种晋豆37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磷与结荚高度呈极显著二次函数关系(结荚高度最大为18.23 cm),与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硼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氮钾互作与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氮硼互作与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互作与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磷硼互作与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钾锌互作与无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各元素及其互作对百粒质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最大值分析结果显示,纯氮28.20 kg/hm2、P2O5106.65 kg/hm2、K2O 106.84 kg/hm2、锌肥0%、硼肥0.4%时,产量为2 854.04 kg/hm2,除去肥料成本后效益为9 648.31元/hm2。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磷、硼、锌肥3种肥料对产量存在从大到小的正向效应,氮、钾肥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抛物线关系。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磷互作、磷钾互作与产量存在曲面关系。试验环境下,大豆生产应适当调低氮肥,重视磷肥、钾肥和硼肥应用,以达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评价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8个菜用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与单株荚数、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前期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地上部产量、生育前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茎粗、荚长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产量水平为2400kg/hm2左右的豫东平原夏大豆产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及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单株空荚发生率相对降低7.7%~45.6%,单株粒重提高1.2~2.7g;既有效减少大豆荚而不实又显著增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784-1和ABT生根粉5号。这3种调节剂减轻荚而不实并显著增产的生理生化生态效应为:根系健壮发达,根系吸收力增强;根瘤数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提高66.2%~89.3%和29.0%~39.9%;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81~3.08mg/g,光合速率(CO2)增强25.2~27.3mg/(dm2·h),大豆增产12.3%~14.7%。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荚高度、株高、百粒重、生育期。2)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和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4)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专用品种(系)。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豆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 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 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荚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1∶1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新农菜豆1号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菜用大豆生育期缩短,株高和始荚高度呈增加趋势,茎粗、节数、分枝数、分枝总长度呈减少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降低,百粒鲜重与播期关系不显著;菜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后减.以第2播期处理产量最高,为13 594.20 kg/hm2,适宜播期应为4月10~25日.  相似文献   

9.
对 9个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荚粒形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5组变量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没有找到相关显著的典范变量;其余变量之间均存在相关极显著的典范变量;各对典范变量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因子不尽相同.影响品质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出苗至鼓粒天数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负相关.影响品质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结荚高度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茎粗、一次分枝数与籽粒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荚长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粒长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粒宽与籽粒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单株鲜荚数呈正相关,而与单株鲜粒重呈负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株高、一次分枝数均与单株鲜荚数呈负相关;荚长与单株鲜荚数、单株鲜荚重呈正相关;荚宽与单株鲜荚数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的锌、硼肥的相互关系对白菜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土壤中施用锌,硼肥和白菜体内的锌、硼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土施锌和白菜体内含硼量呈负相关,土施硼和白菜体内含锌量呈正相关。目前在我省的各类土壤中锌、硼含量比较偏低的情况下,亩施0.5kg 锌肥(ZnSO_4·7H_2O)配合0.5kg 硼肥(Na_2B_4O_7·10H_2O),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油菜基施持力硼与叶面喷施速乐硼相结合,对油菜生长、干物质累积和结实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施硼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56.8%、34.7%;蕾薹期薹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了42.7%、16.4%、38.0%和46.9%;收获期整株角果鲜重、干重和油菜子增产率分别增加了82.6%、83.9%和35.2%。在缺硼土壤上,油菜施硼效应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过量施用硼肥会导致油菜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无籽西瓜黑帝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控释肥、有机-无机混合肥、复合肥(对照)对西瓜产量、品质、植株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处理的西瓜产量为58 292.0kg/hm2,比对照增产13.0%,控释肥处理可有效提高西瓜产量;控释肥处理、有机-无机混合肥处理果实心糖含量分别为12.0%、11.7%,显著高于对照;有机-无机混合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96%,比对照提高25.1%。另外,不同施肥模式下西瓜植株叶片光合特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硼植烟土壤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钾肥对烤烟高硼毒害的缓解效果,为开展高硼植烟土壤生产优质烟叶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适宜硼植烟土壤(不施钾肥)及高硼植烟土壤不同施钾量(不施钾肥及分别施钾112.5、330.0和420.0 kg/ha)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不施钾肥的情况下,与适宜硼植烟土壤相比,高硼植烟土壤抑制烤烟的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烟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净光合速率、SPAD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干物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主要病害病情指数及烟株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呈现明显的硼毒害现象.在高硼植烟土壤条件下,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各施钾处理的大多数农艺性状指标、净光合速率、SPAD值、POD活性及干物质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硼毒害作用逐渐减轻,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其中以施钾420.0 kg/ha的经济效益最高,较高硼不施钾处理产量增加20.61%,产值增加57.50%,中上等烟比例提高21.10%(绝对值),均价提高7.17元/kg.[结论]高硼植烟土壤会抑制烟株的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增施钾肥可缓解烤烟受到的硼毒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其中以增施420.0 kg/ha钾肥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在互助县台子乡进行旱地种植蚕豆增施钾肥试验研究,为山旱地蚕豆高产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N、P肥基础上增施钾肥,能够提高蚕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蚕豆产量达到3017-4212kg·hm-2,增产13.8%-39.6%,新增收益1251-3402元·hm-2,产投比达到2.2-6.0∶1。钾肥对产量的效应符合"抛物线"肥料效应方程y=-0.075x2+19.187x+2936.9,(y=产量,x=施K2O量)。该试验条件下,K2O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127kg·hm-2,蚕豆最高产量可达4164kg·hm-2;考虑肥料成本和蚕豆价格,蚕豆的最大利润施钾量为K2O 113.7kg·hm-2。  相似文献   

15.
施硼量对油菜产量及硼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2016年,在贵州省铜仁学院试验基地,以华杂9号和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硼肥施用量处理,即B0(0 kg/hm~2)、B1(3.75 kg/hm~2)、B2(7.50 kg/hm~2)、B3(15.00 kg/hm~2)和B4(30.00 kg/hm~2),研究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硼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硼肥可提高油菜植株茎粗、分枝数、分枝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等性状参数值;对每角粒数、籽粒产量、角果皮产量、地上部产量影响显著;油菜各部位的硼素含量及硼素累积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施硼量在3.75~30.00 kg/hm~2,B1处理硼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最高,其次是B3处理的;综合油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硼肥的利用效率考虑,推荐贵州省油菜种植区的硼肥使用量为15.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不同锌含量土壤上配方肥及锌肥在冬小麦上的增产效果。[方法]以平乡县为例,筛选土壤有效锌含量不同梯度大田开展试验。[结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68 mg/kg时,配方肥增施锌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为10.8%。当有效锌含量为1.34和1.57 mg/kg时,较配方肥处理,配方肥+Zn产量变化不明显。当有效锌含量为2.26 mg/kg时,增施锌肥造成明显减产,减产390kg/hm2。与配方肥和常规处理相比,当配方肥增施锌肥15 kg/hm2ZnSO4·7H2O时,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产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隔年适量施用锌肥,用量以11.3~15.0 kg/hm2ZnSO4·7H2O为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不施锌肥。施用配方肥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态效益优势,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47-13749
[目的]为重庆市优质烟叶的生产和烤熘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为0.39mg/kg,变幅为0.07~1.99mg/k。其中≤0.25mg/kg严重缺硼的土壤样本数占32.35%,〉0.5mg/kg缺硼临界值的样本数只占24.42%。从重庆市不同植烟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来看,以武隆、彭水和南川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分别为0.21、0.24、0.29mg/kg;以涪陵、城口、奉节、巫山、开县和丰都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5、0.70、0.68、0.62、0.59、0.50mg/kg;其他区县在0.31~0.39mg/kg范围内。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差异较大,其有效硼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石灰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各类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缺硼临界值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50.00%,40.00%、78.35%、75.00%和100.00%。[结论]重庆市沿长江两岸区县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而原来黔江区所辖的几个县及相邻的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花生硼肥施用技术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用硼肥能大幅度提高湖北省缺硼地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产量和产品品质。基施持力硼3kg/hm2,苗期叶面喷施速乐硼225 g/hm2,初花期叶面喷施速乐硼750 g/hm2,花生荚果产量可达5 029.5kg/hm2,比不施硼对照增产18.7%,增产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与对照相比,花生果仁含油率提高0.64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提高0.69个百分点。增加叶面硼肥喷施次数可以提高花生增产率。土壤速效硼含量越低,施用硼肥的增产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糖厂滤泥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采用糖厂滤泥经功能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广西蔗区糖料蔗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农业种植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广西重要蔗糖生产区(来宾市兴宾区和崇左市大新县)开展以糖厂滤泥为原料、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糖厂滤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特征及肥效.[结果]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腐熟速度快,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发酵效果稳定,发酵温度最高达77.2℃,且70.0~77.2℃的维持时间长达12 d;发酵后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分别较传统(自然)发酵提高30.2%和12.3%(绝对值).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对水稻、黄瓜和甘蔗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应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971.5、76705.5和118780.5 kg/ha,较施等量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7.83%、41.19%和6.91%.施用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高于施用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5.75 g/kg、67 mg/kg、14 mg/kg和69 mg/kg,而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结论]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较传统(自然)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更具优势,具体表现为腐熟速度快、发酵温度高且保持时间长、发酵后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同时具有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