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荆州市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偏重 ,局部大发生程度 ,全市 2 1 8万hm2 油菜全部发病。防治面积 19 6万hm2 ,占发生面积的 89 9%。因防治挽回油菜籽损失 344 2 6t,实际损失 2 0 2 19t。1 发生特点1 1 见病迟今年田间始见病叶迟 ,3月 15日才见病 ,而去年 3月 5日田间即有病叶发生。1 2 病叶在油菜开花前期发展快 ,中期发展缓慢 ,后期持续上升3月 10日油菜进入始盛花期 ,3月 15日初见病叶 ,3月 18日叶病株率为 2 3% ,3月 2 2日叶病株率达到 17 4 % ,4d之内上升 6 5 6倍。 3月 2 5日油菜进入盛花期 ,至 4月 10日进入盛花末期 ,此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11999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  1)见病早,侵染时间长。秋苗上病害始见期早于常年,一般提早10d到3个月。  2)扩散蔓延速度快。1月4日统计全省发病面积为3.0万hm2,到1月底即发展到6.7万hm2。3月3日达16.7万hm2,3月底增至38万hm2,4月23日为58.5万hm2。其扩散蔓延速度之快实属历史罕见。  3)病害垂直扩散迅速,病情严重。乐至县3月初调查,病田率为64.3%,病株率平均11.9%,病叶率平均3.85%,分别较1周前上升2.0倍、20.0倍、24.7倍。3月23日调查,病株率又上升1.6倍,病叶率上升3.6倍,平均严重程度达21.8%。  4)流行区域大,所…  相似文献   

3.
油菜终花期摘除3叶防治菌核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一直是陕西汉中盆地油菜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80年代至今,曾出现过多次大流行年份,发病面积达2.67万hm~2以上,占油菜面积50%左右。一般田块病株率20%~30%,病指15~19,每667hm~2损失约10%,常年全区发病1.3—2万hm~2,年均损失1300t以上油菜籽。  相似文献   

4.
黄瓜红粉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红粉病是永年县黄瓜新发生的病害。2001年11月在小龙马乡何营村少数棚室黄瓜上首次发生,发病棚率1.5%,病棚内黄瓜病株率2.5%~11.5%。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调查,该病在小龙马乡何营村、蔬菜园区、小郑庄村、大郑庄村等黄瓜棚室中都有发生,病棚率5%左右,病棚内黄瓜病株率9.8%~70%,病叶率30%~89%,病指8~53.6。2003年8月6~10日调查,黄瓜红粉病在部分露地黄瓜上发生,病株率10%~100%,病叶率4.5%~26.7%,病指0.5~7.5,发病面积占黄瓜种植面积的15%。1为害症状黄瓜红粉病一般发生在黄瓜生育中、后期,15~20片叶时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笔者分析了2005—2019年移栽油菜系统测报调查中油菜菌核病的病叶率、子囊盘抽生消长动态及茎病株率等数据。结果表明:①15年中油菜菌核病平均最大病叶率4.69%(幅度1.68%~10.59%),年度间差异较大,同一年份不同田块间差异也较大;②平均子囊盘抽生总数为23.40个/年,菌核埋入土1 cm的穴较3 cm的子囊盘抽生数多,差异显著(p0.05);子囊盘抽生的始盛期在3月26日,高峰期在4月2日,盛末期在4月9日。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茎病株率(y)与子囊盘抽生数量(x1)、4月下旬降雨量(x2)、4月下旬日照时数(x3)和3月下旬日照时数(x4)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693 1-0.020 2x1+0.013 3x2-0.086 8x3-0.070 9x4(R2=0.602 5,p0.05)。当地菌核病最终病情(茎病株率)的首要影响因子是气象因子中的4月下旬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周至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猕猴桃,目前栽培面积已发展到8667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自《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6期报道陕西省猕猴桃发生新病害——猕猴桃溃疡病以来,此病已成为本县生产中的常发病害。据本县植保站调查,2000年全县平均病园率45%,平均病株率16.65%,病指4.76;2001年平均病园率70%,平均病株率49.2%,病指20.3;2002年平均病园率65.6%,平均病株率11.3%,病指3.52。其中尤以2001年发病最为严重,全县发病面积约为6000hm2,重病园病株率达40%,最重者发病1~2a即可毁园。产量损失10%~15%,严重者达50%以…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上旬,武穴市大金镇刘元村油菜苗期菌核病严重发生,发病面积0.23hm^2,据调查,病株率最高达20%,平均为12%,危害轻的茎基与叶柄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变为白色,发生严重的病斑绕茎,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相似文献   

8.
大蒜是大丰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左右,主要以蒜薹和蒜头出口创汇。正常年份大蒜叶枯病是大蒜上的主要病害,只要防治及时,对大蒜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大蒜煤斑病(Cladosporiumallii)一直是零星发生,2002年却在全市大蒜上暴发流行,本市植保站3月21~25日对裕华、南阳、通商等镇普查70块大蒜田,病田率100%,二水早大蒜病指31.4(13.4~41.8);三月黄大蒜病指8.8(4.3~11.4),发病重的田块叶片呈火烧状。4月3~5日又普查40块田,病株率100%,其中二水早大蒜病指37.7(22.7~64.3);三月黄大蒜病指24.6(14.8~33.9)。大蒜煤斑病具…  相似文献   

9.
2000年洪泽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中、下旬,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洪泽县再次暴发成灾。  水稻移栽后活棵返青期即开始表现症状。发病期从6月5日到7月13日,田间不断有病株出现和死亡,历时40d左右。发病范围广,面积很大,全县栽培水稻面积2.2万hm2(其中粳稻1.8万hm2,杂交稻等0.4万hm2),除60hm2水稻基本未发病外,其余均发病。发病程度也严重。据调查,一般粳稻田块的病穴率5%~20%,平均10.5%,病株率1%~9.5%,平均3.5%;20%左右粳稻田病穴率20%~50%,平均35%,病株率8%~30%,平均18%;1%粳稻田块发病特别严重,其病穴率达95%以上,病株率达45…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荆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荆州市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但每年发生的程度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病害发生,加之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差,导致2007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6.91万hm2次,防治面积10.17万hm2次,挽回损失2.15万t,实际损失1.43万t。1发生特点1.1见病早据系统调查观测,小麦白粉病于1月11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45d左右,比2006年早近2个月,属偏早的年份。1.2扩展快3月12日调查,病田率为66.7%,平均病株率33.2%;3月28日调查,病田率上升为100%,平均病株率70.2%,平均病株率是3月12日的2.1…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与品种、气象等因素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上海地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分析近 1 0a的调查资料 ,可见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油菜品种的抗病性、菌核病的菌源量 ,以及感病生育期的气候条件。1 近 1 0a的发生概况1 990~ 1 999年的 1 0a期间 ,上海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 1a( 1 995年 ) ,自然病株率在 4 0 %以上 ,病情指数为 2 5左右 ;中等偏重发生 3a( 1 993、1 994、1 998年 ) ,自然发病株率 3 0 %~ 4 0 %,病情指数为 2 0左右 ;中等发生 1a( 1 997年 ) ,自然病株率 2 0 %~ 3 0 %,病情指数 1 0~ 1 5;其余 5a( 1 990、1 991、1 992、1 996、1 999年 )为轻至中等偏…  相似文献   

12.
伍明祥  吴娟 《植物医生》2003,16(4):12-13
水稻纹枯病是玉屏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发生面积为 2 333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 5 .6 % ,为害损失粮食 5 5 .6万kg。因此 ,进一步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搞好预测预报 ,指导大面积的综合防治 ,是目前全县水稻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1 发生规律全县一般在 7月 4日始见病斑 ,在 7月 19日前病情较为稳定 ,扩展较慢 ,病株多为 1级即始病期 ,7月 19日~ 8月 10日发病进入高峰期。这期间 ,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较快。 7月 2 4日调查病丛率为 76 % ,病株率为 13.6 8% ,病情指数为2 .85。 8月 5日病丛率…  相似文献   

13.
宿州市地处皖北 ,下辖 4县 1区 ,西瓜种植历史悠久。 2 0 0 0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近 5万hm2 ,达历史最高年份。 2 0 0 0年因多种原因 ,造成西瓜病毒病暴发流行 ,经济损失严重。据市及各县 (区 )植保站 6月上、中旬普查 ,全市西瓜病毒病发生面积达 3 .85万hm2 ,占种植面积的 82 .4 %,发病株率 90 %以上 ,严重度 3级 (按5级划分 )。 6月 1 0、1 8日市植保站会同植保专家、教授先后调查 桥区 1 2个乡镇西瓜连片种植区 ,病毒病病田率 1 0 0 %,一般田块发病株率 3 2 .4 %~ 97.2 %,平均 91 .3 %,重病田块 85%以上植株难以坐瓜 ,或瓜呈畸形 ,…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油菜生产的严重障碍。往年种植白菜型油菜,发病株率一般为20—5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情指数一般为15—30%,严重的60%以上;1979年以后,全县大面积推广了甘兰型油菜西南302,抗病性较强,病株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50—70%,病情指数一般为5—10%,严重的40—50%。发病的油菜整株或分枝枯死,籽粒干瘪,千粒重明显下降。1966年测定白菜型油菜千粒重,无病株为3.21克,病株仅2.15克,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水稻穗瘟病在江苏沿海地区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之大 ,为害程度之重是近 2 0a来没有见过的。据东台市调查 ,1 999年水稻穗瘟病大流行的特点一是发病时间早。于 8月 3 0日在生育期较早的水稻上始见 ,9月 5日前后大面积上普遍发生 ,其见病期比水稻破口抽穗期仅晚 7d左右。病穗出现时间之早是籼改粳以来没有过的。二是流行面积广。全市总发病面积 2 .7万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81 .0 8%。其中病穗率在 1 %以下的面积占 2 5.96%,病穗率 1 %~ 5%的占4 6.1 5%,病穗率 5%~ 1 0 %的占 1 8.2 6%,病穗率 1 0 %~ 2 0 %的占 5.77%,病穗率 2 0…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来本县油菜菌核病一般病株率为20~50%,病情指数为10~35。油菜因此病减产6~26%,该病严重流行后感病品种要减产30~50%。笔者在1987~1989三年间开展了油菜菌核病对油菜产量影响的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搞清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与油莱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防治油莱菌核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黄岩橘区首次发现柑橘黄龙病疫情,当年全区只有院桥、沙埠2镇的36个行政村发生,病树8 510株。2003年有7个乡(镇、街道)共99个行政村发病,病树增加到113 115株。到2004年,整个黄岩橘区除富山乡、北城街道之外,其余17个乡(镇、街道)都已发生柑橘黄龙病,发病村数为225个,病树达312 105株。发病比较严重的9个乡(镇、街道),病株率为1!47%~44!61%,发病较轻的8个乡(镇、街道),病株率为0!0008%~0!85%。为此,笔者对近3年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1发生流行原因分析1)未经检疫,擅自调运柑橘类苗…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 999年种植面积达 1 .1万 hm2 ,预计今年将接近 1 .3万 hm2。同时 ,早疫病在番茄上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 ,今年上半年我市番茄早疫病在发病高峰时病田率达 80 % ,病株率达 67% ,发生严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 1 0 0 %。1 症状及发病特点番茄苗期和大田都可以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茎和果实也可以发病。叶片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深褐色 ,上有突起的轮纹 ,病斑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环带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小麦黄矮病曾于 1 966、1 968、1 970、1 973、1 978、1 980和 1 987年先后大流行。 1 999年又一次大流行。渭北、陕北中度偏重流行 ,渭北东部塬区大流行 ,全省发病面积 3 2 .1万hm2 。发病范围之广 ,为害之重 ,为近 1 0a来所罕见。特大流行的合阳县病田率达1 0 0 %,病株率 95%以上 ,平均产量损失 2 9.5%,严重的损失 4 9.6%,为近 50a来少有。延安市发病面积 7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的 72 %。其中偏重流行面积 4 .2万hm2 ,特大流行 0 .2万hm2 ,翻种 0 .1万hm2 。渭南市发病面积 1 8.9万hm2 ,一般病田率 60 %,病株率 2 0 …  相似文献   

20.
廖恩富 《植物医生》2002,15(5):33-34
小麦赤霉病、锈病近些年来在我县已成为上升流行趋势 ,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和品质 ,据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田间调查记载 ,锈病重病田病株、叶发病率均达 10 0 % ,轻病田已达 30 % ,赤霉病重病田高达 10 0 % ,轻病田已达 2 0 %。加之农村群众对小季作物病虫防治的轻视 ,每年造成产量损失 10 %~ 2 0 %。因此 ,我们采用 15 %粉锈灵拌种进行防治试验 ,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5 %粉锈灵可湿性粉剂 (湖南乐永农药厂生产 ) ,市购。1.2 试验药量6 6 7m2 用 80g ,拌种 5kg。1.3 品种自留种川麦 2 2。1.4 试验方法试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