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商都县PRED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商都县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系统分析,绘出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建立了商都县PRED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经过计算机上多次调试,观察比较和动态调控,得出对商都县PRED系统重要指标进行预测的四种方案。最后提出了商都县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系统工程基本方法─—系统化、模型化和最优化为轴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首先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其次探讨了绿洲PRED模型系统,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从最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协调的理论基础和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式;最后以甘肃武威地区绿洲为例简要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系统工程基本方法-系统化,模型化和最优化为轴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首先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其次探讨了绿洲PRED模型系统,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从最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协调的理论基础和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式;最后以甘肃  相似文献   

4.
宁夏盐池半荒漠风沙区PRED专家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PRED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开发盐池县半荒漠风沙区ES-PRED专家系统的设计作了简要介绍,阐明了ES-PRED专家系统的参数设定,主要功能要求以及界面风格,提出了反向目标推理的系统推理模式与键式咨询路径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浅论我国环境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PRED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体系自我调控、运作能力的体现。根据对我国环境脆弱地区PRED现状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四点因素,进而指出我国环境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四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宁夏盐池半荒漠风沙区PRED专家系统简介及其运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盐池县半荒漠风沙区PRED专家系统的特定知识领域,主要功能模块、I/O数据类型及系统运行环境等基本情况,对系统性能、系统的控制流、系统的信息流等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3年非洲利用绿僵菌油剂防治蝗虫和蚱蜢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非洲利用绿僵菌油剂防治蝗虫和蚱蜢的试验结果邱式邦(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北京100081)FIELDEXPERIMENTSUSINGMETARHIZIUMFLAVOVIRIDEOILSPRAYTOCONTROLLOCUSTSANDGRASSHO...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源菌株融合改良农抗5102产生菌——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的研究STRAINIMPROVEMENTOFANTIBIOTIC5102PRODUCING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VAR.YINGCHENGENSISBYPROTO...  相似文献   

9.
吴燕  张梦麒 《中国生物防治》1997,13(2):F003-F003
外斑埃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吴燕王贵成张梦麒王军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所,北京100091)(河南内黄县鹤壁矿务局内黄林场,内黄456300)PRELIMINARYSTUDYONTHEVIRUSCAUSINGNUCLEARPOLYHEDRO...  相似文献   

10.
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制备的研究邢同(山东省无棣县棉花生产办公室,251900)STUDIESONTHEPRERARATIONOFTHENUCLEARPOLYHEDROSISVIRUSOFSUCRAJUJUBA[LEP.:GEOMETRIDAE]X...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据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独立性分析法筛选指标,建立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合理确定了评价等级标准。以民勤县红沙岗矿区为例,采用集对分析法进行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由平均联系度最大隶属原则确定生态承载力所处的级别。应用结果表明:由于红沙岗矿区所处区域环境背景特点和煤矿开采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承载力处于弱稳定、中等承载、较高压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指出了提高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发展对策,可供相关部门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和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运用生态承载力、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特点及趋势。采用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对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态承载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为脆弱生态条件下的城镇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以"5.12"地震灾区甘肃陇南为研究区域,参考多个不同参照区,计算了1998-2007年陇南及其各县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998-2007年,陇南综合承载力不断增长,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呈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超载70.79万下降到2007年的57.92万;陇南及其各县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中,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陇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内部区域差异明显,如武都、文县、宕昌县、西和县等严重超载,而成县、徽县承载力具有明显富余。因此,为实现陇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城乡地区间人口转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各县区城区环境治理等。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采对矿业城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煤矿开采前各类生态足迹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2007年研究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76359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供给面积为1.5563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0728 hm2,表明研究区人类对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然后根据矿区开发强度及类比同类矿区,在矿区开发对土地利用及人口变化的影响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时期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采取这种负面影响会逐渐降低。如果合理利用煤炭开采所建立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煤炭开采后期,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会显著提高,甚至高于煤炭开采前的区域承载力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区域生态对矿区开发的承载与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土地利用分区对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是实行有差别的政策和管制措施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新疆各土地利用分区的人口-经济-资源相对承载力和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结合各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分区指导、体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位于陕西南部的陕南秦巴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陕南秦巴山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人口承载力,以及以陕西省和全国为参照区,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相对人口承载力,均表明陕南秦巴山区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说明持续增长的人口、发展迟滞的经济状况和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成为制约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分别以全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参照区 ,计算 1 978- 1 998年吉林省相对士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并指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配置问题 ,经济发展长期效益不高 ,而且近年来耕地资源减少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应加快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的调整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合理保护自然资源 ,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不同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 ,重叠交叉越来越明显 ,精确化与数量化方法与手段逐步完善 ,新的学科生长点不断出现。生态环境用水研究是当前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的前沿领域与热点之一 ,尤其是联系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 ,描述生态演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的关键指标与中心问题。 2 1世纪全球问题 (人口 -资源 -环境-发展 )变得更加严峻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面临着如何满足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日益增长需要的挑战。近 6年来有关生态用水研究在概念、重要性、理论计算方法、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水资源承载力等方面都有了共识并取得了有意义的发展 ,本文旨在有关工作基础上 ,对上述相关方面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为推动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 ,以全国为参照区 ,分别计算分析了 :1陕西省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 2陕西省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超载力的差异。 3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内部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1陕西省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 ,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一直低于全省人口的增长。 2与东部地区相比 ,陕西省综合资源承载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 ,与西部地区相比 ,其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程度也高于西部整体水平。3全省不同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