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吉剑  唐进  陈惠 《现代农业科技》2006,(19):102-103
为进一步培育弱筋小麦新品种,对弱筋小麦主导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扬辐麦2号表现略差外,其他宁夏13号、扬麦13号和扬麦15号在本地表现均较好,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弱筋小麦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培育弱筋小麦新品种,对弱筋小麦主导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扬辐麦2号表现略差外,其他宁夏13号、扬麦13号和扬麦15号在本地表现均较好,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弱筋小麦生产发展较快,选育的扬麦9号、扬麦13号、扬辐麦2号、扬麦15号、宁麦13号、宁麦9号等6个弱筋小麦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均种植一定的面积,根据本试验结果并结合我省大面积生产情况,参试的6个弱筋小麦品种在我省不同地区种植表现各有千秋,但以宁麦13号、扬麦13号综合表现相对较好.因此,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栽培管理水平及市场需求状况,综合考虑主推弱筋小麦品种,这样才能使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4.
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小麦的最佳氮肥基追比,以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豫西南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0∶10、2∶8、4∶6、6∶4、8∶2、10∶0)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氮肥基追比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总体上均先增加后降低.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分别在基追比4∶6、6∶4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此时两品种产量分别为7 274.0、7 230.5 kg/hm2,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在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建议强筋小麦以基追比4∶6、弱筋小麦以6∶4施氮方式为优.  相似文献   

5.
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氮肥试验初步明确扬麦12号优质高产株型指标和群体质量,并研究其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氮肥对中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株型指标与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剑叶宽、倒2叶宽、比叶重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剑叶比叶重、倒2叶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剑叶、倒2叶的长宽比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与株高相关,但不显著;上层根数与单穗重正相关,但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筋小麦扬麦12号在基本苗150万/hm2的基础上,以施氮量240 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3∶1∶3∶3处理利于优质高产群体的建成.  相似文献   

6.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84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质既受遗传基因型所决定,同时又受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的影响,存在明显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本试验研究表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比例,对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调节效应.且以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7:1:2处理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专用小麦标准的优质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相同施肥水平下(N 180kg/hm2)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安徽3个主要生态区产量、体积质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的差异,为安徽弱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提供研究支持。研究表明,舒城县试验点产量较高品种依次是‘宁麦9号’(5 845.85kg/hm2)、‘扬麦22’(5 681.12kg/hm2)和‘扬麦9号’(5 460.55kg/hm2),庐江县试验点依次是‘宁麦9号’(4 954.62kg/hm2)‘扬麦15’(4 801.53kg/hm2)和‘扬麦9号’(4 500.71kg/hm2),怀远县依次是‘扬麦15’(5 706.67kg/hm2)‘扬麦22’(5 651.40kg/hm2)和‘皖西麦0638’(5 649.74kg/hm2),弱筋小麦在舒城和怀远生态区种植相比庐江生态区具有一定产量优势。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在舒城县和庐江县试验点为‘扬麦15’‘宁麦9号’‘扬麦9号’和‘皖西麦0638’,在怀远县为‘扬麦15’‘宁麦9号’和‘皖西麦0638’。相同施肥水平下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间的差异可达显著水平;相同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体积质量和品质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中部分小麦品种的产量、体积质量及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扬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扬麦20的大面积生产,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扬麦20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1)在种植密度210万株·hm-2,总施氮量240kg·hm-2,基肥∶拔节肥=5∶5运筹模式下,扬麦20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实现了高产、优质的协调;2)氮肥运筹对扬麦20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河南粮食核心区良种良法配套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以中筋小麦矮抗58、强筋小麦郑麦366及弱筋小麦郑麦004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筋度小麦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例不同,强筋小麦郑麦366以基追比为3∶7时产量最高,中筋小麦矮抗58以7∶3时产量最高,弱筋小麦郑麦004以5∶5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峰值黏度3个品质指标在同一筋度小麦中表现一致,即在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中均以3∶7为最优,而中筋小麦矮抗58及弱筋小麦郑麦004均以5∶5为最优.说明,不同筋度小麦达到高产、优质需要不同的氮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