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科学有效对宁夏农业进行干旱风险评价。【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宁夏5市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从农业干旱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4方面选取32个评价指标构建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指标简化为10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采用熵权法确定主成分权重,并基于正交投影法改进TOPSIS模型,得出各主成分"垂面"距离Pi,依据Pi值越小风险越大的原则,对宁夏5个市的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的主成分到正理想解的"垂面"距离Pi分别为0.045、0.035、0.037、0.026、0.033,农业干旱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固原中卫石嘴山吴忠银川,与雷达图法分析的近1949—2013年的实际旱情程度及空间分布较为一致,表明改进TOPSIS模型适用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结论】为有效降低未来潜在的农业干旱风险,宁夏全区需树立"以水定结构、以水定面积、以水定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理念,适当调整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建设库坝窖池井工程联调体系,按照"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治水思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同时加快旱情监测网络建设及抗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柳州市8处地表水水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结果均为Ⅱ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结果趋势基本接近,但不能直接判断水质级别;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分析水质的主要影响污染物.因此,综合考虑3种评价方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可以获取更多的潜在信...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综合评价是一种兼具绝对性、相对性和多指标性的一种综合评价法,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问题。先通过因子分析来克服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再通过对TOPSIS方法的改进和拓展(加权欧氏距离平方的TOPSIS法)来达到兼具绝对性与相对性综合评价的要求,可以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以福建省晋江市浅层地下水为验证研究区来阐述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并通过地统计法中的Kriging插值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评价结果显示晋江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处于良好水平,可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种常用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国内常用的评价河流水质的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以及国际上常用的评价饮用水水质的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 WQI)法,并以四川省金堂县境内的沱江水系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就评价方法而言,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会受极端指标的影响,而CCME WQI法考虑了"范围、频率、振幅"3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能够很好地平抑极端指标的影响,同时,CCME WQI法还能利用水质指数值对水体进行分级,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水质评价方法;就评价指标而言,不同指标的选择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亟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的子指标体系,并由此得到不同的子指数或等级来进行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研究水资源的动态性,并针对传统TOPSIS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如评价值临近分级区间边界时,等级区分度不高,从而难以形成客观有效评价。利用D-S证据理论能有效降低数据差异性带来的损失,融合结果客观准确的优势,改进TOPSIS方法进行水资源评价。通过融合TOPSIS方法中的指标向量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获取水资源承载力各等级合成信度,基于具有较大区分度的合成信度值判断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引入指标增量计算历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时间权向量组合历年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发展趋势。算例结果表明:改进TOPSIS方法后,2018、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与区间边界的区分度,由0.000 3、0.001 1提升到0.019、0.336 7。同时,利用提出的趋势分析法计算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趋势,与实际结果差距仅为0.001 9,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本文方法预测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为负向变化趋势,并采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主要影响指标为年降水量及人均水资源量,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更高的等级...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水电站能效管理水平评价方法的不足,将层次分析法(AHP)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引入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安全和管理3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水电站能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九分位标度法的不足,采用指数标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分别利用TOPSIS方法和专家打分法对定量指标、定性指标进行评分,并进一步实现水电站能效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以某实际水电站为例,分析和计算2018-2022年的水电站能效管理水平得分,结果表明该电站能效管理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诚 《节水灌溉》2019,(4):66-71
以阿克苏市16处地下水监测井的水样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法与F值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而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不同评价方法中,单因子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差异最大,是由于在单因子评价法中是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确定水质类别,因而评价出的水质类别偏劣,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为忽略了少数监测指标中超标的污染因子所产生的影响,且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水质类别分界线的模糊性和评价因子对水质权重的影响,从而得到了较好的水质类别。F值评分法可以反映出水质整体状况,但在评价结果中更加凸显了超标污染指标的级别,且评价结果不连续。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全面有效的利用水样的监测数据,使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为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水体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实际的监测数据与评价目的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矩估计赋权和改进TOPSIS法的节水灌溉模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模式优选问题,根据矩估计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矩估计法的最优组合权重模型并赋予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结合灰色关联法对TOPSIS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改进TOPSIS法的节水灌溉模式优选模型,并用实例加以说明.然后把所得结果与灰色关联投影法、TOPSIS方法、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理论这四种方...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及污染指数法的评价思路构建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水库蓄水量、水质变化过程等因素的前提下,从单个水库及整个原水系统两个层次出发,分别提出水库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及系统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深圳市原水系统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中,评价结果能够综合反映水库及原水系统水质变化过程的特征信息及调度周期中的平均水质情况,验证了方法的可行及合理性,为大型城市原水系统水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安徽省涡阳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为城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后期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以涡阳县城区2018年10月枯水期35个采样点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为基础,选取铁、锰、氟化物等21项水质评价影响因子,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及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法(AGA-PP) 3种方法进行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评价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各方法之间的差异性,认为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在涡阳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中有着更好的适用性,能更为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现状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陕西省某典型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TOPSIS模型过程中,以熵权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并引入“垂直距离”来代替常规TOPSIS模型中欧氏距离来改进TOPSIS模型,对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分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该灌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潜力较小,并提出了提高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糊贴近度法评价长春市地下水质量状况,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并与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做比较。简述模糊贴近度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模糊贴近度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基本步骤,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贴近度法的水质评价结果比内梅罗指数评价法更合理,在研究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是开展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纯净水质量评价问题的特点,提出一个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构造模糊一致性矩阵得到主观权重,并通过构造决策表,将属性重要度作为客观权重,最后使用TOPSIS排序方法作为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更准确地反映了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目标多属性的评价问题,提高了纯净水质量评价的可靠性,为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往水质评价中评价指标权重相对固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的水质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地下水水质评价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指标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确定一个随指标取值变化而变化的指标动态权重.然后将集对分析模型由以往的3元联系度拓展为5元联系度,并将该权重引入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基于动态权重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将此方法应用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测点1,2,5的水质级别为Ⅰ级;测点3,4,6,7的水质级别为Ⅲ级.结合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情况验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并通过与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法和模糊物元法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基于动态权重集对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是评估区域用水水平和节水成效的基础工作,对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评估区域用水效率水平、克服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构建了基于博弈论思想组合赋权的云模型,从综合、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以金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18年用水效率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金华市全市和下辖9个县(市、区)的用水效率均处于"效率较高"状态,与物元分析法的评价结果相一致,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为金华市推进国家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工作和相关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河南省的水资源管理,细化河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方法,对河南省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河南省2012和2013年为现状年,分别采用"年尺度多指标法"和"单指标法"对河南省各行政市的考核指标打分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年尺度多指标法"的得分普遍高于"单指标法",其计算方法更客观,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强,为水资源管理考核建立了充足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部分地下水水化学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是根据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结合而成,考虑了水质评价标准的区间形式和水系统的不确定性。将T-S模糊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中经典的内梅罗指数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S模糊神经网络法评价地下水水质更全面更客观。利用该方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吉林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超标加权法来确定其权重并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水质级别,没有考虑数据的地域特点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条件性,评价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采用AHP-熵权法以及引入级别特征值的概念,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2013年白城市20个地下水水质数据为依据,选取氟化物、总铁、亚硝酸盐氮、锰、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氨氮共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并将其评价结果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性高达75%。通过AHP法(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的权重,以及引入级别特征值概念确定水质级别,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组合权重模糊模型在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水质评价的模糊性和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主观与客观权重,然后计算组合权重。并将此模型运用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3"农场的地下水评价中,结果表明:一分厂、三分厂、六分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其余分厂因铁锰等超标,水质未达到标准。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和熵权模糊评价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地下水水质情况,表明组合权重模糊模型评价模型可操作性较高,合理性较强,为区域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沽源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选取52组样品进行水化学组成分析.运用Piper三线图,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该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18组地下水化学组分是比较高的,适用于农业用水,也可适当处理后作为生活饮用水;16组地下水化学组分高,质量标准评价为Ⅴ类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饮用.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其进行灌溉用水适宜性评价.通过对16组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评价,评价结果是DX-39处水质较差,不宜或不太适用于灌溉.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灌溉当地农作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