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单指标评价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治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由评价结果可知,天山北坡经济带呼图壁—沙湾地区,无论是单元素指标还是综合指标,一级土壤质量均达85%以上;因石河子北部的二级土壤相对全区较集中,使得该区域土壤质量略低于研究区其他地区。全区所有8个参评元素三级土壤样品仅有4个,分布范围小,对农产品种植区划的影响较小,全区无超三级土壤分布。由此可以认为,目前呼图壁—沙湾平原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尚处于优良水平,绝大部分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对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和污染,适用于大宗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园等用地,并具有较大发展绿色农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农牧民收入相对较高,但水资源缺乏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因素。主要表现为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灌溉方式粗放,灌溉定额高。昌吉州在“十五”计划中指出: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安全情况.根据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状况,采用组合赋权的水资源承载力TOPSIS模型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对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分区均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安全除龙羊峡以上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区域均呈增加趋势;空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流域均处于临界承载状态,龙羊峡以上区域水资源处于较安全状态,龙羊峡-兰州、龙门-三门峡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兰州-河口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水质污染、供需矛盾、生态用水量偏低等因素是造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其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首次尝试采用同一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测算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台评价法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选取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单位GDP用水量、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榆林市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为今后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引进新机具、新技术:新疆沙湾县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棉花年种植面积在35000hm^2以上。发展棉花产业对于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重点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亟需开展。从城市、区域和流域的尺度,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从针对于局部领域逐渐发展到对人地关系系统的综合分析;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适用性,从常规趋势法,到多承载因子综合评价的模糊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再到引进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间接评价的生态足迹法和进行整体最优化分析的多目标决策法,最后到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动态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还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概念、理论和评价方法等基础研究还会持续进行,生态环境问题将会被更多地纳入研究范畴,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技术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369,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对象特征要素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水资源实际供需情况,设置3种不同方案分析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结果显示:3种方案下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轻负荷;当保证率P=9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超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判定方法。为了寻求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必须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369,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对象特征要素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水资源实际供需情况,设置三种不同方案分析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结果显示:三种方案下(保证率P=10%和P=5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轻负荷;当保证率P=9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超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判定方法。为了寻求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必须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均生活耗水量、人均粮食生产耗水量以及人均GDP耗水量,构建了粮食产量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选取人口数量和GDP规模为表征指标,以2015年为现状(水平)年,2020年、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采取不同生活水平和规划水平两种方案分别计算了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生活水平条件下,黑龙江省可承载人口随着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在同一水平年,黑龙江省可承载人口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在规划水平下,2020年、2030年黑龙江省可承载指数分别为1.12和1.11。研究结果为提高该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衡定和底线约束是生态安全、区域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生产需要皆依赖于水条件的控制,水资源面临的形式愈发严峻。传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多基于静态描述并划分等级,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的认识还有欠缺。以秦岭山区某县为研究区,在阅读文献、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借助“以水四定”原则对水资源承载力做出评价,计算和分析了该县区2017-2020年的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以及水资源影响下的地区发展指标容量,并使用ArcGIS对生态足迹数据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选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识别,最后对水资源合理布局方向做出科学优化。研究表明,该地区水资源供给略大于需求;水资源生态足迹空间分布高值区多在中心区域;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污水生态足迹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优化方向上应根据水资源分布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特色产业。科学利用水资源对保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合理调度水资源利用导向,明确水资源承载力,提...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集对分析法诊断识别出2005-2017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高于2.0,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后水资源承载状态呈现向好态势;人均水资源量和供水量不足以及农业灌溉定额偏高是水资源承载力致弱的主要因子;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关指标,构建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分析流域2011—2015年的压力指数、承载力指数、协调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利用提取出的主要因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力模型,识别出影响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结果】滇池流域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有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包括城镇化率、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年降水量属于正向驱动因子,城镇化率和年均气温是负向驱动力。【结论】基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应加大外流域向滇池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形成多水源联合调水的格局,同时在保证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控制人口数量,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系统多水源供水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与统一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高维降维技术--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优化其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根据投影函数值的大小评价出样本的优劣,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灰色关联法评判中权重矩阵取值的人为干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区域水资源承栽力状况评价及其他评判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首先在成本水价基础上,分别构建塔河流域作物和流域基于水资源费的未来农业水价,然后进一步汇总和计算了塔河流域农户对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承受力分析的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塔河流域农户对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承受力,主要结果表明:除叶尔羌河、和田河流域和干流下游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流域和作物水价的农户承受力超过适宜经济承受力外,其它源流和干流上中游的农户水价承受力则处于适宜经济承受力范围,未来塔河流域应当实行差别水价政策;干流下游、叶尔羌河流域未来农业水价承受力很低,尤其是流域未来粮食作物水价的承受力很低,必须给予粮食作物农业水价直接补偿。而且,环境水价对农户水价承受力影响较小,能够成为未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物元分析法和熵组合权重法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万州区、丰都县以及巫山县等9个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可载"或"向可载"转化,占库区总区县个数的40.91%;涪陵区、长寿区、巴南区等5个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满载"或"向满载"转化,占库区总区县个数的22.73%;渝中区、江北区以及大渡口区等8个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超载"或"向超载"转化,占库区总区县个数的36.36%。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子是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用水量和城市化水平以及废污水排放率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在考虑黄河客水情况下的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河南省总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居于主导地位,累积贡献率为576.1%;2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雨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关系数为0.925 5;310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水资源负载指数也全为Ⅰ,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4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对较低,一直在0.35~0.42 hm2之间波动;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河南省总体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因子自身的数据结构特性,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区域的承载力的相对隶属度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同时考虑人的主观经验知识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基于互补理论的二元对比方法确定主观权重,利用均衡因子用来平衡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实用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情况,利用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重庆市2000—2014年水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运用GRNN模型预测了2015—2018年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0.093 2亿hm~2增长到0.143 5亿hm~2。水资源承载力受降水量的影响,整体波动较大。水生态压力指数介于0.115 6~0.235 9之间,远小于1,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大。2城乡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有差异:农村总水生态足迹大于城市,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小于城市。农村总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城市。城市水生态压力指数大于农村,但二者都小于1,说明城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也大。3预计2015—2018年重庆市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总体上都呈上升态势,城市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386 64 hm~2增长到0.409 62 hm~2,增长了6%。农村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276 50 hm~2增长到0.336 57 hm~2,增长了22%。城乡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水生态足迹增长将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充分考虑重庆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布局,可促进重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将Copula函数应用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针对多元变量导致Copula函数参数求解困难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主成分因子,形成新的指标体系,从而建立PCA-Copula评价方法,并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WRCC)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CA-Copula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熵值法以及突变理论评价方法的结果排序完全一致,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客观反映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同时,PCA-Copula评价方法的评价值在0~1之间分布均匀,最大差值为0.818,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法,且相邻排序的综合评价值梯度明显,有利于更直观地区别水资源承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