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舌状绦虫病的传播为背景,建立并分析了一类含有S,I传染病仓室的食饵—捕食者系统模型.首先,证明了系统解的正性和有界性;其次,计算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和分析了平衡点存在的条件;然后,证明了种群灭绝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并给出了仅易感食饵种群存在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和易感食饵和捕食者种群共存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出了仅易感食饵种群存在平衡点和易感食饵与捕食者种群共存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类生物防治害虫的离散种群模型,利用差分方程理论,得到了模型解的有界性、边界平衡点的稳定性、正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和稳定性等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一种营养, 两种浮游植物并且其中一种浮游植物具有病毒感染的模型. 得出了平衡点存在和局部稳定的条件, 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讨论了某些边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还通过数值模拟发现边界平衡点的双稳定现象、 Hopf分支现象, 以及正平衡点的Hopf分支现象, 该分支可以是超临界也可以是亚临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四维生态-传染病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并对边界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了正平衡点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应用微分方程理论研究具有3个年龄阶段的自食单种群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税收,分析了一类具有阶段结构的自食单种群征税模型,讨论了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采用Routh—Hurwitz判别法证明了系统正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以及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同时利用Pontrjagin最大值原理给出了最优征税策略,得出了贴现率能够影响捕获种群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具有年龄结构的单种群模型在成年种群间染病的问题,建立并分析了具有成年和幼年两个年龄结构的SI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分析方法讨论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条件,根据平衡点的系数矩阵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的情况,判断出各个平衡点的类型及局部稳定性,同时利用Hurwitz判别法得到模型的唯一正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该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对生物种群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会造成种群的灭绝。  相似文献   

7.
蚊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防蚊控蚊是预防蚊媒传染病重要环节.利用生物天敌防控蚊虫,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解决了抗药性弊端,有益于保护生态平衡.文章阐述利用不育技术、天敌生物控制蚊虫种群研究情况,其中,利用不育技术控制昆虫种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绝育法、射线不育法;利用天敌生物控制蚊子种群的方法包括...  相似文献   

8.
考虑比率依赖的食饵带阶段结构捕食系统. 在假设食饵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和成年个体由一个确定的年龄来划分开, 并且捕食者仅捕食未成年食饵的基础上, 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 由于系统在原点处不能线性化, 局部渐近稳定性分析运用了线性化和系统变换的方法. 此外, 还证明了当正平衡点存在时系统是一致持续生存的, 并利用极限系统理论和杜拉克判据研究了边界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性, 这表明了此时捕食者种群将绝灭.  相似文献   

9.
考虑比率依赖的食饵带阶段结构捕食系统.在假设食饵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和成年个体由一个确定的年龄来划分开,并且捕食者仅捕食未成年食饵的基础上,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由于系统在原点处不能线性化,局部渐近稳定性分析运用了线性化和系统变换的方法.此外,还证明了当正平衡点存在时系统是一致持续生存的,并利用极限系统理论和杜拉克判据研究了边界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性,这表明了此时捕食者种群将绝灭.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个具有季节性种群生长和疾病传播的离散传染病模型.如果基础再生数0R01,非平凡的无病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而当R01,模型存在唯一的正平衡点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在Naimark-Sacker分支.此外,如果分支点处的特征值的辅角是有理数或无理数,则模型的解是周期的或拟周期的.  相似文献   

11.
假设野生蚊子具有强Allee效应,建立了包括野生蚊子和绝育蚊子相互作用的连续时间动力学模型.通过研究系统的动力学性态,包括分析平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发现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双稳定现象,并得到了不同野生蚊子释放策略条件下控制与消灭野生蚊子种群的阈值条件,同时借助数值模拟验证了相关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昆虫都是大豆不育系的有效传粉昆虫,用它们授粉后可使网室内大豆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明显提高。释放熊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21.3个和43.1粒,释放苜蓿切叶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56.8个和128.2粒,苜蓿切叶蜂的授粉效果显著高于熊蜂。  相似文献   

13.
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田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研究了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经辐射后田间释放的效果.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雄虫经辐射后释放,第6天最远扩散距离可达207.89 m,田间最长存活期为15 d,与田间野生雌性橘小实蝇交配后,其卵不育率为91.15%,而对照区卵不育率仅为21.02%,达到了较好的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就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橘小实蝇SIT技术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应用该蜂和不育雄虫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进行田间联合防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为探讨天敌昆虫和雄性不育技术对橘小实蝇的田间综合治理(IPM)技术,开展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和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田间释放试验:首先应用性引诱剂降低田间野生雄虫数量;而后,释放橘小实蝇不育雄虫,进一步降低田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后,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对田间残余的橘小实蝇卵进行追踪寄生,以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通过监测整个防控期田间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及果实受害率和防治效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里山潜蝇茧蜂、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并配合引诱剂的综合措施对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田间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提出完善橘小实蝇田间防控措施的建议,并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后代玉米新不育胞质A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雅安、云南元江两地,多次对四川农业大学从农杆菌介导法所获得的转Bt基因再生植株后代中发现的玉米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编号为A)进行育性观察和遗传分析。育性观察表明,A是一个不育性及恢复性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其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和回交代数的影响不大;雄花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两种鉴定结果一致表明,A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测交后代的育性分离表明,A的育性恢复涉及3对基因,其中1对基因能单独控制育性的恢复,另两对基因具有互补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2个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21个恢复系及2个对照材料,组配杂交组合,经杂交、自交获得F1(AXR)和F2等世代材料,并考查其自交结实率,结合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部分组合的育性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基因rf主要由雌配子传递,属配子体雄性不育类型;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且第1对主基因控制育性的作用强于第2对主基因;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2.44%,多基因遗传率为0,环境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37.56%,说明该类型小麦雄性不育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育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虽然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恢复年际间波动很大,但通过筛选可以获得恢复度高且稳定的恢复系,进而为杂交小麦的育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 2A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 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 ,配合力高 ,抗病抗倒 ,品质优良。CMS2 2A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 ,雄蕊败育短缩至雌蕊基部 ,♂ /♀ <0 .5 ,花药退化变小、无花粉。雌蕊发育正常 ,花瓣虽变小皱缩 ,但花瓣开张正常 ,可以正常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不育率稳定保持在 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4个陆地棉雄性核不育系育性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陆地棉雄性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进行了田间和花粉镜检观察,结果表明,该4个核不育系在武汉地区均存在一定的育性不稳定性现象,1355A的不稳定株率最低(14.3%),阆A最高(38.9%);核不育的育性稳定性在不同观察时期表现不同,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1355A的育性稳定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小,阆A其次,中12A和GA3的育性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1355A、阆A和中12A 3个核不育系中可育株的花粉可育度在不同观察时期均表现良好的散粉恢复能力,但GA3的可育株花粉的散粉恢复能力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除1355A外,其它3个不育系花朵柱头超出花药的长度与其不育度有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辅助选择不育系的不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