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鳜鱼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尾鳜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鳜鱼消化道保持了硬骨鱼类消化道组织结构的一般特征,但其独特之处是口咽腔宽大,在其主要骨骼上分布着许多锥形小齿。齿间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在上颌中央小齿周的上皮内有成堆分布的球状粘液细胞,隐窝内有分泌物。味蕾多分布于鳃弓及食道起始端的上皮内。胃为“Y”型。在食道一胃衔接处的粘膜为柱状上皮,固有膜中有腺体,纵行横纹肌纤维由食道内侧斜插到胃壁的外侧。胃腺主要分布在喷门及胃体部。幽门垂发达。肠短,管壁厚,都具有柱状上皮,不具备腺体结构;肝脏致密,肝实质内无胰腺结构  相似文献   

2.
长吻鮠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给鱼类的分类以及营养学养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光镜技术对长吻鮠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吻鮠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黏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黏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月鳢消化系统形态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月鳢(Channaasiatica)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为:①肠道呈3次盘旋,肠长与体长之比为0 42±0 02;②随着发育和生长,消化道的粘膜层厚度及粘膜皱褶高度增大、粘膜皱褶及杯状细胞增多;③食道、胃、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组织结构区别明显,且食道与胃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过渡性;④胰腺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⑤月鳢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与其食性高度相关。探讨了月鳢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认为月鳢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6.
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相似文献   

7.
长薄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Ⅴ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8.
许氏平鲉消化管上皮细胞及消化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V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倍;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10.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baeri♂)仔鱼消化道发育表现从远端逐渐到近端的发育过程,而且在其内源性营养阶段变化更剧烈。初孵仔鱼消化系统处于原始分化状态:整个消化道只有内胚层细胞及内部的卵黄颗粒和部分分化的后肠,口与肛门均未与外界相通;随着卵黄囊的吸收,仔鱼分别于孵化后第3天分化出胃和十二指肠;第8~9天才出现具有胃腺的贲门胃,十二指肠和肝脏发生较明显的分化,显示功能性消化系统的形成。仔鱼遭受长期饥饿后(即12 d后投喂),消化道几乎停止发育,24~25 d后则明显退化,表现为长度缩短,管径变小,组织学显示:胃腺细胞萎缩和数量减少,胃肌纤维排列疏松;肠微绒毛断裂,上皮细胞高度下降,细胞内的空泡减少;肝组织逐步呈溃散状态,肝细胞索破坏,细胞界限模糊,核仁呈现萎缩或解体。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杂交鲟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baeri♂)仔鱼消化道发育表现从远端逐渐到近端的发育过程,而且在其内源性营养阶段变化更剧烈。初孵仔鱼消化系统处于原始分化状态:整个消化道只有内胚层细胞及内部的卵黄颗粒和部分分化的后肠,口与肛门均未与外界相通;随着卵黄囊的吸收,仔鱼分别于孵化后第3天分化出胃和十二指肠;第8~9天才出现具有胃腺的贲门胃,十二指肠和肝脏发生较明显的分化,显示功能性消化系统的形成。仔鱼遭受长期饥饿后(即12 d后投喂),消化道几乎停止发育,24~25 d后则明显退化,表现为长度缩短,管径变小,组织学显示:胃腺细胞萎缩和数量减少,胃肌纤维排列疏松;肠微绒毛断裂,上皮细胞高度下降,细胞内的空泡减少;肝组织逐步呈溃散状态,肝细胞索破坏,细胞界限模糊,核仁呈现萎缩或解体。  相似文献   

13.
宋威  张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9-16261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7.5、7.0,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45℃;胃、肠、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5和6.5,最适温度均为30℃;胃、肠、肝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0和7.0,最适温度均为30℃。在各自的最适pH值及温度条件下,3个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结论]研究结果反映出斑点叉尾鮰机体内的生理状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和胰腺组成。肝脏的组织结构由肝小叶和门管区构成 ,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细胞管和肝窦组成 ,门管区包括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还有淋巴组织分布。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由腺泡和导管组成 ,内分泌部为一细胞团 ,即胰岛。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摸清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其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调配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龄大麻哈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 【结果】大麻哈鱼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组成。口咽腔中颌齿、咽骨齿发达;食道粗短且肌层发达;胃呈V形,由贲...  相似文献   

18.
对19例自然感染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发病雏鸡大脑、小脑、脊髓、肝脏、脾脏、胰腺、心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小肠12种器官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发病鸡的眼观变化主要为脑膜及切面的出血点和腺胃壁灰白色病灶,其它器官均未有可见病变.显微结构则表现为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和腺胃淋巴细胞增生的变化:脑实质出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管套,神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并形成小软化灶,小胶质细胞增生集聚于软化灶;脊髓的背侧和腹侧神经元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腺胃淋巴细胞增生主要见于腺胃固有层深部复管腺间质中;其它器官仅出现轻度的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