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内蒙古通辽市近48年(1954-2001年)沙尘暴天气气象数据研究通辽市沙尘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通辽市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规律;2)通辽市沙尘暴发生的持续时间、次数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近48年间沙尘暴天气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70年代是高发期,且变化幅度大;3)80年代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4)一年中春季3个月,尤其是4月份是沙尘暴发生高峰期;5)沙尘暴的发生与降雨量、风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阿拉善地区1961-2003年43a的沙尘暴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天气在空间分布上以拐子湖为中心向外辐射减少,且北部、东部区域沙尘暴发生多,西部、南部区域发生少;在季节变化上呈现出沙尘暴春夏多发、秋冬少发的分布规律,年际间沙尘暴发生时间(以d计)高于多年平均发生时间的年份少,年代际间则以20世纪70年代沙尘暴发生时间最多,之后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沙尘暴出现时间是该地区特定气候、地理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反映,沙尘暴发生时间与大风发生时间呈正相关。与当年气温、上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且月均沙尘暴发生时间与月均大风发生时间呈紧密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885。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额济纳绿洲生态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额济纳绿洲生态自 70年代后期以来迅速恶化 ,沙尘暴在加剧、扩展、延伸 ,已成为我国发生沙尘暴的重要沙源之一。治理额济纳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生命线 ,改变额济纳地区的水环境是实现拯救、保护和建设额济纳绿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呼和浩特地区1954-2001年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发生的时间以及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旨在总结该地区沙尘暴发发生的规律,为当地沙尘暴预防及减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地区近48 a的沙尘暴发生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从90年代后有所增加,特别是2000年开始急剧增加.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变化看,春季午后至傍晚是沙尘暴的多发期.从沙尘暴发生持续时间和次数的季节变化看,一年中春季沙尘暴发生持续时间和次数都偏高,尤其是4月份为全年最高,5月以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8月和10月为全年最低;沙尘暴发生与降水量和前一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与当年的风力强劲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发生沙尘暴的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为此,笔者对有关辽宁省沙尘天气的成因、来源及危害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防沙治沙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0年春季,沙尘暴频频席卷我国北方,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使农业、交通、通讯等行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资料表明,沙尘暴天气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危害越来越严重,其原因主要有5点:气温增高,使地表水分散失加速;降雨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少;气候反复无常,大风天气增多;生态条件恶化,植被生长发育受制;人为活动恶化了生态环境。面对沙尘暴的威胁,需采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适时人工降雨;植树种草,增加植被;改革耕作方式,蓄水保墒三项战略性措施,以有效遇制沙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吕梁地区暴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梁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小,但多集中于汛期以暴雨形式出现。据该区120个雨量站和9个水文站1961年-2000年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暴雨时空分布规律为:40年共发生场次暴雨126次,其中大暴雨61次,特大暴雨9次;暴雨大部分发生在局部小范围内,笼罩全区范围的仅20次;场次暴雨、大暴雨多发生于7月、8月份,分别占全年暴雨次数的75.4%和80.3%;场次暴雨在年际间存在着明显的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中国大陆地区1950-2009年县域单元的冰雹灾害案例数据库,并采用GIS技术,对近60a冰雹灾害发生时间、区域范围、县域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雹灾的时空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地区雹灾空间分布呈现一带多区的特点,从东北至西南形成一个雹灾带,有黄土高原、环渤海、东北平原、云贵高原、江淮平原、新疆阿克苏、青海东部和华中地区共8个多雹灾区;(2)雹灾季节变化明显,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雹灾主要集中在2-4月,其它地区集中在5-9月,随着年初至年末月份的变化,多雹灾区呈由南向北推进,然后再南撤的变化过程;(3)1987年以前,年冰雹灾害发生的县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87年之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为雹灾高发期。  相似文献   

9.
宁夏气象灾害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宁夏23个站点1961-2004年的年降水量、冰雹发生次数和无霜期数据,1991-2006年宁夏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产量数据,粮食总产量和干旱、冰雹、冷冻害的受灾成灾面积数据,分析了宁夏干旱、冰雹和霜冻三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宁夏地区的旱灾指数在波动中增加,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有增加趋势,干旱的影响加重;冰雹的年均发生次数有明显减少趋势,但冰雹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所增大;无霜期天数增加,霜期缩短.干旱是影响宁夏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粮食总产量的最主要的灾害;对于冷冻害和冰雹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一方面与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区域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作物的主要生育期及作物种植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沙尘暴气象灾害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何清  贾春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212-214,219
新疆要快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抵御沙尘暴灾害的能力,急待了解沙尘暴灾害的演变规律。利用气象灾害历史统计资料,总结新疆沙尘暴危害的主要类型,分析1761~1949年新疆沙尘暴灾害基本特征和1961~2000年沙尘暴灾害的频次演变,得出新疆重大沙尘暴灾害呈阶段性变化。这与沙尘暴天气日数呈下降变化趋势并不具有同步性。新疆沙尘暴灾害受经济、人口、耕地等变化因素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