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一种耐瘠薄树种,非常喜光,具有抗寒、抗风沙、四季常青、速生等特性,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米,最深可达4米,侧根可深入到50厘米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  相似文献   

2.
高寒多风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变种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阳坡 ,内蒙红花尔基及海拉尔一带的沙丘地带。它是抗风沙、耐干旱耐瘠薄、抗严寒且速生的常绿树种。在原产地树高可达30 m,胸径达 1 m。而且樟子松寿命长 ,一般年龄达 1 50~ 2 0 0 a。有的多达 2 50 a。樟子松的木材材质仅次于红松  相似文献   

3.
孔令瑞 《中国林业》2010,(17):56-56
<正>樟子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樟子松喜光、耐寒性强;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土壤。碳酸盐含量超过0.1%,pH值超过8,积水将使其生长不良。1998年,笔者开始在呼图壁林场山区红四沟苗圃进行播种育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树高15~20米,最高可达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樟子松为生长较快的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冠表面;寿命一般为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樟子松耐干旱、瘠薄,既是干旱、瘠薄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也是培育防护用材兼用林和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我县的树种单一问题,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九年,全县引种樟子松一万三千亩。目前,最大的已达十八年生,最小的为三年生。都表现了耐瘠薄、耐干旱、抗风沙、生长快而稳定的特点。最近调查表明。1.高生长:东岭林场院内的十八年生的樟子松平均高7.2米,每年平均生长40厘米。最高的10.5米。东岭营林区九年生的平均高3.36米,年平均生长37.3厘米,最近三年高生长均超过45厘米,最高的达4.88米,2.直径生长:十八年生的樟子松平均胸径20.8厘米,年平均生长1.15厘米。九年生的地径生长6.6厘米,最粗7厘米。3.材积生长:十八年生的平均胸高20.8厘米,单株材积0.150立米。每公顷按六百株  相似文献   

6.
气候因素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原产我国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盟,于1955年引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已有30余年。在地下水位4~5m以上的沙地上,樟子松生长状况明显好于油松、杨树,表现出耐瘠薄、耐干旱、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性。樟子松生长受生境所制约,如林地地形(包括地下水位)、土壤、气候诸因子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天然分布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红花尔基一带,在油坊林场栽植樟子松是从1987年开始的,经过近25年的栽植,观察其生长及表现性状,主要特点是耐高寒,耐瘠薄,抗干旱,特别是抗干旱性状在早期表现明显强于其他针叶树种,目前油坊林场的针叶树造林所保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是樟子松,油松、落叶松保存很少,而且表现也不好,樟子松目前已成为主要的乔木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在我国天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向南分布到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一带,吉林省的伊尔施为其分布的南界。樟子松为阳性树种。耐寒性强,又能抗干旱,耐瘠薄。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解放后在东北、内蒙、陕西、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都引进了樟子松。据章古台固沙造林试验站报道:在沙地上引种的樟子松,21年年平均树高8.6米,平均胸径14.8厘米。比同年营造的小叶杨、小青杨、油松生长都好。是干旱瘠薄沙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樟子松生态林经济功能,于2013年在新江实验林场开展了不同播种季节欧李种苗繁育及与樟子松幼龄林复合经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欧李播种繁育苗木,秋播与春播对出苗率及苗木生长影响不大;欧李与樟子松株间复合经营,成活率与保存率可达97.5%和92.5%,当年苗高可达24.24cm,第二年苗高可达34.95cm。樟子松高生长在复合初期第一、第二年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1.6%、23.9%;欧李与樟子松幼龄林复合,第二年即可结实,单株结实量达172个,产果量达1 216g。  相似文献   

10.
从山西北部樟子松中龄林生长展望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北部1968年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引种栽培沙地樟子松,1975年规模造林,5年后步入正常发展时期。 目前,樟于松人工林面积已达1.03万公顷,且有 215公顷林龄在20年左右,调查表明:樟子松从幼龄林进入中龄林时,树高和直径生长很旺盛。其生长指标随立地类型、经营密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22年樟子松林平均树高7.06 米,平均胞径9.28厘米,明显优于当年乡土树种油松,当年高生长保持在30-60厘米之间,且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前景。 1.调查区自然概况 樟子松在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地区的风积沙梁、火山垅岗区…  相似文献   

11.
(一) 长春市净月潭实验林场现有樟子松人工用材林一千余公顷。最早为一九五四年营造。初植株行距有三种规格,即1.5×1.5米、1.0×1.5米和0.75×1.5米。均为纯林。二十多年来,樟子松在净月潭林区不仅生长迅速,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抗寒、抗旱、耐瘠薄、抗虫害等优良特性。为提高樟子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以尽快推广这一优良用材树种,一九七二年计划改造部分用材林为母树林经营。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周松科松届,乔木常绿树种。广泛分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海拔300-900米的山顶、山脊、阳坡普遍生长,在1000米以上也有和其他树种共生的混交林。樟子松属音光的阳性树种,抗旱性强,在积水地区生长不良,有弱度耐碱性,PH值可达8,它是最耐寒的针叶树种之一,据材料记载,能耐—40℃——50℃的低温。樟子松生长较快,6-7年可进入高生长旺期,15年开始给实,寿命可达250年。樟子松198O年引种到阿勒泰,目前阿勒泰地7一县一市城镇、街道、庭院均有栽植,由于种种原因还未普及大田造林,现将其生长情况作一简要介绍。阿勒泰山前丘…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30米,胸径1米左右,树干通直,是一个速生针叶树种。它耐低温,抗严寒,树形美观,抗烟能力强。其材质较硬,力学强度高,抗弯力大,耐水湿,抗腐朽,可作桩木、桥梁、电杆、枕木、跳板等用材。树皮富含单宁,是良好的栲胶原料。种子含油18%,可制油脂。但木材干燥性能不佳,加工较困难。1976年以来,我们从宝鸡市取来种子,在马头滩林场播种育苗并造林,目前幼林生长健壮,无病害。最高单株已达2.8米,地径4.2厘米;一般高1.9米,地径2.9厘米。一、引进区的自然概况马头滩附近海拔1660米,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4.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热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地区,位于东北西部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年降水量约500毫米。这里在沙地上引种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较为稳定,生长较快。27年生树高达10米,胸径16.4厘米,生物量84105公斤/公顷,材积105.2米~3/公顷。樟子松引种已由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发展到北部及西部,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敖汗和奈曼地区樟子松生长也很好。但是在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栽培20年以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显著恶化,生长量下降。因此,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的水热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对改善现有林的经营管理和进一步开展樟子松造林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沙柳造林的意义 沙柳,为杨柳科灌木,一般高达3—4米,最高可达6米。沙柳抗性强,喜湿、耐寒且耐热,能忍耐-30℃-60℃的气温,耐盐碱、抗风沙、耐沙压,容易繁殖,生长快,萌芽力强,固沙保土作用大,是沙地造林的优良树种。沙柳枝叶是牛羊的饲料并可做燃料,枝条可编制建筑用柳笆,编制各种防护设施,编织筐篮、箱、帽等各种工艺品。沙柳在插条造林初期生长较快,当年一般高可达60—80厘米,2—4年后高可达3—5米,可以迅速起到固沙作用。4年生沙柳每亩一般可割条3000公斤,1万亩沙柳林即可建一个年产2000吨的纤维板厂。沙柳造林在固沙的同时也可推动以沙柳为原料的沙产业的发展,为沙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帽儿山地区不同种源樟子松树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源的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研究该地区气候因子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来自于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卡伦山、图强罕达盖和金山等7个种源樟子松树轮年表。[方法]通过年轮-气候响应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源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7个种源地樟子松树轮年表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局部也有不同之处,除图强种源外,其余6个种源地樟子松在生长初期年轮宽度呈增加趋势。阿尔山、高峰、红花尔基和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罕达盖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4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高峰、图强、卡伦山种源地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降水显著正相关,阿尔山、高峰、金山、卡伦山、红花尓基、图强种源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前一年8月降水显著负相关。[结论]多数种源的樟子松在初期径增长较快,与当年2月份的温度和6月份的降水量有正相关的响应性,而与前一年8月份的降水量有负相关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7.
孙岩  艾国 《林业科技》1995,20(4):13-14
应用有序聚类法分析樟子松苗期生长节律孙岩,王立新,李秋梅,魏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艾国,王世鑫(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哈市松江胶合板厂)樟子松(PinussylustrisVar.monglica)是速生的常绿针叶树种,它具有耐干旱、耐寒、耐瘠薄...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人工幼林鼠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一种生长旺盛,长势良好,耐寒冷、耐瘠薄,适应性强,是北方营造用材林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黄泥河林业局自1966年引进,现有樟子松人工幼林7,500亩。自1974年以来,普遍发生鼠害,轻者影响生长,严重导致死亡。如上马厂林场40林班樟子松人工幼林被害死亡率达80%以上,不得不把死亡株砍掉重新造林。危害樟子松  相似文献   

19.
松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樟子松系分布集中,在250cm范围内0~2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50%~60%;樟子松生长迅速,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60cm,粗生长量达1.0cm,移载苗木2~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樟子松适应性强,同时对温度、光照和不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充足的光照、水分,有利于其生长,干旱、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20.
松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postic-alis Matsumura据记载在我国仅为害油松。1973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讷河富源林场首次发现为害樟子松,1984年在新江实验林场发生,连续几年严重为害,樟子松人工林被害面积达一万亩,有的全部针叶被食光,树冠呈赤枯状。当针叶被食50%时,材积损失率达13.21%,针叶被食光可引起全株死亡。最高虫口密度每株可达千余头,是樟子松人工林中一种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