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贵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耕作习惯,桐农混种和零星种植是贵州油桐生产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东部海拔500~1000米、西部海拔600~1300米的地区是我省油桐栽培的主要地区。选择具有地方性的良种和合理的栽培密度是丰产稳产的可靠途径;幼林的水肥管理及土壤管理是桐林管理的关键措施;积极防治病虫害,于“霜降节”后采收桐果,是增产增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调查分析,祁连山区分布的36种啮齿动物形成4大类群7个亚群落.中华鼢鼠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害鼠,因掘洞取食树木根系对幼林造成危害,年被害株率在10%~40%,平均18%.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原理,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鼠、兔的可持续控制策略,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天然林——河西走廊生命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祁连山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它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距今约100万年)因青藏高原急速隆起而形成的高山,一般海拔3000米~5000米,主峰祁连南山5547米,2500米以下中低山属荒  相似文献   

4.
陈锭国 《国土绿化》2007,(10):57-57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海拔760米,濒临蜿蜒曲折的马兰比季河,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四周被茂密森林和片片绿地包围,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堪培拉面积为23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8万,建城历史  相似文献   

5.
达国秀 《中国林业》2011,(21):46-46
青海云杉,常绿乔木,成材树高达25米,直径一般30~60厘米,广泛分布于祁连山北坡海拔2350~3100米之间。青海云杉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建群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6.
阔叶树人工幼林生长调查与分析欧阳遂华薛朝荣(江西省遂川县五指峰林场343909)关键词:人工幼林阔叶树生长情况1基本概况五指峰林场海拔400~1000m,平均坡度26°,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1m左右,石砾含量25%,腐殖质层40~60cm。原生植物群...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土右旗黄河林场,地临黄河右岸,林地大部为河床至防洪堤之间的河头地,近几年来由于水利设施的控制,凌、汛期淹没面积不大,因此有向干旱、盐渍化发展的趋势,但仍然提水灌溉。林场自一九六四年以来,造林保存二万余亩,大部为杨、柳树,幼林年平均高生长为0.5~0.6米,有的0.8~1米,粗生长相应为0.5~0.6厘米至0.8~1厘米。为了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尽快为国家提供木材,从1972年起对现有幼林采取了间伐、灌水、施肥等不同管理措施,并作为科研课题之一进行了林木速生丰产的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试验观察,这些措施对促进幼林生长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天然更新幼林株数标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更新标准调查是针对采伐迹地上需要多少株幼树(多大年龄)即可形成林分的问题进行的。调查着重幼林分化过程,幼苗(幼树)的死亡率和稳定年龄等。幼林郁闭前的幼树死亡率及其稳定年龄在采伐迹地上,更新幼苗(幼树)对迹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具体反映在死亡率上。在拉祜林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较大。当海拔由一千米升高至二千米时,年降水量可由400~500毫米增至900~1000  相似文献   

9.
连绵起伏的阿尔泰山,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阿勒泰丰富而特有的植物资源,如丰富的菊科、蔷薇科、忍冬科等野生观赏植物。其中阿尔泰忍冬(Laltaia pall)自然分布于阿尔泰山区垂直海拔1300-2300米范围,在海拔2250~2350米的森林垂直上限也有分布。在城乡绿化中,大量应用该种乡土植物材料,既可突出地方特色,又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它在绿化上的应用价值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落叶松人工林结实规律、林分状况、生境条件、人为活动对天然更新的影响,分析和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提出在适宜条件下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配合人工更新的措施,不仅加快采伐迹地更新进程而且节省40%~50%的更新费,且幼林生长状况优于单纯的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天时、地理、人和那一方面讲,汉中都有着森林旅游开发的美好前景。 丰富的森林景观 汉中属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汉台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下为北亚热气候,海拔800~1250米为暖温带湿润气候,海拔1250米以上为中温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相似文献   

12.
芒是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最大的杂草种类之一。通过对芒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把握其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进而采取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及化学药剂除草法,抑制芒的生长,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鼢鼠在镇平县分布很普遍。在海拔500米左右低山,最高海拔2500米的范围分布,并且数量多,危害大,严重影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很多地方造林不见林、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从而推迟和延误了人工造林建设的进度,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浅谈鼢鼠对林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鼢鼠在镇平县分布很普遍。在海拔500米左右低山,最高海拔2500米的范围分布,并且数量多,危害大,严重影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很多地方造林不见林、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从而推迟和延误了人工造林建设的进度,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罗燕 《中国林业》2010,(23):46-46
<正>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西北部。县内核桃分布广泛,全县2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或引种。主要分布在牛栏江、以礼河、硝厂河流域。垂直分布从海拔1100米的纸厂乡江边村至海拔2800米的老厂乡白龙茂村都有,相对高差1700米,核桃种植较多、生长较好、最为适宜的海拔是1800-2300米。  相似文献   

16.
滇西现有八个省属森工企业,集中分布在横断山脉境内,高山峡谷,地形复杂,经营区海拔1500米至3800米,相对高差2300米。林业“三定”以后,经营面积大量缩小,现有防火责任面积36万公顷,其中幼林面积4.6万公顷,责任区点多、地块小,非常分散,国有林与集体林犬牙交错,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森林防火的特点1.民族杂居,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火源繁多,不易管理。林区都是民族杂居地方,居住着彝、藏、纳西、白、普米、汉、回、怒、傈僳等十多个民族,村寨分散,单  相似文献   

17.
<正> 涞水县地处东径114°59′~115°48′,北纬37°17′~39°57′,居太行山北麓,总面积为2475768亩,西北部为深山区,海拔400~1983米,面积为1839955亩,占74.3%,中南部为丘陵区,海拔100~400米,面积339918亩,占13.7%,南部为平原区,海拔38~100米,面积为295895亩,占12%。现有天然次生林253334亩,蓄积284842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滇南高山峡谷地区立体小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约管理和粗放管理2种模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油茶幼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滇南高山峡谷区立体小气候对油茶幼树的生长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集约管理条件下,海拔1 500 m地段的油茶幼林,其平均地径、株高、春梢生长量分别比海拔1 600 m地段的增加了64%、28%、67%.集约管理与粗放管理相比,地径、株高、春梢生长量分别增加了37%、44%、128%.但海拔对粗放管理的幼林影响较小.建议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设计时充分考虑因海拔变化而导致的小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更好地做到因地制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龟子是危害板栗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生产中表现为经常将板栗幼树的嫩叶吃光,造成2次长叶,使板栗的初花最佳授粉时期光合效能减弱,影响板栗的产量和质量。在2008~2010年期间,作者对嫁接后的板栗幼林中金龟子发生规律和生活史进行了调查,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特点,采取人工捕捉措施、以及加强营林管理技术等无公害防治方法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这种防治措施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虫口数量,控制翌年虫口发生密度,达到了有害不成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