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集体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虽然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林权纠纷不断、林业金融发展滞后、资本下乡影响农民就业、森林保险短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林业税费过重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林改精神,积极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加大林业信贷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引导林农参加森林保险,积极开展生态林规模化承包试点,减免林业税费,加大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政策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森林资源是维护生态环境稳定、和谐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我国经历了多次林权制度改革,林地和林木的权属制度呈现出私有化的特点,如要保持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稳定供给,就必须通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合理地对农民进行补偿。通过对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以及PRA调查方法等的运用,对所选择的调查研究点D侗寨在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政策运用进行分析,并讨论在天然林保护政策、生态公益林政策、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中D侗寨所遇到的问题,指出政府在制定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时,应当与传统林业管理方式、增加财政补偿和监督力度、增加补偿额度等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森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集体林权的制度提出是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发展政策。从国家的生态、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来说,国家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严格实施到各个领域的前景规划当中,集体林业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国家绿化面积,增加林业资源的有效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政策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一定的阻碍和困境;林业生产作为我国集体林业的重要发展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中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通过分析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所面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江西省奉新县、铜鼓县和武宁县的集体林权改革调查基础上,该文对集体林权改革后取得的林农收入增加、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和林区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等成效进行了评价,时林业主体改革之后存在的诸如林农抗风险能力较弱、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滞后及林业经营规模较小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行森林保险制度、制定林权交易规则和创建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今后林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林业发展和农民切身的利益。在全面总结陵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集体林权改革,加快当地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促进国家林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而且森林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步的基础,对加强国家林业的发展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森林建设的积极影响,从经济、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提出国家未来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林地林木是林农重要的生产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是农村一项基本产权制度,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了山权林权,林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促进林业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本文基于这一目标就钦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录贵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20-21,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一样,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意义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笔者对广西宁明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边境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科学技术、林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资料的分析,阐述了先进技术的推广、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产工业资源渠道的拓宽、林区生活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森林生态的逐渐恢复以及科技滞后于林区发展、林区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通过解放人的积极性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打破林业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僵化问题,处理好森林经济、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可使伊春林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恢复得到协调、同步提升。针对伊春林区的现状和林业科研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明晰科研工作的重点,促进信息、人才互动,延长林业项目的研究期限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兴 《安徽农学通报》2018,(9):110-111,130
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该文对顺昌县林业近十年来的林业发展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昌县林业在林业产业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推广、森林保护及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林下经济基础薄弱、林产加工业短板、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科技水平不足等问题。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顺昌县林业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促进顺昌县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权制度改革对于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历经的几次林权改革,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充分重视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总结了新时期林权改革的成效与不利因素,并就此提出可持续发展下的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2.
摘要:随着大通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完成,森林、林木、林地产权的明晰及经营主体的落实,我县农村集体林业经营逐步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的格局。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林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能力,对保护森林资源、降低管护成本、节约农村劳动力,实现林业产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提高林产品竞争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琳  路越平  李小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34-10936,10939
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大内容之一的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的概念和内容,结合对陕西省富县和西乡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陕西省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开展的各种措施和工作及其对林农营林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和不可控与可控因素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指出陕西省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ar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udanjia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相似文献   

15.
在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随着农民产权意识的加强,林产品价格上涨,政府减免农业税等多项惠农政策,经营林业的收益明显增加,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已租赁的集体林地所进行改革已达共识。在综述我国已租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我国新一轮已租赁集体林产权改革的公开性、农户的参与性高以及林改后农户间经营的林地面积均分化程度有所增强;提出已租赁集体林产权改革演化机理为:由分权到集权再分权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家庭到团队经营再到家庭经营;依据林业经营行业特性,认为其家庭经营模式应是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在调查林权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林权改革法律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①制定森林资源流转实施办法;②林业行业实施《物权法》需要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③完善林业保险法律法规;④完善林权交易的法律保障;⑤注重法律的宣传、执行与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7.
林下经济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发展的林下复合经济。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地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资源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化进步,加强林区和谐稳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下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使人与自然更好地达到和谐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发展林下经济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森林法修正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森林法立法理念的革新,符合国际主流,也是解决当今国内环境问题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大方面出发,对《修正案》中关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林权制度的改革和科技兴林有关规定的修改进行剖析。强调生态可持续视角下的林业资源保护应实现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完善森林资源的分类保护体系,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森林保护机制;经济可持续视角下的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应统一对于林权流转形式的规定,建立森林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以分类经营思路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可持续视角下的森林服务和科技兴林要求发挥森林游憩的社会功能,以科技兴林和林业科技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为总体目标,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在对这次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时,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增长绩效、林业经济效益和投资绩效以及林区社会和谐绩效三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运用林业统计数据,对陕西省林改初期成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抚育,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增进了林区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生态环境问题业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成为当今林业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从国有林场改革的意义、公益性国有林场的特点、国有林场改革的思路及建议、国有林场发展的方向及途径、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