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家蚕丝素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2002,28(3):238-241
脱胶蚕丝用稀碱溶液处理后制成多孔的碱化丝素 ,分别经物理吸附和戊二醛交联方法制得固定化酶Ⅰ和Ⅱ。每克固定化酶Ⅰ的总活力为 791 0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2 0 6 % ,活力表现率为 72 2 7% ;每克固定化酶Ⅱ的总活力为 811 39U ,活力回收率为 5 3 6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97%。蚕丝经高浓度氯化钙溶液溶解、脱盐等处理后制成丝素粉末 ,经吸附后用戊二醛交联固定了葡萄糖异构酶 ,制成固定化酶Ⅲ。每克固定化酶Ⅲ的总活力为 84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5 2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4 2 %。经对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表明 :碱化丝素和丝素粉末均能较好地固定葡萄糖异构酶 ;最适温度比游离酶升高了 15℃ ;最适pH没有变化 ,有较强的抗蛋白质变性剂 (8mol/L尿素溶液中的活力在 80 %以上 )能力 ;各固定化酶的Km值在 4× 10 -2 ~ 5× 10 -2 mol/L范围内。实验还发现Co2 + 和Mg2 +离子为固定化酶的激活剂 ,Fe3 + 和Ca2 + 离子为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15只处于生长期的西农莎能奶山羊(平均日龄为1345±57,平均体重为187±105kg),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自由采食,08986,07189和05391MJME/kgW075等4个能量水平饲养。通过两期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呼吸代谢试验研究生长期莎能奶山羊的能量代谢率和代谢能转化效率。结果表明,生长期莎能奶山羊代谢能用于维持和生长的效率差异很大;环境温度对维持代谢能转化为维持净能的效率影响很大,低温环境下的转化效率高于高温环境下的转化率。在两种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测定的维持代谢能转化为维持净能的效率分别为Km=05930(t=185℃)和Km=09766(5℃),生长代谢能转化为生长净能的效率分别为KG=02444(t=185℃)和KG=01789(t=5℃)。  相似文献   

3.
km:千米(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s:秒min:分d:日(天)a年K:绝对温度kg:千克(公斤)g:克mg:毫克L(l):升mL(ml):毫升m3:立方米hm2:公顷m2:平方米km2:平方公里Pa:帕kPa:千帕W:瓦kW:千瓦J:焦kJ:千焦**********1hm2=15亩=104m2(平方米)=900平方丈1kPa≈9.87×10-3标准大气压≈7.5mmHg1J≈2.39×10-4千卡1担=50kg1kg=2斤=10-3吨K=℃ 273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抗 P R R S V 单克隆抗体( S D O W 17)建立了检测猪体内 P R R S V 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法,主要步骤:组织块在100 m L/ L中性缓冲液福尔马林中固定24~48 h→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4~5μm →二甲苯脱蜡→100% 酒精→10 m L/ L盐酸酒精 30 m in(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95% 酒精→85% 酒精→75% 酒精→蒸馏水→0.01 m ol/ L P B S→10% 马血清37 ℃30 m in 后转4 ℃过夜→0.01 m ol/ L P B S3×5 m in→生物素化马抗鼠 Ig G(1∶200) 37 ℃ 60 m in→0.01 m ol/ L P B S3× 5 m in→辣根酶标记链亲和素(1∶200)37℃ 60 m in→0.01 m ol/ L P B S3×5 m in→新鲜配制的 D A B室温下显色 5~15 m in→0.01 m ol/ L P B S洗→常规脱水、透明、封片。经对8 例试验感染 P R R S V 仔猪各种组织内 P R R S V 抗原的检测,本法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结果清晰、稳定及重复性好等特点,是检测组织内 P R R S V 抗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km:千米(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s:秒min:分d:日(天)a:年K:绝对温度kg:千克(公斤)g:克mg:毫克L(l):升mL(ml):毫升m3:立方米hm2:公顷m2:平方米km2:平方公里Pa:帕kPa:千帕W:瓦kW:千瓦J:焦kJ:千焦**********1hm2=15亩=104m2(平方米)=900平方丈1kPa≈9.87×10-3标准大气压≈7.5mmHg1J≈2.39×10-4千卡1担=50kg1kg=2斤=10-3吨K=℃ 273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说明  相似文献   

6.
间接ELISA测定禽源大肠杆菌外膜蛋白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菘  赵坤 《中国兽医学报》1999,19(4):336-338
建立的检测禽源大肠杆菌外膜蛋白抗体的间接 E L I S A,抗原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 50 m g/ L;包被方式以 4℃过夜为佳;待检血清作用时间为 1~15 h,酶标抗体作用时间为 15 h 时效果最好,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倍数为 1∶4 000。  相似文献   

7.
播娘蒿幼蕾和花序轴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播娘蒿幼小花蕾在附加有15mg/LNAA、05mg/L6-BA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即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出愈率达83%。继续培养两周转至附加有2mg/L6-BA、05mg/LKT和02mg/L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2~3周后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2周即可得到分化小芽。播娘蒿花序轴在附加有2~6mg/L6-BA、05mg/L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6周也都能分化出芽,但最佳培养基为4mg/L6-BA、05mg/LNAA。分化小芽转至附加05mg/LNAA或05mg/LI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3周均能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制剂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制剂的含量,用Nava-PakC18150*3.9mm色谱柱,以0.5mol/L柠檬酸-0.5mol/L醋酸铵-乙腈(80:10:18)为流动相,用高氯酸调PH至2.4;流速1.2ml/min,检波波长274nm;线性范围0.2-1.2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9.7%,RSD=0.3%(n=7)。本方法简便,准确,适用该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碱茅幼穗的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茅幼穗在附加有24-D15mg/L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条件下两周时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其发生率为43%。培养3周后形成旺盛生长的肉黄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分化是在含KT10mg/L、NAA05mg/L的MS培养基上2~4周时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1~2周即可得到分化植株,将该植株移至不含激素的MS或N6培养基上时,光照条件下形成绿色分化植株。  相似文献   

10.
km:千米 (公里 )m:米cm:厘米mm:毫米s:秒min:分d:日 (天 )a :年K:绝对温度kg:千克 (公斤 )g:克mg:毫克L(l):升mL(ml):毫升m3:立方米hm2:公顷m2 :平方米km2:平方公里Pa:帕kPa:千帕W:瓦kW:千瓦J:焦kJ:千焦(以下为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单位的换算 )1hm2=15亩=104m2(平方米)=900平方丈1kPa≈9.87×10-3 标准大气压≈7.5mmHg1J≈2.39×10-4 千卡1担=50kg1kg=2斤=10-3 吨K=℃ 273法定计量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11.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2004,30(2):143-146
脱胶蚕丝经不同处理制得多孔碱化丝素和丝素粉末 ,采用吸附和戊二醛交联法将链霉菌 (StreptomycesflavovirensA8)固定 ,制得不同的固定化链霉菌 (Ⅰ、Ⅱ、Ⅲ )。实验结果表明 :其固定化链霉菌Ⅰ、Ⅱ和Ⅲ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m1=2 4 0 73× 10 -2 mol/L ,Km2 =2 5 36× 10 -2 mol/L ,Km3 =2 772 3× 10 -2 mol/L ,而游离链霉菌的Kmf 为2 3715× 10 -2 mol/L ;固定化链霉菌Ⅰ的酶活力半衰期在 6 4d以上 ,固定化链霉菌Ⅱ和Ⅲ的半衰期最长达 6 8d ;固定化链霉菌对尿素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Co2 + 、Mg2 + 对链霉菌葡萄糖异构酶有激活作用 ,而Fe3 + 和Ca2 + 是葡萄糖异构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丝素蛋白膜作为葡萄糖氧化酶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新颜  吉鑫松 《蚕业科学》1997,23(3):152-157
采用戊二醛共价交联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丝素膜上,探讨了酶的固定化方法,研究了固定化酶膜的动力学性质,并与包埋法制备的酶膜进行了比较。共价法可获得高活力的酶膜(534u/cm2),固定化过程中使用甲醇或戊二醛处理对酶活力有轻微影响。固定化GOD最适pH值向中性偏移(pH7.0),最适温度为50℃,热稳定性提高,表观米氏常数比溶液酶降低,酶膜的贮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丝素蛋白/戊二醛对脆弱丝绸织物加固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丝素蛋白和交联剂戊二醛作为加固脆弱丝绸织物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丝素蛋白和戊二醛的质量浓度、浸渍时间等因素对脆弱丝绸织物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增重率、回潮率、色差、硬挺度等的影响,得出较优的加固处理工艺方案:丝素蛋白质量浓度为5 g/L,戊二醛质量浓度为0.05 g/L,在丝素蛋白溶液中的浸渍时间(t1)为40 min,戊二醛中的浸渍时间(t2)为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丝素蛋白/戊二醛对脆弱丝绸织物的加固效果明显,而且手感和外观较好。可利用该方法及工艺对丝绸文物进行加固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性能测定及制备配方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丝素膜的性能,试验选择丝素与壳聚糖混配比例、烘干温度、戊二醛及甘油浓度四因素,采用L32(8×48)正交设计方案,制备丝素与壳聚糖复合膜。检测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溶胀度为43.00%~248.94%,热水溶失率为43.06%~64.56%,透汽率在36.82%~55.39%之间,初始模量、相对断裂强度和相对断裂伸长分别在6.35~68.80 N/mm,30.85~67.83 N/mm和28.05~230.47范围内;经红外光谱分析知,丝素与壳聚糖只是物理混合,两者处于相容状态。初步选定制备丝素/壳聚糖共混膜的较优组合条件为:丝素质量分数70%或55%、烘干温度40℃,戊二醛和甘油的体积分数均为0.3%。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然丝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制备纳米丝素颗粒作为药物缓释载体。通过磷酸盐缓冲液及乙醇综合处理1 mg/mL丝素蛋白溶液得到颗粒直径比较均匀的纳米级丝素颗粒。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丝素蛋白在pH 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用下其链状胶束结构发生聚集而将药物包裹,自组装形成规则的直径为200~600 nm的球形颗粒,完成与药物的结合,即药物的搭载。在pH 8.0的缓冲液中,单纯柳氮磺吡啶(SASP)药物粉末在1 h左右即将药量的90%释放出来,而加入纳米丝素蛋白的丝素载体药物2 h释放出约60%的药物量,使达到最高药物浓度的时间比单纯药物粉末延长,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有利于机体对药物的有效吸收利用。将丝素载体药物用于治疗人工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丝素载体药物治疗组小鼠6~12 h血液药物浓度和结肠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降低幅度要低于单纯SASP药物治疗组小鼠,证实了纳米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载药、释药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配比的纳米TiO2加入到丝素溶液中,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及溶失率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丝素多孔材料的内部孔为不规则的多角形,且孔与孔相互贯通,平均孔径为22~68μm,孔隙率为85%~92%;随着纳米TiO2加入量的增大,丝素蛋白的结晶结构从silkⅠ向silkⅡ构象转变,在水中的溶失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丝素溶液经冷并干燥制得的丝素粉末的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丝素溶液经冷冻干燥得到的丝素粉末易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同一般丝素溶液一样能形成丝素凝胶和丝素膜,但丝素膜的强度有下降趋势,伸长度有增加趋势。对丝素粉末进行高温高湿处理后,丝素粉末的溶解性下降,溶解丝素粉末制得的丝素膜的强度、伸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贾艳梅 《蚕业科学》2010,36(5):813-817
为了改善柞蚕丝绸的服饰功能,自制柞蚕丝素与柠檬酸混合液对柞蚕丝绸进行抗皱增重整理。测试了柞蚕丝绸整理前及以不同整理剂整理后的折皱回复角、增重率、撕破强力、白度、悬垂系数、染色深度等性能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柞蚕丝绸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柞蚕丝素质量浓度30 g/L、柠檬酸质量浓度50 g/L、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30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5 min,确定增重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柞蚕丝素质量浓度30 g/L、柠檬酸质量浓度80 g/L、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3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2.5 min。在最佳抗皱整理条件下,柞蚕丝绸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36.7%,增重率为5.86%,撕破强力和白度的保留率分别为86.1%和90.8%,表观色深值增加1倍多。试验结果表明,柞蚕丝绸经柞蚕丝素/柠檬酸混合液整理后的抗皱性能、悬垂性能及柔软度和染色性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以对甲酚作为蚕丝丝素的酚羟基的模拟物,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酚羟基与二氟一氯嘧啶型活性染料黛棉丽蓝K-2RL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60~80℃、pH=8~10的条件下,酚羟基与黛棉丽蓝K-2RL有很好的反应性,在与碱液中羟基的竞争反应中酚羟基占有明显的优势,染料上的2个氟原子均可分别或同时与酚羟基反应,其主要反应产物有4种。根据模拟反应结果推断蚕丝纤维表面富集的酚羟基是二氟一氯嘧啶型活性染料与蚕丝纤维反应固着的重要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