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杉木壮苗定向培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3层人工神经网络对影响杉木壮苗培育的3因素:播种时间(A)、定苗时间(B)和定苗株数(C)的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A,B,C与杉木地径生长(Y)之间的普遍映射关系,从而只要根据A,B,C即可预测其地径生长Y的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豆渣的最佳干燥方法,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方法】对鲜豆渣进行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试验。【结果】在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微波干燥4 min,然后再进行105℃热风干燥75 min,豆渣干燥效果良好,较热风干燥时间缩短47.33%。同时构建了豆渣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的数学模型ln(-lnMR)=-5.21456+1.102658P+
0.12594P2+(1.30009+0.21457P-0.05214P2)lnt,可较好地描述豆渣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结论】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技术能在较短的干燥时间内较大程度地脱除豆渣水分,是一种较佳的豆渣干燥工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文献报道的单因子试验数据进行挖掘,收集盐度、NH_4~+-N和NO_2~--N、pH、WSSV注射量等5个因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发病后存活时间影响的独立试验数据,重新整理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盐度、pH和WSSV注射量对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极显著,NH_4~+-N和NO_2~--N的影响不明显,与文献报道的单因子试验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和WSSV注射量与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极显著,回归方程为"Y(存活时间)=827.6-57.5 X_1(pH)-0.045 X_2(WSSV注射量)",R=0.820,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与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线性关系均不明显。利用单因子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多因素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对文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可行,为凡纳滨对虾疾病综合防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杂交晚稻对稻纵卷叶螟为害的动态补偿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田间采用人工剪叶方法,测定杂交晚稻汕优10号组合不同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不同受害水平的补偿反应。结果表明:移栽后0-55天的稻株叶片受害时间的临界补偿方程为DFtco(d)=45.119±[(241.809+0.534DF#+2)]#+(1/2);叶片受害时间的临界耐害方程为:DFtto(d)=45.119±[(105.737+0.534DF#+2+5.34DF)]#+(1/2);叶片受害程度的临界补偿方程为:DFco(%)=[(3358.75-168.95DFt+1.872DFt#+2)]#+(1/2);叶片受害程度的临界耐害方程为DFto(%)=-5±[(3632.3-168.95DFt+1.872DFt#+2)]#+(1/2)。式中DF为模拟受害程度(%),DFt为受害时期(移栽后天数)。看出,汕优10号的临界补偿反应的时间为移栽后0-29.5天(播种后41-70.5天),受害程度为0%-58.0%。临界耐害反应的时间为20.6-34.8天(播种后61.6-75.8天),受害程度为0%-26%。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6.
及时间苗、定苗是确保壮苗全苗的主要环节,应该及时间苗、定苗,确保单株有充足的营养面积,并结合间稠补稀,方可达到苗壮苗全,在2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3~4片真叶时开始第2次间苗,并结合补苗开始定苗。  相似文献   

7.
正适时间苗、定苗胡萝卜苗期应及时做好间苗定苗工作,以免互相争夺养分,导致生长瘦弱。间苗宜在1~2片叶时进行,苗距2~3厘米,注意拔除病苗、弱苗、虫苗,并在行间进行浅中耕、除草、松土,促使幼苗生长;定苗在4~5片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苗距一般为10~17厘米,注意去弱留壮,尽量保留生长健壮的优质苗。生产中,间苗和定苗一定要分两次进行,切忌一次性间苗定苗。另外注意留苗密度要适宜,过稀容易造成心部粗大、表皮粗糙、裂根增多,过密则容易  相似文献   

8.
通过“3414”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理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173.6kg/hm2,P2O538.3kg/hm2,K2O 80.4kg/hm2,最佳产量1755.1kg/hm2。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K建议推荐量为:N225~240kg/hm2,P2O575~90kg/hm2,K2O90~105kg/hm2。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西兰花优质栽培技术,明确不同苗龄定植与其产量和品质的相互关系,增强西兰花产业的竞争力,开展西兰花定植苗龄与其幼苗质量、生育期、商品性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从多角度提供西兰花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定植苗龄的增加,其单株生长势和单株生物量增加,但其壮苗指数表现为“小-大-小”变化特征,其营养生长期、花球生育期及全生育期随之拉长并呈线性变化趋势,其花球蕾粒密度、商品花球合格率及花球产量则为“低-高-低”的曲线变动,以35~40天苗龄定植为宜,品质优、产量高。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不同苗龄(d)与壮苗指数(p)的曲线关系模型:p=-0.0004d2+0.035d-0.3952,不同定植苗龄(d)与其营养生长期(e)、花球生育期(f)、全生育期(g)的线性关系模型:e=1.52d+40.66,f=0.3143d+24.714,g=1.8343d+65.381;以及不同定植苗龄(d)与其蕾粒密度(x)和商品花球合格率(u)、花球产量(y)的关系模型:x=-0.0901d2+6.4756d-41.614,u=-0.1037d2+7.5757d-46.929,y=-40.497d2+3089d-31257。应用这些规律和模型,对有效提高安全优质栽培水平具有良好的指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间苗、补苗、适时定苗从种子发芽至定苗,一般苗龄约18天左右,期间应进行多次间苗。苗出土3天进行第一次间苗,使苗有间隔,4~5片叶时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3株。根据苗的强弱程度,留强去弱,当叶片长到8~9片叶时,按株距大约50厘米进行定苗。间苗定苗的时间,应掌握在中午高温时分进行为好。中耕除草结合间苗分别在定苗和莲座中期进行,按照"头锄浅、二锄深、三锄不伤根"  相似文献   

11.
杉木壮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影响杉木壮苗培育的因素很多,在具备良种、圃地、施肥等基本条件下,其时空影响因素主要是播种时间、定苗时间和定苗株数。试验表明,上述三因素均对杉苗性状产生极显著影响,其中播种时间影响最大。其时空效应模式为12~1月播种(冬播),9月上旬最后定苗,每平方米定苗153株,杉木Ⅰ级苗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而春播,特别是3月中旬播种效果最差。培育杉木Ⅰ级苗(Ⅰ级苗率大于30%,每公顷产苗60万株),通过定向培育措施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综述 90年代杉木研究在造林和经营、经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种苗、造林地条件、整地、造林密度、混交、幼林抚育、栽培模式、密度管理、间伐、主伐年龄、生长模型、经营系统、施肥及农林复合经营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杉木90年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综述90年代杉木研究在造林和经营、经理方面的进展,包括种苗、造林地条件、整地、造林密度、混交、幼林抚育、栽培模式、密度管理、间伐、主伐年龄、生长模型、经营系统、施肥及农林复合经营等.  相似文献   

14.
杉木苗期栽培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作者多年来对杉木苗期培育进行营养研究的系列成果。为系统研究杉木苗期培育过程中的营养特点,安排了氮素单肥的一年生和二年生盆栽试验与田间平行验证试验以及氮磷钾复合肥的盆栽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涉及不同营养条件下杉苗的生长效应、生理效应、施肥时效、养分利用率以及培育杉木壮苗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配比等营养管理的许多方面,首次在我国林木研究中引进养分平衡原理进行营养诊断,提出了营养诊断技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营养诊断指标体系,共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7篇,为杉木苗木培育过程中的栽培营养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雷公藤不同质量浓度(100、50、25、12.5 g.L-1)的水浸提液每月1次,每次100 mL浇灌盆栽杉木幼苗,连续处理6个月。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雷公藤水浸提液对杉木的地径、株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建立了地径生长量(y1)与处理后生长时间(x1)和质量浓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0.97313+0.00164x1-2.01944x2,株高生长量(y2)与处理后生长时间(x1)和质量浓度(x2)的回归方程为y2=49.90149+0.05117x1-75.72222x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经过不同质量浓度雷公藤水浸提液连续处理6个月后,对杉木幼苗地径生长最适宜的雷公藤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0 g.L-1。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子繁殖为杉木良种繁育的1种主要形式,杉木种子园是杉木良种的生产基地。广西贺州市黄洞林场从1975年开始,进行杉木的选优、建园(初级)及子代测定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西杉木种子园、子代测定等成果的应用,于1990年建立了黄洞林场杉木二代种子园。经过18 a的科学培育,到2008年用该园混系种子育苗造林,各示范点出材量平均达150.7 m3/hm2以上,较初级园种子造林(对照)出材量提高47.85 m3/hm2,遗传增益在25%以上。着重概述了建园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并对种子园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力、性状早晚相关及不同年度苗木生长的稳定性分析 ,探讨了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杉木无性系大多数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 ,性状早晚相关明显 ,而且大多数无性系在不同年度苗木生长表现较为稳定 ,因此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具一定可靠性 ,1年生苗木高度可做为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主要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杉木是个普遍用于造林的优良用材树种,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杉木造林都以传统的牛喳嘴的方式进行,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指导。为实现集约经营、加速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我们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积累一定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17,他引:51  
概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杉木人工林有关地力和生产力下降问题的报导;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和循环,以及林下植被对地力的影响,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栽培措施等角度讨论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克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杉木良种选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种类型(无性系苗、实生苗和萌芽苗)的杉木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计算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进行排序,最后比较杉木3种类型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方差分析表明:杉木3种类型林分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相差较大(8.94%~70.53%),重复力均较高(91.98%~99.9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与材质存在着高强度的正相关,而生长性状与密度和材质性状之间存在着中等强度以上的负相关。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发现,以生长性状或综合性状为评定指标时,无性系苗林分得分均排序第一,且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均增益最大。杉木各性状的变异明显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且无性苗林分的性状变异幅度更大,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林木生长与密度、材质性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通过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增益分析,发现无性系苗林分明显更为优秀,可作为高产优质的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