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非鱼是我国引进推广比较成功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把实施罗非鱼产业化开发项目作为政府的一个工作重点来抓。由于罗非鱼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其越冬苗种的需求增大、种质退化、全雄率不高等矛盾日益突出,其成鱼早熟、过度繁殖,使得大量低值幼鱼争夺饵料生物和养殖空间,严重影响成鱼的产量、品质(规格不整)和养殖效益的提高。在罗非鱼养殖池塘,通过投放部分摄食鱼类的凶猛鱼类,如杂交鲶、乌鳢、加州鲈等,以控制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并将其转化成高档经济鱼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 首先是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尼罗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过多繁殖和充分利用罗非鱼的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的特点和提高养殖效益,茂名市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组织实施了“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殖高产技术”项目。通过罗非鱼多种育种技术,提高了罗非鱼的雄性率,并进行了各类型养殖试验,总结出全雄性罗非鱼鱼苗生产和成鱼高产高效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技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是我国引进推广比较成功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越冬苗种的需求增大、种质退化、全雄率不高等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成鱼早熟、过度繁殖使得大量低值幼鱼争夺饵料和空间,严重影响了成鱼产量、品质(规模不整)及养殖效益的提高。通过投放部分食鱼的凶猛鱼类(乌鳢),控制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并将其转化成高档经济鱼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2001年我们利用4口池塘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是我国引进推广比较成功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越冬苗种的需求增大、种质退化、全雄率不高等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成鱼早熟、过度繁殖使得大量低值幼鱼争夺饵料和空间,严重影响了成鱼产量、品质(规模不整)及养殖效益的提高.通过投放部分食鱼的凶猛鱼类(乌鳢),控制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并将其转化成高档经济鱼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2001年我们利用4口池塘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以其独特的生物优势,已发展成为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解决成鱼养殖过程中繁殖过频、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突出问题,专家们作过多种探索,目前比较可行的是单性养殖法。单性罗非鱼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雄性激素处理法,即在幼鱼的饲料中添加雄性激素,以外源激素促其性转变,雄性率可达80%以上;其二是种间杂交法,即利用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杂交获取全雄鱼种。理论上可获得100%的雄性,实际雄性率可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罗非鱼成鱼养殖40%集中在广东,养殖面积75万亩,年养殖产量74万吨,其中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26万亩,年养殖产量23.13万吨,是广东规模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茂名罗非鱼养殖业发展总体宏观环境向好,但养殖方式粗放、病害频发、产效不高、出口受阻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如何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罗非鱼单产和降低罗非鱼养殖成本是养殖户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笔者在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进行罗非鱼池塘高密度高产养殖试验,并推广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罗非鱼池塘高密度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据罗非鱼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肉质鲜美的优点,向世界推荐作为养殖对象。在许多国家及地区,罗非鱼的养殖和发展很快,产量迅速增加。但人们同时也发现罗非鱼在成鱼养殖过程中有过度种内繁殖的习性,造成密度过大,产量不高,商品率低,效益差的问题。为此,开展研究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是一种优良的池塘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自繁能力较强,一个养殖周期可繁殖4—5次,群体不易控制,严重影响了商品鱼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控制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繁殖的幼鱼,1999-2000年连续两年在池塘主养罗非鱼池套养乌鳢,但效果均不理想;2001—2002年我们进行了池塘主养罗非鱼套养鲈鱼以控制罗非鱼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尼罗罗非鱼繁殖生物学特点,结合本地区养殖季节,采用驯化养鱼技术,使尼罗罗非鱼在整个养殖中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解决静水池塘养殖尼罗罗非鱼的繁殖过剩,商品规格小的问题。9.8亩池塘投放春繁平均体重5克的尼罗罗非鱼鱼种132.3公斤,饲养95天,平均亩净产526公斤,每尾平均体重250克,增重倍数40倍,饵料系数1.29。  相似文献   

10.
李航 《内陆水产》2009,(2):60-62
李瑞伟——茂名三高良种繁殖基地总经理,称他为“罗非鱼大王”,并非浮夸之言。在茂名这个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基地,李瑞伟的三高良种繁殖基地去年罗非鱼种苗3亿尾,占了广东全省的20%以上。拥有2000亩的鱼苗繁殖养殖基地,兼营成鱼、饲料的他,年收益最高达五千多万元,“罗非鱼大王”乃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1.
许多肉食性及偏肉食性的养殖鱼类,在野生条件下以其它杂鱼为食,人工养殖时仍然保留着摄食饵料鱼及饵料酋制品的特别偏好,灵活利用饵料鱼是饲养这些肉食性或偏肉食性鱼类的理想方法,也是解决其动物性饵料问题的重要途径。饵料鱼的选择利用多以成本低廉、养殖有利为原则,可选作饵料鱼的对象有:①野杂鱼,野来鱼在养殖水体中与养殖鱼类争夺饵料与溶氧,可通过拉网或诱捕等方法捕获,饲喂肉食性鱼类,这是一种变害为利的利用方法。②养殖鱼类自行繁殖的鱼苗,如罗非鱼等,在养殖时大量繁殖,难以控制,对成鱼养殖不利,可将鱼苗捕获,饲喂…  相似文献   

12.
王文彬 《河南水产》2005,(4):25-26,20
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易饲养,市场好,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四个关键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增产增收增效益。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84年引进尼罗罗非鱼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罗非鱼"粤闽1号"采用了GMT等育种技术,获得了不需要雄性激素处理的全雄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等特点,已在云南、广东、福建、海南和广西等省进行了中试,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在生产养殖中雌、雄鱼混养易使成鱼规格不整齐,从而影响经济效益。且罗非鱼的生长过程中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0%~50%,在相同条件下,若进行单性(雄性)养殖,可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的规格。目前罗非鱼产业对不经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在平原地区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深井水越冬试养罗非鱼,鱼苗及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借太阳能保温,深水井又是水源又是热源,越冬尼罗罗非鱼,可取代其它形式的消耗能源的温室,使水温冬季保持在15—19℃,能使尼罗罗非鱼亲鱼安全越冬。来年培育出大量鱼苗,在坑塘中饲养当年的鱼苗,经78天、138天亩产成鱼370—800斤。尾重2.5—5两。该方法解决了在平原地区没有自然热水源的地方越冬尼罗罗非鱼的难题,对解决尼罗罗非鱼越冬提供了一条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饶阳县姚庄鱼种场今年在成鱼池进行尼罗罗非鱼养殖已获得好收成,初步显示了该品种的生长快、生产周期短、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的优良特点。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的养殖生产。我们把一年来的试养情况报告如下: 一、尼罗罗非鱼的选育: 80年8月4日姚庄鱼种场在省、地、县领导的支持下,从邯郸引进规格为10毫米的尼罗罗非鱼苗1500尾。通过当年的培育,经鉴定,尼罗罗非鱼纯种只占13%,其它为莫桑比克非洲鲫鱼。为使纯种在姚庄鱼种场进行繁殖生产,今年5月初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了选种,从1500尾鱼中选出3—4寸200尾,投放在鱼种场的成鱼池中进行试养。以后又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生长快、耐粗食、抗病力强,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其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繁殖周期短,导致种群密度大。严重影响商品鱼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罗非鱼池套养加州鲈。控制罗非鱼子代数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罗非鱼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越冬苗种的需求增大、种质退化、全雄率不高等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成鱼早熟、过度繁殖使得大量低值幼鱼争夺饵料和空间,严重影响了成鱼产量、品质(规格不齐)及养殖效益的提高。通过投放部分食鱼的凶猛鱼类(乌鳢),控制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并将其转化成高档经济鱼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2001年我们利用4口池塘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试验方法(一)池塘准备本次试验共用池塘4口,编号为1#、2#、3#、4#,总面积17.52亩,…  相似文献   

18.
<正>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lica)、伽利略罗非鱼(T·galilaea)、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ca),是我国近几年引进的新的养殖对象,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观察到罗非鱼群体中存在着相互残杀的现象,这对其繁苗及成鱼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了了解罗非鱼群体自相残杀的现象,1983年我们做了本实验。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解决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出现罗非鱼苗繁殖过剩、造成成品鱼上市时间延长和规格小等问题,提高罗非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索了罗非鱼和斑点叉尾的混养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罗非鱼养殖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池塘的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对罗非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和促进广西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试验地点和设计1.试验地点试验于2014年4-10月在广西水产  相似文献   

20.
<正>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约26万亩,年产量约22万吨,是中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产地。在文献中,泛塘一般出现在高温季节,同时罗非鱼给人感觉是粗生易养殖的品种,不会出现泛塘大量死亡的情况,但笔者在多年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茂名地区冬季易发生罗非鱼养殖泛塘现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该地区多年调查冬季罗非鱼养殖泛塘的原因、解决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业者参考。一、冬季罗非鱼养殖泛塘原因1.天气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