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合肥市某奶牛场269头分娩母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的主要病因有:①与产犊胎次有关:1-2胎发病牛为5.48%(8/146),5胎以上发病率为21.43%(6/28);②与犊牛新生体重有关:新生犊牛体重在30kg以下发病率为5.56%(3/54),而在40千克以上发病率达16.18%(11/68),⑧与母牛妊娠期有关:妊娠期在270天以下与285天以上的发病率分别为21.62%(8/37)和19.23%(10/52),而270-285天的发病率为4.44%(8/180)。④与分娩异常有关:难产时发病率为32.00%(8/25),死胎时发病率为42.86%(3/7),流产时发病率为66.67%(2/3),双胎时发病率为75.00%,(3/4),正常分娩时发病率为4.35%(10/230)。采取产前注射维生素D、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产后注射缩宫素、饲喂益母草膏等预防措施,预防有效率达91%左右.胎衣不下的奶牛经过治疗后,胎衣平均排出时间为4.2天,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能量,食盐,性别及生长速度对肉鸡腹水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因子2水平的试验设计,分别将雄性和雌性各1200只的Rose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研究了能量、食盐、性别及生长速度对肉鸡腹水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高能量高蛋白日粮的肉仔鸡,其腹水症的发病率(8.7%)明显高于饲喂低能量低蛋白日粮的发病率(3.1%),差异极显著(P<0.01);雄仔鸡腹水症的发病率(6.8%)高于雌仔鸡的发病率(4.8%),差异极显著(P<0.01);0.7%食盐日粮组鸡腹水症的发病率(6.2%)稍高于0.3%食盐日粮组鸡的发病率(5.5%),但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速度快、中、慢的肉仔鸡发病率分别为11.4%、5.0%、1.6%,各组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EM防治新生仔猪腹泻试验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用EM防治新生仔猪腹泻的试验表明:服用EM发酵液组发病率为28.95%,服用EM原液组发病率为51.43%,对照组发病率75.71%,试验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服用EM发酵液组死亡率为11.25%,服用EM原液组死亡率为11.43%,对照组死亡率为25.57%,试验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服用EM原液组与服用EM发酵液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何文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1):112-112
藏羊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属(Theileria)的原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成年羊发病率高达99.5%,致死率为44.4%;羔羊发病率为92%,致死率竟达95.6%。  相似文献   

5.
从本省4个县(市)64窝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症状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61株ETEC,经鉴定主要为K88(34/61),其次是K99(11/61)和K91(8/61);用含K88-LTB的双价工程菌苗免疫166头母猪所产1588头仔猪,30日龄内腹泻发病率为10.91%,对照组为55.42%;扩大试验免疫组发病率(1.72%),也大大低于对照调查组的发病率(6.8%);用该菌苗二次免疫优于一次免疫(仔猪发病率分别为:10.96%和32.51%),差异极显著(P<0.01);用微生态制剂促菌生预防该病后发病率为2.45%,对照组为11.62%,且试验组比对照组28日龄时个体增重高0.6kg;证明促菌生对防治大肠杆菌病有较大的潜力。本试验用四种药物进行了治疗对比试验,痢菌净治愈率为77.37%、链霉素为95.7%、庆大霉素复合剂为96.8%、促菌为生82.96%。用痢菌净治疗免疫母猪所产病仔猪257头,治疗235头,治疗率为91.43%。通过本试验我们认为,目前疫苗与药物结合是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机采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病在桐乡市发病猪中的阳性率为76.2%;通过疫苗免疫对PRRS病的免疫猪和非免疫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疫苗免疫后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死亡率为0.5%;未经免疫猪的发病率为35.4%,死亡率为20.3%。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调查了石河子地区15267头奶牛,奶牛临床瘫痪和站立困难疾病总发病率为3.38%(517/15267),有13种之多。春季发病率最高,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发病率最高为生产瘫痪,占发病数的32.88%(170/517),其次为风湿性轻瘫21.27%(110/517),创伤性网胃心包炎所引起的站立困难为13.35%(69/517,)产后截瘫为11.41%等。主要原因与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和代谢性障碍、运动不足及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母猪内服中草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血见愁、乌梅、山泽泻、白芍、苍术等中草药按比例粉碎加入饲料中,在母猪产仔的当日给母猪投服,结果证明,投服一个疗程,对仔猪黄痢具有较明显的预防效果;投服两个疗程,对仔猪黄痢和白痢均具有较理想的预防效果,且能显著提高仔猪育成率、增加窝重。预防黄痢一个疗程试验组窝发病率12.5%,头发病率6.9%;对照组分别为84.62%、63.79%。至断奶时试验组育成率为89.62%,对照组为67.93%。重复试验结果与初试结果相似。经生物学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预防黄、白痢两个疗程试验组,黄痢窝发病率7.41%,头发病率1.12%,死亡率0.75%;白痢窝发病率25.93%,头发病率4.48%。一个疗程试验组黄痢窝发病率12.5%,头发病率6.42%,死亡率5.07%;白痢窝发病率78.13%(26/32),头发病率20.61%(61/296),经生物学统计,两个疗程组与一个疗程组及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由母猪内服中草药,经两个疗程投药能较好地预防仔猪黄痢和白痢。  相似文献   

9.
在本研究中,以临床症状为根据,分析了15例(奶牛67.6%和水牛32.4%)乳头和乳房损伤。乳房炎的发病率最高(67.6%),其中单一乳房疾病的发病率最高(70.7%)。乳房炎和其他乳头与乳房损伤的发生,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Ketosis)和脂肪肝综合症(Fatty liver syndrome)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多发于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牛。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等原因,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0%-30.0%,美国为5.0%,印度为14.7%,而日本却高达43.1%。我国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超过30.0%,美国为35.0%,66.0%。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预防肉鸡腹水综合症的中草药方药,试验采用麻黄、桂枝、黄芩、黄柏等10味中草药组成麻黄桂枝五苓汤,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育雏肉鸡腹水综合疽发病率为1.56%,而低温育雏发病率高达17.19%,差异极显著(P〈0.01)。在低温条件下,肉鸡腹水综合症发病率预防组为4.69%,模型组为17.19%,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麻黄桂枝五苓汤能有效地预防内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而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某大型鸡场1993年用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鸡群后.其鸡马立克氏病(MI))发病率为7.2%。1994年改用美国苏威公司的免疫促进素ACM—1+HVT冻干疫苗免疫鸣41.6万只,结果鸡群发病率为0.06%,很快控制了马立克氏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规模化奶牛场的调查研究发现,奶牛发病率较高。在经产奶牛中.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高达22.5%。并且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5)和胎次间的差异性(P〈0.01)。全年中以夏季7-8月和冬季1-2月的发病率较高.占全年发病率的37.69%。不同胎次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不同场际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场选择产犊日龄相近的、胎次相同的泌乳牛100头,按体质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组试验,即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和试验组(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组),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奶牛胎次产奶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繁殖状况及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试验表呱奶牛的干物质消化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8.1%,差异是显著的(P〈0.05);淀粉的消化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7%,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4%,差异是显著的(P〈0.05)。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奶牛泌乳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13%,差异是显著的(P〈0.05);奶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平均提前了5d;并且奶牛产后45d内不发情的比率降低了10.9%,差异是显著的(P〈0.05);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降低了2.2%。产后90d内受孕率提高了22.9%,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17.
乳牛胎衣不下(RFM)是常见的产后期疾病之一,给乳牛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据文献报道:美国、印度、波兰等国的乳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40%左右。我国某些地区乳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占健康分娩牛的8.2%,有的奶牛场高达25%~40%。据我们的调查。本校教学实验场的510头乳牛,其发病率达19.41%(99/510),天津市工农联盟农牧场奶牛二场的发病率为18.81%(255/1356)。胎衣不下导致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增高。由此,导致乳牛不孕,发情推迟,增加配种次数,严重影响乳牛的繁殖力,甚至引起母牛的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8.
1日龄AA肉用雏鸡以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33.75%,死亡率11.25%。同健康雏鸡相比,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P>0.05)和显著降低(P<0.05)。vMD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MD发病率分别为20%、17.5%,死亡率分别为7.5%、5%。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和感染/黄芪组的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升高(P>0.05)和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呼和浩特市某养兔场1月龄~3月龄共500只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场2006年3月~5月共发生兔球虫病196只,死亡180只,其发病率为39.2%,病死率为91.8%。发病率和病死率在1月龄兔分别为5%和10%,2月龄兔分别为90.0%和98.8%,3月龄兔分别为6%和16.7%;其中2月龄幼兔发痛和病死率最高。本次鉴定感染球虫总类共儿种,其中以兔松林艾美耳球虫(Eimeria.matsubayashii)、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和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art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感染率的24.5%、15%、14.5%和11.5%。  相似文献   

20.
围产康对奶牛生产瘫痪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西宁市某三个奶牛场2胎以上黑白花奶牛346头,试验组108头产后立即口服围产康,次日重复1次,对照组238头不服药,检查围产康对奶牛生产瘫痪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生产瘫痪发病率(3.70%)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发病率(12.61%,P<0.01)。防病指数为0.7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