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食李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早食李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胚龄、不同培养基、GA3浓度对离体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花后26~41d的幼胚细小、胚乳尚存,经连续3代培养仍未发生任何变化;从花后48d开始胚乳已经消失,幼胚不断发育并逐渐充满整个种腔,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其成活率高达77%以上,培养初代即可启动;4.5%的花后65d幼胚已能培养成苗,此后成苗率随着胚龄增加而升高,至果实成熟时成苗率可达26.00%,并在培养初代可产生愈伤组织;花后65~83d的幼胚则需经2~3代以上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胚(花后88d)在WPM培养基的成苗率比MS培养基上高1倍左右;在同一基本培养基上,添加BA、KT或2,4-D后,成苗过程受到抑制。用1000mg/LGA3处理种子24h后能显著提高胚的成苗率。[结论]为建立早食李胚胎抢救技术及杂交育种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枇杷幼胚培养与体胚诱导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枇杷3个品种“解放钟”、“长红3号”和“早钟”幼胚为外植体,进行枇杷的幼胚离体培养诱导体胚发生研究。结果表明:附加2mg/L2,4-D的MS培养基可高频率诱导枇杷幼胚愈伤组织;采用附加1mg/L2,4~D、0.25mg/LKT的MS培养基与附加1mg/L2,4-D、0.25mg/LKT和5mg/LAgNO3的MS培养基交替暗培养,可长期保持枇杷愈伤组织胚性;枇杷具有很强的体胚发生能力和很高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宜小麦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为小麦转化、遗传等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取开花后12~16 d的幼胚进行培养,20 d后统计幼胚一步成苗数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数.[结果]小麦幼胚在C17、MS和YP三种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一次成苗,其中YP培养基一次成苗率最高(75;),其次是MS(33.13;),最低的是C17(23.34;),YP培养基一次成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不同基因型间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结论]筛选出适宜小麦幼胚培养一次成苗的YP培养基和一次成苗和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率都较高的材料新春9号,此材料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朱道玉  王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59-8859
[目的]为优质稻米种苗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曲阜香稻新品系103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取其成熟胚接种在MS1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选取松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初始愈伤组织呈深黄色、瘤状、质地紧密、生长旺盛、易分化出芽,但难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MS2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20d后,愈伤组织呈浅黄色、颗粒状、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3次后,不断释放出小细胞团和单细胞,用300目不锈钢网对培养液进行过滤,滤液培养120d可建立起浅黄色、澄清、均一的胚性悬浮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探讨椰乳和香蕉泥、胚龄以及杂交组合对百合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以东方百合的6个杂交组合、3个胚龄的幼胚为试材进行离体培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胚龄60~65d的幼胚离体培养成活率最高,其次为80~85d的幼胚,再次为70~75d的幼胚.不同杂交组合的幼胚离体培养的平均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罗蒂娜×马可波罗,罗蒂娜×法兰西,罗蒂娜×索蚌,提拔×法兰西,提拔×康斯坦萨,提拔×马可波罗.在60~65d胚龄时,在培养基中加入50mg· L-1椰乳使幼胚的成活率提高8%,加入100mg· L-1椰乳可使成活率提高5%,但加入香蕉泥使成活率大幅降低;在70~75d胚龄时,加入香蕉泥效果稍好;在80~85d胚龄时,加入椰乳和香蕉泥的培养基效果都较差.不同胚龄的幼胚离体培养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刚刚固体化的幼胚成活率最高.杂交组合不同幼胚离体培养成活率不同.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椰乳能提高刚刚固化的幼胚的成活率,添加适量的香蕉泥能提高固化程度稍高的幼胚的成活率,对发育到胚乳完全硬化程度的百合胚,加入椰乳和香蕉泥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姗  闵东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20-21,29
以陕西关中地区1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幼胚离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及接种前低温处理时间等对小麦幼胚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明显不同且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差异;(2)4种不同培养基(MS、C17、N6、W14)中,以MS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3)未成熟种子低温储藏时不易超过3d,时间太长会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4)蔗糖浓度在6%~9%时,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基,选用两个春性小麦品种的幼胚置于L3、MS和B5三种基本培养基上,经过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分化培养,对成愈率与分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L3D2,最佳分化培养基为L3D0 1ZT1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为建立高效的玉米转基因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用6种含有相同浓度和配比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N6、MS、NBM、NM、MB、NMB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进行组织培养,观察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结果]6种不同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幼胚在每种培养基中产生愈伤组织的情况存在差异。N6培养基或N6复合培养基比MS培养基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更好。[结论]植物激素与培养基成分的相互作用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睡莲3个杂交组合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胚龄、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为最适的基本培养基;3个杂交组合在1/2MS+2,4-D 2.0 mg/L+6-BA 2.0 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56.4%、21.5%和47.9%;授粉后13~18 d为幼胚培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桃不同胚龄胚为外植体,建立桃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花后50 d的胚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可分化出不定芽.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6-BA0.25 mg/L+2,4-D 1.0 mg/L的效果最好,平均诱导率可达99.8%.将胚愈伤组织接种在培养基MS+6-BA1.0 mg/L+NAA0.1 mg/L上,愈伤组织转变为致密型,不定芽分化率为37.5%.将不定芽用100 mg/LIBA浸蘸其基部转移到不含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为82.0%.花后75d的成熟胚不定芽的直接诱导率达到96.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K优8615的制种产量,促进其推广应用。[方法]以K18A和泸恢615为试验材料,各设3个播期调查其播始历期、始花期、花时、有效穗数等性状。[结果]K18A和泸恢615的3个播期的播始历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K18A的抽穗时段第1期比第2、3期长2 d,从始穗到盛花第1期比第2、3期多1 d,第23、期的花时比第1期早20 min;第12、期的有效穗数比第3期多1穗,3个播期每穗粒数分别为139.3、135.9和133.7粒。泸恢615的3个播期的抽穗时段均为4 d,第1期有效穗数比第23、期多1穗,每穗粒数分别为157.81、63.2和159.3粒。[结论]不同播期对K18A播始历期、抽穗时段、盛花期、花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都有一些影响,对泸恢615的播始历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密植石榴追肥中速效性氮素分配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密植石榴生产速效性氮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cheffe提出的单形重心设计,对石榴生产过程中花前追肥、花后追肥和果实膨大期追肥中速效性氮素的投放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在每株施用纯氮180 g的条件下,建立了石榴单株产量与3次速效性氮素施用比例之间的数学模型。[结论]通过计算机寻优,获得最高单株产量10.66 kg时,3次施氮比例为0.4∶0.3∶0.3;产量9.5 kg/株以上的72套方案中,其优化配比为0.390∶0.319∶0.291。  相似文献   

13.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温州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方法]根据2000~2004年温州6~9月温度曲线,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温度的适应性;根据2002~2009年6~9月台风发生情况,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光照和降水量的适应性。[结果]整个7月和8月上旬未出现日均温≤24.5℃的天气,整个8月中旬也仅在2002年出现过2d日均温≤24.5℃的异常天气,但也均〉23.0℃;但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也有可能发生。[结论]在温州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但需注意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和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考虑到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的气候特征,在制种过程中需注意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父母本播种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红茂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红茂草的合理采收期。[方法]取不同生长时期的红茂草,根叶分开洗净、烘干、粉碎后,用醇溶法提取不同器官中的生物碱,在210nm波长下测定OD值,计算生物碱含量。[结果]红茂草叶片中的生物碱含量最高,根仅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同一生长期根与叶片的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根中和全草中的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盛花期、结荚期根中的生物碱含量最低,为3.84%,初花期、枯死期最高,为5.92%。初花期叶片中生物碱含量最高,为6.36%,枯死期最低,为5.56%。初花期的全草生物碱含量最高,为6.14%。[结论]初花期为红茂草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早实核桃品种的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早实核桃品种生殖特性。[方法]以“绿早”、“绿岭”、“香玲”、“辽1”和“辽3”5个早实核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开花物候期、孤雌生殖能力和花粉形状与大小等生殖特性。[结果]雄先型品种“绿岭”、“香玲”、“辽3”和“辽1”雄花花期(自雄花散粉初期至散粉末期)分别为14、16、11和12d,一般为12—16d,雌花花期(雌花开放初期至未花期)分别为9、9、11和8d,一般为8—11d;雌先型品种“绿旱”雄花花期一般为15~17d左右,雌花花期为10~12d。在所测定的不同早实核桃品种中“绿岭”的孤雌生殖率最高,为42.10%,“绿早”的孤雌生殖率最低,仅为11.64%;“绿早”和“辽3”的花粉生活力均在93.00%以上,“香玲”的花粉生活力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有生命力的花粉仅占62.72%。[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旱实核桃的生殖特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农19号和中农29号这2个品种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选取中农19号、中农29号两个黄瓜品种,研究其在果实发育期间果实的纵、横径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变化,以此为依据确定这两个品种的最佳采收期.[结果]中农19号、中农29号第5~10 d生长速度最快,果实纵、横径随时间增加逐渐变长变粗;瓜果内的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变化为:中农19号在第8d达到最高,随后又下降并趋于稳定;中农29号则是在第8d达到最高,后先下降又升高.中农19号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而中农20号则出现2次高峰.[结论]综合考虑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确定中农19号、中农29号均是在开花后8d为最佳的鲜食果实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樟子松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部位18种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萌发过程中种胚和胚乳的苯丙氨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胚乳内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的含量随萌发过程的延长都有下降的趋势,而种胚中,前者在萌发的第6d达到最大值,后者在萌发过程中持续增加。胚乳和种胚内的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在胚根突破种皮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