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完善有机栽培理论.为有机酿酒葡萄栽培的整枝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盆栽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条件下,赤霞珠4-5片叶短副梢净光合速率最高;主蔓从茎尖开始3-5叶位Pn就可以达到最大值(10.4μmol·m-2·s-1).但仅为短副梢最大值的50%.赤霞珠东侧叶片在早上8:00时Pn就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12.58μmol·m-2·s-1,但下降较快;朝南叶片上午11:00出现峰值(9.73gmol·m-2·s-1);西侧叶片在16:00虽然也出现峰值(7.59μmol·m-2·s-1),但只是南侧叶片峰值的72.6%.赤霞珠光饱和点(LSP)为97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31.9μmol·m-2·s-1.CO2对赤霞珠光合速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赤霞珠CO2补偿点(CCP)为56μL·L-1,CO2饱和点为1290μmol·m-2·s-1.  相似文献   

2.
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茶菜属(Isodon)植物多数含有二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和大萼香茶菜(I.macrocalyx)又是该属中常见的二种植物,本文比较了这两种香茶菜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大萼香茶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50±0.09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为17.2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1728μmol.m-2.s-1;香茶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59±0.19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为7.6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1700μmol.m-2.s-1;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均有比较明显的“光午休”现象,但是香茶菜的更为明显。两种香茶菜均属于耐阴植物,但是香茶菜,比大萼香茶菜更耐阴。经充分暗适应后的叶片叶绿素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大萼香茶菜的要大于香茶菜;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强变化的关系分析表明,大萼香茶菜的PSⅡ实际的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фpsII)、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化学猝灭系数要大于香茶菜,因此,香茶菜有相对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混生地被竹光合和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11种优良混生地被竹,比较不同竹种在同质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差异,以层次分析法评价高光效竹种,为进一步研究竹子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优良竹种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黄条金刚竹、铺地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14.00μmol·m-2·s-1以上,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的Pn仅为8.10μmol·m-2·s-1左右.(2)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和黄条金刚竹等的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相对较高,菲黄竹、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等相对较低.(3)黄条金刚竹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倭竹的光补偿点最高;白纹阴阳竹的光饱和点最低;白纹阴阳竹、菲白竹和倭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相对较大,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黄条金刚竹和阔叶箬竹相对较小.可见,在同质环境条件下,不同竹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光利用和光适应各有差别.综合评价显示,黄条金刚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等为高光效竹种,但竹种的光合生理差异还可能与长期环境选择、遗传进化及竹子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和无患子(Sa pindus mukorossi Gaerth.)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两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98 6以上,拟合效果良好;栾树和无患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10.69和6.68μmol·m-2 ·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526.62和1 439.22 μmol·m-2 ·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3.61和9.57 μmol·m-2 ·s-1,表明栾树的光合作用强于无患子,且两者对弱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都能利用很高的光强;栽培实践中需考虑密度,防止过密导致生长速率下降;栾树和无患子的CO2饱和点(CSP)分别为1 438.41和1 242.06 μmol·m-2·s-1,CO2补偿点(CCP)分别为65.45和70.64 μmol·m-2·s-1,高CSP意味着在全球CO2浓度不断升高的背景下,两者均能很好地应对,栾树较无患子有更宽的CO2利用范围,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399”植物微电活能对菜豆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喜温、需强光的蔬菜,光补偿点(LCP)为95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 810μmolm·m-2·s-1.CO2对菜豆光合速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CO2:浓度过低会抑制光合作用,菜豆CO2补偿点(CCP)为66μL·L-1.菜豆主蔓不同叶位光合速率差异较大,喷施"399"植物微电活能后,能提高菜豆的光合速率.选取中部6~10叶位的叶片,喷施"399"植物微电活能后测定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日变化上处理与对照叶片Pn的日交化趋势相同,都呈单峰曲线,但"399"处理比对照提高了14.5%.在相同光照、CO2浓度和温度下,喷施"399"后,促进叶片面积增大30.4%,提高光合速率9.9%,通过叶片和光合速率增大提高光能利用率48.5%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春季对武夷四照花的光合日变化进行测定,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光响应曲线,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多元方程。结果表明:武夷四照花叶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具有典型的光合"午睡"现象;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武夷四照花叶片Pn的主要因子;武夷四照花的光补偿点为26.02μmol photons·m-2·s-1,光饱和点为670.01μmol photons·m-2·s-1,补偿点、饱和点均较低,属于耐阴植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马蓝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了午休现象,而10月份未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7月份马蓝净光合速率总值明显低于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总值;光响应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289,光补偿点为21.66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77.438μmol·m-2·s-1;10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7,光补偿点为15.03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65.505μmol·m-2·s-1.因此,10月份比7月份更适宜马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光合、蒸腾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成林树种锐齿栎的光合、蒸腾作用日进程、CO2响应曲线、光响应曲线及其对CO2倍增的响应.结果表明:正常大气CO2浓度下,锐齿栎叶片的光补偿点为25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200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51 1;CO2倍增情况下,叶片的光补偿点下降为8μmol·m-2·s-1,光饱和点上升为1 800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69 6,饱和光强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121.CO2补偿点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狭叶坡垒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2007年8月上旬的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濒危植物狭叶坡垒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狭叶坡垒的光饱和点(LSP)约为1 366.67μmol.m-2.s-1,光补偿点(LCP)约为5.62μmol.m-2.s-1。狭叶坡垒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因子相同,与胞间CO2浓度(Ci)相反,Pn的午间降低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光照强度(PAR)是狭叶坡垒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光照不足,水分利用率(WUE)低,是造成其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青冈和木荷幼苗光合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常见的先锋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和顶极植物青冈(Quercus glauca)为材料,以pH5.6雨水为对照(CK),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pH分别为4.5,3.5,2.5的酸雨处理下,2种植物的先合作用一光响应特性.结果发现:在对照(CK)条件下,木荷和青冈的最大光合速率(Pn max)分别为6.1,6.14μmol/(m2·s),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48,0.035μmol/μmol,光补偿点(LCP)分别为21,45 μmol/(m2·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52,130 μmol/(m2·s),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0.57,1.60 μmol/(m2·s),二者的Pn max,AQY,LCP,LSP以及Rd均无显著差异.但一定程度的酸雨胁迫能显著降低两树种的Pn max,,使LCP和LSP显著升高,而对AQY无显著影响,但酸雨胁迫仅能使木荷的Rd显著升高而对青冈的Rd无影响,各酸雨处理两树种间的Pn max无显著差异,但木荷的AQY,LCP和Rd在一定酸雨处理下显著低于青冈,LSP高于青冈.总的看来,木荷的光和特征比青冈对酸雨胁迫表现出更强的忍耐性,可能增强其在群落演替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阜城杏梅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条件下对阜城杏梅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阜城杏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第一次高峰出现在9:00左右,Pn为17.5CO2μmol.m-2.s-1,第二次高峰出现在16:00左右,Pn为11.7 CO2μmol.m-2.s-1,13:00左右为最低值,Pn为7.9 CO2μmol.m-2.s-1,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Gs日变化与Pn日变化基本一致;Ci日变化曲线和Pn基本相反。其光饱和点为173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62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为0.0451;CO2补偿点为52μmol.mol-1,饱和点为982μmol.mol-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百合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切花生产期的光合特性,研究其冬季温室加温措施,提高百合切花质量,本文以OT百合品种‘Robinna’为试验材料,采用昼夜温度为15℃/1℃的低温环境,对供试材料进行持续15d的低温胁迫处理,并连续监测‘Robinna’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OT百合‘Robinna’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与25℃/15℃常温对照相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百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b升高,光饱和点(LSP)降低、光补偿点(LCP)升高,可利用的光强范围在逐渐变小,光补偿点从19.31μmol m-2s-1上升到49.97μmol m-2s-1,光饱和点从321.91μmol m-2s-1下降到268.63μmol m-2s-1。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表观量子效率(AQE)、饱和光合速率(Pmax)、线粒体呼吸速率(Rd)均持续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表明:百合叶片的基础荧光(F0)增大,从正常值的620.58上升到低温胁迫15d后的662.0,而PSⅡ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有所降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Robinna’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较少,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增加较少。特别是在低温胁迫3d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于平稳,变化不大。低温胁迫15d后常温培养2d,‘Robinna’各项光合生理指标均有所恢复,表明‘Robinn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光合组织结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可以较多用于光化学转化,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少,引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马蓝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马蓝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了午休现象,而10月份未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7月份马蓝净光合速率总值明显低于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总值;光响应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289,光补偿点为21.66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77.438μmol·m-2·s-1;10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7,光补偿点为15.03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65.505μmol·m-2·s-1,因此,10月份比7月份更适宜马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主要彩色树种光合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32-35,53
对合肥市两种主要彩色树种的光合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花叶夹竹桃和紫叶桃.结果表明:花叶夹竹桃的光饱和点约为13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2.47μmol·m-2·s-1,补偿点较低,饱和点高,属于阳性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有较宽的适应性;相关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该树种可在全光照条件下栽植,也可植于乔木林下或者是建筑旁的半阴环境下做背景树种.紫叶桃的光饱和点约为10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9.04μmol·m-2·s-1,补偿点较低,饱和点高,属于阳性植物,喜光但也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蒸腾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紫叶桃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用于多种环境,但在栽植的时候要注意为其提供合适的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野牡丹属的光合特性差异,促进本土野牡丹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以3种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毛稔、紫毛野牡丹)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光响应曲线及参数、CO2响应曲线及参数、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三者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5.222、23.167和24.27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93、760.222和783.632μmol·m-2·s-1,为阳生植物;野牡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最高,为6.620μmol·m-2·s-1,冬季低温会导致其出现光抑制现象;毛稔和紫毛野牡丹CO2饱和阶段的Pnmax高于光饱和阶段,表明毛稔和紫毛野牡丹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受CO2供应的限制。综合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利用效率(AQY)、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等指标,耐阴性由强到弱为野牡丹>毛稔>紫毛野牡丹。野牡丹、毛稔、紫毛野牡丹适宜在阳光充足环境下种植,例如向阳的山坡、林缘、路边;野牡丹还可种植在枝叶较为稀疏的乔木下层;此外,野牡丹对冬季自然低温敏感性较强,在南方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应对其进行适当的防寒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柴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91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773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38.618μmol·m-2·s-1.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表明它是一种较耐荫的植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5个葡萄品种光合能力,为其合理选(引)种和科学田间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瑞森、新郁、火焰无核、巨玫瑰和蓝宝石为试材,测定‘V’形架栽培模式下5个葡萄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趋势及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结果】5个葡萄品种Pn日变化中,克瑞森、新郁、巨玫瑰均有单峰,均呈上午高下午低的逐渐下降趋势,火焰无核和蓝宝石均有双峰,均呈因中午的高温和强光(气孔因素)而导致的“午休现象”,5个葡萄品种Pn日平均值分别为克瑞森(8.395±3.541)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μmol/(m2·s)。【结论】5个葡萄品种在于田县的光合适应性均比较好,其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克瑞森>火焰无核>蓝宝石>新郁>巨玫瑰。  相似文献   

18.
南疆陆地棉与海岛棉光合-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疆棉区主栽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5号及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吐絮期倒1叶、倒2叶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对不同光照强度(PPFD 0~3 200μmolphotonsm-2s-1)的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合-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陆地棉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高于海岛棉,而表观量子效率AQY低于海岛棉;随着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PPFD的增加,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直线上升。在PPFD低于1 000photonsm-2s-1的范围内,Pn、Pn/Ci、WUE呈上升的趋势,超过该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而Ci随PPFD的增加,先急剧下降再缓慢上升。这些说明在约全日照1/2左右光强以下时,随着PPFD的增加,光强对CO2、H2O气体交换、叶肉细胞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促进作用,超过一定光强之后,光合作用出现光饱和现象,WUE、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陆地棉除了初始荧光Fo较大以外,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都比海岛棉要低,而PSⅡ实际的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两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在吐絮期陆地棉对高光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强于海岛棉,而对低光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弱于海岛棉,棉花不同叶位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并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水培条件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忍冬扦插苗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E)等参数,研究忍冬扦插苗的光合参数对NaCl溶液的响应规律,探讨有利于忍冬扦插苗正常生长的适宜盐浓度。结果表明:低浓度Na Cl胁迫(≤0.3%)对忍冬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高浓度Na Cl胁迫(≥0.5%)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大。当NaCl浓度为0.1%时,忍冬植株表观量子效率值最大,且光照有效利用区间最大(8~1 379.5μmol·m-2·s-1),有利于忍冬扦插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4个引进栽培品种为试材,在冬季温室条件下,运用LI-6400XT光合系统测定仪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日变化品种Captain Reno、Tahiti为双峰曲线,Garnet Glow、Florex Gold为单峰曲线;4个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各不相同;Tahiti的LCP和LSP最大为77.0μmol/(m2·s)和1 149μmol/(m2·s);Tahiti光饱和点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AQY最小,为7.21μmol/(m2·s)和0.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