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扣蟹暂养和稻商品蟹育肥、稻蟹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并指出兴安盟稻渔综合种养应选择辽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既不是简单的"稻田养蟹",也不是"蟹池种稻",而是建立起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的多元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时,不仅注重"一水两用、  相似文献   

2.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黑龙江金海大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黑鱼泡水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蟹稻综合种养技术,积极发展有机蟹米生产,实现了渔农融合,蟹稻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稻渔立体种养在我国应用时间久,此种种养方式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鱼、虾、蟹等水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种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对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循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的稻鱼立体种养在天津市宝坻区已然深耕多年,现今已初步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优”农业,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高桥村朱永明的两块稻田(总面积2.58亩)进行稻、鱼、蟹立体种养配套技术试验,初见成效。获得亩产稻谷310.1公斤,成蟹29.07公斤和成鱼163.2公斤;三项产品的总产值19187.74元,扣除物耗成本,总毛利14163.74元,平均亩毛利5489.82元。现将种养配套技术总结如下:1 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1.1 稻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稻蟹生态高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蟹种养(在养殖蟹种的池塘内种植水稻),是一种在生态条件下利用稻蟹共生的原理,通过种养结合,在不影响蟹种产量的同时,又能增加水稻收益、确保水稻优质的有效种养模式。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崇明地区养殖蟹种有着独特的水域条件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23,(10):43-44
<正>稻蟹综合种养实质性就是生态农业,即同一环境(水体)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响水县黄圩镇茂成家庭农场,坚持不改变粮田性质,在同一块地里实施麦、稻、蟹共生互补,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一田“麦、稻、蟹”三丰收。现将2022年度稻、麦、蟹综合种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D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北方稻蟹共作)技术概述:稻蟹共作的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方式,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测土施肥、四周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增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崇明地区蟹稻种养的综合经济效益,发挥蟹塘的综合生态价值,探索蟹稻种养基础上的新型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笔者于2013年在崇明岛陈家镇地区进行了蟹、鳅、稻的立体综合种养试验,发挥了蟹种、泥鳅和水稻的各自生态位和综合优势,取得了较好成效。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蟹田6个,每个面积5亩,总面积30亩。蟹田均呈"回"字形,田埂高30厘米,在离田埂1米的周围开挖有宽3米、深50厘米的围沟。进排水口呈对角线排列,进水口设置60目尼龙筛绢。  相似文献   

11.
稻鱼麦萍立体种养效益高云南省保山市杏花办事处杏花四社李建昌,在自己的责任田上作文章,进行作物结构调整,开展立体生态农业,建立了稻、鱼、麦、萍立体种养高效生产模式,获得稻、鱼、麦、萍四丰收的好成绩。同时为农民找到了一条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理想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稻渔共作"是由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组成的互利共生复合生态农业系统,该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壤资源,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条件,其中"稻蟹共作"是根据稻蟹互利共生的原理发展形成的一种生态型种养技术。扣蟹是指是由蟹苗(大眼幼体)培育而成的性未成熟的一龄幼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扣蟹常见的养殖方式包括池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笔者在盱眙虾味稻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试验了一稻一虾一鱼(水稻+小龙虾+黑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基地概况基地总面积20公顷,其中虾稻共生面积13.33公顷。2020年6月,约有10.67公顷虾稻共生田块被用于开展一稻一虾一鱼立体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二、田间工程改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已发展为稻虾、稻蟹、稻渔、稻鳖等17种综合种养模式。为提升基层养殖户的种养水平,传播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实现养殖户"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高级培训会"在湖北荆州成功召开。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将水产养殖8位行业专家所作精彩报告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稻蟹共生培育蟹苗技术模式主要是利用种养结合、稻蟹共生互利的原则。蟹的粪便等代谢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水稻中的害虫作为河蟹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了肥料及农药的使用。稻蟹共生的生产结构,可将种植业引进养殖区,改变了单一的养殖结构,也改变了河蟹苗种需要从外地购买的现象,实现  相似文献   

16.
1989年4月-1990年12月进行了“畦稻沟鱼塍蕉(果)”立体种养组合模式试验,试验田面积896.68亩。验收面积889.88亩,其中稻鱼蕉立体种养面积472.S亩;稻鱼菜立体种养面积415.5亩;稻萍鱼立体种养面积1.88亩。收获水稻(两造稻谷)625545.2kg,平均亩产703kg;总产成鱼27511kg,平均亩产30.9kg;香蕉1.70459.2kg;甘蔗15133kg;各种瓜菜233942kg。总产值为793436.4元。试验证明这种立体种养组合模式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18.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代”农业,1995年我们利用本地区长江幼压资源条件,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熟圩朱永明的二块稻田(总面积258亩),开展了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试验,获得成功,亩产稻310.1公斤,成蟹29.07公斤,成鱼163.2公斤;三项产品的总产值1918774元,扣除物耗成本,总毛利14163.74元,亩均毛利5489.82元。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一)稻田的选择和条件稻田总面积258亩(其中:一号田1.58亩,二号田五亩),稻田靠近村庄,便于管理,田边为一条活水沟,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然灌方便…  相似文献   

19.
1鱼牧果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以鱼为主、综合经营的生产形式,即在池塘及周边陆地,实行一城鱼、一栏猪、一棚鸭、一排果、一堤草、一畦菜的综合生产。以每667mz水面计算,可年产鲜鱼500kg,肉猪2头,水果500kg,口产蛋鸭#0个,年纯收人2000元以上。2、稻鱼蟹综合种养技术是养殖业者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既种水稻,又养鱼蟹,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的日的O一般每667If产自50kg或蟹20kg,稻谷增收5%-10%,可增收500-2000元。该技术市场前景广阔,适用于农村的广大农户。3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即在小网箱中…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生态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将其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针对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以"稻-蟹"为主、模式较单一的问题,2015年泰州农科所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