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闸乡是太仓市蚕桑生产重点乡,现有桑园面积4150亩,全年饲养蚕种10318张,生产蚕茧390吨,茧款收入441万元,全年平均张产37.8公斤,养蚕农户平均收入3073元。该乡的蚕桑生产已多年持续稳产高产,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门路。  相似文献   

2.
<正> 兴化县钓鱼乡姚家村姚友众全家五人,两个劳动力,1983年春原承包2.19亩五年生桑园外,又承包了4.27亩新植桑园,同时退去了6.5亩粮田(口粮在年终由集体供给),成了蚕桑专业户。经过一年的管桑养蚕经营,2.19亩老桑,产茧765.5斤,茧款收入1512.51元,平均亩产茧349.5斤,茧款691.10元。另外,间作蚕豆收获152斤,计45.60元,全年每亩收入700元。4.27亩一年生桑园产茧125斤,茧款239.79元。每亩平均产茧29.3斤,茧款56.16元。  相似文献   

3.
萧山县盈丰乡新北迁户组有农户14户,桑园31亩。近几年来,在邻近乡村毁桑较严重的情况下,该组不仅未毁桑,还从外村承包3.45亩桑园,蚕茧连年稳产高产,1986年全年饲养蚕种147盒,产茧4964公斤,茧款收入21135元,平均每户产茧354.5公斤,茧款收入户均1509.6元. 该组蚕桑生产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除科学培桑外,在养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每户  相似文献   

4.
<正> 海安县沿口乡居湾村养蚕大户居子忠, 1989年承包的15.6亩桑田,养蚕47张,产茧2060.1公斤,平均张产茧43.8公斤,茧款收入23027.47元,张种产值489.94元,亩产茧132.06公斤,亩产值1476.12元。扣除化  相似文献   

5.
奉化县莼湖乡吴家埠村蚕桑专业户吴存良,以其精良的养蚕技术,创造了1983~1985年连续三年盒产超50公斤,盒值超200元的好成绩(表1)。其中1985年养蚕五期28盒,产茧1445公斤,茧款收入6472元,平均盒产50.7公斤,亩产茧183公斤,亩值817元。全家  相似文献   

6.
<正> 杜明志是盐亭县玉龙镇盘龙村六组的农民,全家四人,有两个劳动力,承包耕地六亩。1983年开始走发展蚕桑致富之路,六年来取得显著成效。1988年养蚕37张,产茧1098.3公斤,收入茧款9343.63元,人平茧款2335.91元,比1987年净增1848.41元,翻了2番多,蚕茧款收入占全家商品经济收入81%。  相似文献   

7.
<正> 蓬溪县下东乡青莲村四社农民申群孝,全家四口人,其中主劳2人,承包旱地10.7亩,现有间作桑园10.7亩,桑树6500株。95年春季养蚕8.5张,产茧302.6公斤,茧款收入3782.5元,单产35.6公斤;夏季养蚕8张,产茧291.2公斤,茧款收入2329.6元,单产36.4公斤;秋季养蚕9张,产茧337.5公斤,茧款收入2937.5元,单产37.5公斤;晚秋养蚕5张,产茧160.6公斤,茧款收入1314.9  相似文献   

8.
涪陵区李渡镇大堡村二组养蚕大户周治明,是在贫困荒地上依靠科技、通过勤劳,仅用三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户”.周一家3口人,承包耕地5.1亩.现有密植桑3.5亩、四边桑3000多株,良桑率达100%.1997年共养蚕16张,产茧600公斤,平均单产37.5公斤,收入7200元;共育小蚕361张,收入5054元,合计收入12254元,人平蚕桑收入4085元,蚕桑收入占整个农副产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蚕桑生产的高产栽培和优化饲养技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在虎头山乡茶圩里村周樟美户进行了试验。该户有4年生沙壤土桑园1.84亩和7年生菜地桑园0.28亩及相应的蚕室。周樟美全年饲养6期蚕,比一般农户增养一期晚秋蚕,饲养12盒蚕种,产茧449.45公斤,茧款收入2471.4元,拆合亩桑产茧210.02公斤,亩桑产值1154.86元。  相似文献   

10.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11.
<正> 射洪县北部山区的潼射乡北寨村4社樟树桠的穷山沟里,出了1名吨茧专业大户谢怀金。他家除爱人范国芳外,还有2女1男全家5口人,全是初中文化,承包耕地5亩,其中田0.8亩,有自留山和宽地埂计15亩。他开垦后全部栽成桑树,现已投产。1991年四季养蚕34张,产茧1089.7公斤,单产39.35公斤,养蚕收入9454.60元,张平产值278.07元,人平收入1890.90元,比三年前——1988年养蚕4张,产茧  相似文献   

12.
合理调整桑园布局积极发展规模经营海盐县农林局费斯文,周钧铭近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全县49239商专桑,92年总产茧4614吨,比91年增产827吨,增长ZI.8%。茧款收入4518万元。平均亩桑产茧93公斤,茧款收入917元。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正> 泰县蒋垛乡许乔村养蚕专业户申太宝全家6人,有劳力3人(其中1人在乡农机厂工作)。承包桑园9.98亩(成林桑1.5亩,1~2年桑8.48亩),85年共养蚕20.5张,产茧595公斤,茧款收入2180元,桑园间作收入1400多元,炕房、桑园养鸡收入3712元,蚕沙、残桑养猪养羊收入315元,全年收入7607元,人均收入1268元。申太宝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靠科学,综合利用:85年他在加强肥培管理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桑园内冬春间作蚕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250多元;夏秋间作黄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450多元;还利用部分老  相似文献   

14.
<正> 各地农村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不少效益高的种粮大户。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也为人们所重视。为此,我们于84年冬对炮车乡承包桑园在5亩以上的养蚕大户的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炮车乡承包桑园5亩以上的养蚕大户共有47户,占全乡总户数的5.5%;承包面积594.4亩,占全乡桑园总面积的28.4%;产茧61962斤,占全乡总产茧的20.3%;产值107776元,占全乡蚕茧总产值的16.7%;张  相似文献   

15.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正> 新建乡是宜兴县蚕桑生产的重点乡,有桑田2136亩,全年茧产占全县总茧量的18%左右。近年来,虽然乡村工业迅速崛起,但蚕桑这项传统副业,并没有下降,而在商品生产的洪流中,更勃发生机,进一步发展起来。全乡经济建设呈现了工业发展、粮食丰收、蚕桑兴旺的好势头。86年,该乡蚕茧总产166.2吨,比85年增长11%。茧款收入75.1万元,比85年增加10.1万元,增长15.4%。按投产桑田计算,平均每亩产茧100.5公斤,  相似文献   

17.
两户园地     
<正> 罗先锋:系南部县的第一个蚕桑专业大户。他敢于大胆承包养蚕致富。他家住南部县的碾垭乡11村8组,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力,有“小桑园”3.5亩。现有桑树2400株。他还包了邻近组户的零星桑叶来养蚕,1985年养蚕10张,收入茧款1615元,共育931张,收共育费5,586元,全年蚕桑收入7,201元,人平蚕桑收入2,400.33元。他家承包土地4.5亩,1985  相似文献   

18.
<正> 兴文县九丝城镇龙泉村坪丰组的姜芳琼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近几年来,她和丈夫一起积极投身于蚕桑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8年以前,她家栽有2亩桑园,年养蚕收入3000余元,成为龙泉村首屈一指的养蚕大户,1999年荣获宜宾市“双学双赛”活动“种植女能手”称号。2000年他又新建一步成园小桑园4亩,2001年采用地膜覆盖速生丰产技术放水田建成小桑园3.5亩,同时加强原有桑的管护,全年共养蚕4张,产茧200公斤,茧款收入2200元,共  相似文献   

19.
<正> 邛崃市战斗乡肖建昌全家3人承包荒地50亩,91年用38亩栽成桑园,92年养蚕27张,收入8910元;93年养蚕40张,收入13400元;94年共计养蚕66张,单产35公斤,产茧2310公斤,收入3.9万元;共育小蚕800张,收入1.2万元,共计收入5.1万元,实现全家人平收入1.7万元。计划95年养蚕100张,单产35公斤,产茧3500公斤,收入6万  相似文献   

20.
<正> 蓬安县河舒镇3村11社蚕桑专业大户陈泽勋1988年他家共有投产桑12600株,全年养蚕33.5盒,总产茧1166.7公斤,平均单产茧34.8公斤,茧款收入10825.9元。全年共育小蚕55盒,收共育服务费440元,桑园套作收入2980元,出售良桑穗条5000公斤,收入2000元,全年蚕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