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区接卵测产试验表明,荻蛀茎夜蛾(Sesamia sp.)卵块密度与校正损失率之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卵块密度(x)与校正损失率(y)的回归式为(y)=0.2713x0.9529 r=0.9955**,计算经济阈值为每亩30块卵,以防治收益超过防治费用1倍计,防治标准应定为每亩60块卵,达到这个标准的田块,于卵孵始盛期喷撒25%杀虫双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植物保护学报》1966,5(1):41-49
在四川东部地区,中期测报以期距法较为实用。短期测报应按稻型、品种、移栽期、生育期以及田间蛾卵密度和卵块孵化进度进行。处于分蘗期的双季晚稻和分蘗末期的一季晚稻,亩卵块在100块以上,即可列为防治对象田,根据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确定防治次数和适期。較为簡化的防治标准是初見“新枯心”时施第一次药,以后根据卵块密度酌情再施一次,可将枯心率压低至1%以下。药剂治螟应掌握时間标准(即卵孵进度)及数量标准(卵块密度或侵入幼虫密度)职确定施药适期和次数。每亩用6%六六六1.5—2斤泼苗或撒毒土均可,但須有1—2寸的水层深度。  相似文献   

3.
水稻分蘖期三化螟药剂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粳稻分蘖期分别接入三化螟卵量100-400块/亩的试验小区,测定结果:为害株率2.26%-9.02%、减产率1.92%—6.55%。平均每个卵块存活幼虫28.75±2.44头、损失稻谷59.11±1.63g。卵块密度、存活虫量与为害丛、株率及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允许密度120-140块卵/亩,防治指标90-110块卵/亩,比原指标明显放宽。  相似文献   

4.
根据1962—1964年北京地区12块春播玉米地心叶期卵和卵虫(第一代)成活率資料,并参考国内对螟害与玉米产量損失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春玉米上因玉米螟为害而造成的产量損夫估計方法和药剂防治的参考指标。心叶期卵的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57.4±2.9%,卵块的脫落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幼虫期的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5.64±0.89%。这两个平均成活率的变異系数都比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百株着卵量与成长幼虫数是相关的。故可职利用卵和幼虫的平均成活率由着卵密度来估計成长幼虫密度。心叶期卵和幼虫的合計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3.4±0.51%。在95%可靠性时的置信区間为3.4±1.173%,卵块的平均粒数为31.7粒。若职单株平均一虫所造成的产量損失率为5%計,可用丁式来估計产量損失: 产量損失%=[(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数×31.7)×(0.034±0.012)]×0.05 在經济核算士,作者初步認为职損失率1.5%作为防治标准比較合适。以此推算,欲达到这一損失率,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应为28块(用平均成活率計算)至21块(用成活率上界計算)。一般可定为24块。根据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数与累計着卵株百分率或百株高峯卵块数之間存在的相关,百株累計24块卵,相当于累計着卵株率28%,或百株高峯卵块6块。在实践上就可以用它們作为心叶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主要害虫,受其为害的玉米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国内对该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多,吴维均等(1965)提出春玉米心叶期百株累计卵块为24块或百株高峰卵块6块为心叶期玉米螟的防治指标;陆锡康等(1987)提出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卵高峰期百株卵量2块;顾成玉等(1987)根据卵量与幼虫和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一代区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  相似文献   

6.
高明昌 《植物保护》1995,21(1):49-50
三化螟防治效果的变化高明昌(安微省芜湖病虫测报中心站241002)本文根据历年测报资料汇编中三化螟多年第二~三代田间卵块密度和螟害率数据,提出以卵块密度与对应防治后螟害率间的比值变化,表达防治效果的相对变化。定义:百卵螟害率=防治后螟害率(%)÷每亩...  相似文献   

7.
陈修会 《植物保护》1990,16(5):50-50
1986至1989年,我们引进松毛虫赤眼蜂,在蒙阴、临沐石门两处园艺场进行防治示范,放蜂面积1580亩,效果良好。 苹小卷叶蛾 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至第一代卵期(6月上中旬)放蜂,每隔5—6天放1次,共放4次,平均每次每亩34776头。据在蒙阴调查卵块寄生率100%,卵粒寄生率94.6%,“苹小”虫果率平均为0.7%。(对照区为10.8%),虫口残留密度由每株29.7头压低到4.2头。  相似文献   

8.
连作晚稻三化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三化螟幼虫在晚梗稻分蘖、圆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为害株数、为害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有密切关系,为害丛、株增长呈S型曲线。分蘖期、孕穗—破口期引起丛、株为害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显著相关,每个卵块损失稻谷分别为59.11±2.99g、74.58±3.31g。考种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三化螟经济允许卵块密度为:分蘖期130—150块/666.7m~2,孕穗—破口期100—120块/666.7m~2;防治指标:分蘖期100—110块/666.7m~2,为害团50—60个/666.7m~2,丛为害率2.0%—3.0%,株为害率1.0%—1.5%。  相似文献   

9.
掌握三化螟田间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 ,对于找准防治对象田 ,准确把握防治时机 ,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据笔者经验 ,未孵化卵块外形似半边发霉黄豆 ,饱满隆起。外被淡褐色茸毛 ,毛色不均匀 ,中间色浓 ,四周色淡 ,或整块卵色浓淡不均。掀开茸毛卵盖 ,卵粒乳白或白色 ,堆成馒头状 ,以手挤压 ,有淡黄色液射出 ,粘稠 ,闻之有微腥味。卵块与稻叶粘得牢固 ,不易脱落。已孵化卵块干缩不饱满 ,中间凹陷。茸毛褪色 ,毛色趋于一致 ,淡黄色。有卵壳没有卵液。卵块黑色 ,用手挤之无液射出 ,不粘手 ,卵块易从稻叶上脱落。粘有卵块的稻叶背面有 2~ 4个…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对松毛虫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分别于7月30日和8月10日两次放蜂防治松毛虫,第二次放蜂后10d分别调查卵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块剂50、60、70块/667m2三种放蜂密度防治松毛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卵寄生率分别为78.8%、75.3%、90.1%,虫口防效达89.1%、84.6%9、1.6%。从经济成本预算,每亩放蜂50块,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才土 《植物保护》1985,11(2):19-19
作者于1982年进行了二化螟不同卵块密度的为害、损失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简报如下,供参考。 试验方法 小区处理 种早、晚稻各一坵,分别作一、三代为害、损失试验。小区面积0.02亩,早稻每小区540丛,每丛8—10株。晚稻每小区384丛,每丛4—5株。小区卵量分别0、1、2、4、8、16块,相当于每亩卵量是:0、50、100、200、400、800块,重复六次,随  相似文献   

12.
禹云裘 《植物保护》1984,10(1):23-24
螟卵啮小蜂(Tetrastichus schoenobiiFerr.)是热带性昆虫,但适应性强,广为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南自印尼爪哇(西伯雷贝斯区)起,迄我国安徽安庆止(约自南纬7°至北纬31°)。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均有发生。它是三化螟卵的重要寄生蜂,能寄生于卵块里层,具寄生和捕食双重作用。在自然界的寄生率后期较高,为控制晚稻螟害的重要因素。据报导,广东海南岛崖县、陵水等县,第三代三化螟卵块每亩达一万块以上,即使不用药,螟害  相似文献   

13.
花生根结线虫病产量损失估计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2年采用池栽与田间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结线虫的为害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土壤中线虫初始密度的对数值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及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曲线;而病情指数、收获前土壤中的线虫密度与花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得出防治指标为:中等产量水平的田块中播种前每kg土壤中含有侵染期幼虫和卵31.14条(粒)。  相似文献   

14.
棉田玉米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玉米螟卵量与棉花被害株、被害铃关系的研究以及被害所造成产量损失的调查,根据经济阈值推算出以百株卵量表示的防治指标。玉米螟卵量(x)与被害株数(y)、被害铃数(n)呈正相关,关系式第1代为:y=1.49x-0.22,第2代为:y=3.47x+0.21,第3代为:n=3.25x+1.2。被害株损失青铃数,第1代为4.36±0.55只,第2代为3.41±0.30只。但与受害株相邻的健株铃数多于一般健株。用药一次每亩成本150元,防治效果为70%,推算出的防治指标为:第1代百株卵量2.2~2.8块,第2代0.9~1.1块,第3代3.1块。经多点大田验证,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赤眼蜂防治荻芦茎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禾草螟(Chilo hyrax)和芦禾草螟(C.lutellus Mostchuleky)等茎螟是洞庭湖区为害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大害虫。从1984年起利用赤跟蜂防治这类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表明,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尤其适于苇田生态环境。初次放蜂的苇田,于棘禾草螟第一代始盛卵期、盛卵期和盛卵末期3次放蜂效果最好。亩放蜂量5—6万头,盛卵期放蜂量应占全部放蜂量的三分之二。放蜂点距离以10米为宜。连续放蜂2—3年后,亩释放量可缩减至3—4万头。  相似文献   

16.
使用平腹小蜂不同放蜂密度防治荔枝蝽,放蜂后调查卵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田间两种放蜂密度防治荔枝蝽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卵块寄生率达81.82%~100%,卵粒寄生率达80.82%~91.24%,虫口防效达16%~94.33%.从经济成本预算,每株放蜂600头,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香港地区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8年在香港连续3年利用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1996年4月调查,放蜂的3个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分别达80.00%、89.57%和90.00%,卵粒寄生率分别为81.81%、68.72%和89.16%;而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仅分别为16.67%和17.07%。1998年5月调查,放蜂的各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也分别高达87.50%和87.96%。同时,果园虫口密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将人工饲养的玉米螟卵按4、8、16块/株3个处理分别固定在网罩内的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上,然后每网罩分别引入供试赤眼蜂20头,24 h后更换玉米螟卵块,连续3 d。7 d后调查供寄生的玉米螟卵被寄生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在半自然条件下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虽寄生能力高于其他供试品系,但到第2、3天明显降低;玉米螟赤眼蜂北京6-2-2品系每天均维持一个较平稳的寄生能力,产卵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比较分散,并在第2、3天显示出比其他品系较高的寄生潜能。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的卵块寄生数量可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品系则在各处理密度下,寄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从卵粒寄生率看,广赤眼蜂伊朗1-1和吉林1-2两个品系的寄生数量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其他品系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或卵自然寄生率时,常用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两个指标。卵块寄生率调查速度快,适合大面积、多处理的效果调查对比,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但其缺点是不能确切反映实际寄生情况。卵粒寄生率是确切的寄生指标,但田间调查速度慢,工效低,不适合大面积的、群众性的调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分析了(1974~1977年)连续四年在河南省兰考县各公社调查的资料,发现卵块寄生率与卵粒寄生率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用卵块寄生率估计卵粒寄生率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9年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田间监测时,其覆毛卵块易与绒茧蜂茧块混淆。本文利用数码显微系统(VHX-6000,KEYENCE)对草地贪夜蛾覆毛卵块和绒茧蜂茧块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描述,发现两者在颜色、质地、形状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掌握这些区别特征,有利于提升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的调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