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哲贤 《新农村》2006,(6):17-17
1·蜂种选育蜜蜂和其他饲养动物一样,经过不断选育,可使某些优良性能显现出来。目前,在养蜂生产中也已选育出产浆、产蜜量高且耐寒的优良品种,如平湖浆蜂、萧山浆蜂等。普通意蜂每框1次可产浆50克左右,高产浆蜂每框可产浆150克以上。蜂农可通过邮购蜂王换种。2·饲养强群强群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王浆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蜂王浆已成为广大养蜂者,特别是定地养蜂者的主要经济收入。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在郑州地区达到每群蜂年产王浆2.1公斤的目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于下。l 饲养强群 常年饲养强群,实际上也就增长了产浆期,产浆期长短是影响王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单框取浆的蜂群,每群有10~12足框蜂已够用。对二框取浆的蜂群可达到15~16足框蜂。同时饲养强群可以  相似文献   

3.
蜂王浆是一种高级医疗保健药品,也是养蜂生产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如何提高蜂王浆的产量,乃是每个养蜂者关心的问题。 1.饲养强群,提前生产王浆:在蜂群中只有出房7至15日龄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但这些分泌王浆的幼蜂却只占整个蜂群的6%~8%,有15脾蜂以上的强群(大约3万只蜂)才会有2千多只泌浆幼蜂,3天一个周期,每次可取浆20至30克。如果只有10脾蜂的中等群,每次只能取浆10克左右,因此只有强群才能实现王浆高产。养强群应从秋繁着手,秋繁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来年如有4脾足蜂参加  相似文献   

4.
德江县养蜂历史悠久,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养蜂的习惯,全县存栏蜂8550群,其中意蜂5600群,是贵州省养蜂大县之一.2011~2013年元月通过实施《意蜂蜜浆高产蜂种适用技术推广》星火计划项目,集成“四化”意蜂高效养殖技术,群均单产蜂蜜41.21kg,王浆5.09kg,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5.1%、15.2%,到2013年底,全县年产蜜250.58t、王浆34.88t、蜂花粉32.2t、蜂蜡156t,实现产值1615.86万元;养蜂效益显著,使部分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笔者将“四化”意蜂高效养殖技术介绍于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浆生产是养蜂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养蜂采取最低投入获得最大利润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的配套技术。①增长产浆期,每年从4月1日到8月30日5个月;②使用高产全塑台基条;③因群定台;④选育和饲养高产蜂种;③奖励饲喂,保证生产有足够的蜜粉;⑥王浆生产工厂化;⑦调整移浆取浆时间;⑧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转地饲养;⑨提高蜂群管理和产浆操作水平等,使王浆产量由1989年的每年每箱0.5kg,增加到  相似文献   

6.
平湖蜂种飞往美国埃特俄州浙江省平湖县农林局杨明我市农民高级技师、著名养蜂专业户王进与周良礼,经过二十多年的定向选育,培育成的平湖王浆高产蜂种,经中国蜜蜂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和本省的22个重点养蜂县、市,进行对比试验数据汇总结果,平湖蜂种的王浆增产83...  相似文献   

7.
1.饲养强蜂蜂群中只有出房7~15日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幼蜂约占每群蜂数的6%~8%,15脾蜂以上的强群约有2000多只泌浆幼蜂。生产王浆以3天一个周期,每次可取王浆20~30克,如只有10脾蜂的中等群,每次则只可以取王浆10克左右,因而强群是王浆高产的基本条件。养强蜂群应从秋季繁殖抓起,秋繁的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春繁如为4脾足蜂参加繁殖,至3月中旬即可组织生产强群,提前半个月生产王浆。能够常年保持强群不衰,王浆生产可延至10月中旬,比一般蜂  相似文献   

8.
浙农大A系意蜂王浆高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王浆高产为主要特征的浙农大A系意峰20群,通过1年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运用适合浙农大A系意蜂的多项生产技术,全年共产王浆154.1kg,平均每群产浆7.7 kg,刷新了国内外王浆高产记录;同时,生产蜂蜜950 kg,平均每群47.5 kg;花粉35 kg,平均每群1.75 kg;蜂蜡17 kg,平均每群0.85 kg;蜂群发展到60群,增加了2倍。全年群均创利739.1元,创造了我国群均效益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具有有三千多年的养蜂历史。十四世纪就已经出现饲养中蜂的专业户。解放后,我国养蜂生产蓬勃发展。现蜂群数量达到600万群,其中意蜂约占2/3,中蜂约占1/3,此外尚有少量卡尼鄂拉蜜蜂和高加索蜜蜂。现年产蜂蜜10万吨;王浆300余吨。就我们这样一个有10亿人口的国家,以年产蜜10万吨行,全国每人平均只有100克,这远不能满足医药、食品、轻工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国虽是养蜂古国,但今天在养蜂科学技术某些领域还是落后的,迫切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蜜蜂蛹病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  相似文献   

11.
蜂王浆简称王浆,是蜂王、幼龄工蜂和雄蜂幼虫的高级食粮。随着国内外人们对王浆药理及营养作用的不断深化,主浆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补品,需求量随之不断增大,王浆收入也成为养蜂尤其是定地养蜂的主要收入。因此,探索在不影响蜂儿培育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挖掘蜜蜂  相似文献   

12.
李建科  张兰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632-2636
 【目的】比较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浆蜂)与原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原种意大利蜜蜂)工蜂卵期3 d发育阶段蛋白质组。【方法】采用双向电泳的方法比较两个蜂种卵期发育蛋白质组。【结果】结果显示,两个蜂种卵期3 d所得6张胶图检测到的蛋白点均具有相同的分子量与等电点范围,分子量范围为11.00~94.00 kD,等电点范围为3.40~8.60。在工蜂卵3 d的发育过程中,浆蜂分别检测到502、523和516个蛋白点,而原种意大利蜜蜂分别检测到349、361和354个蛋白点。同时,卵期3天发育过程中,两个蜂种分别检测到180、151和197个共有的表达蛋白。此外,浆蜂还检测到322、372和319个特有蛋白,而原种意大利蜜蜂也分别检测到169、210、157个特有蛋白,这些蛋白90%以上都是低表达量蛋白。【结论】在工蜂胚胎发育过程中,浆蜂有更多的基因参与表达调控,特有蛋白可能与调节王浆产量相关的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 养蜂生产基本情况 全世界约有蜜蜂5,000万群,年产蜂蜜60余万吨,蜂蜡2万吨。除去蜂蜜,蜂蜡、蜂毒这些传统产品以外,本世纪50年代以来,还生产了王浆、蜂胶、花粉等新产品。 蜜蜂原产于旧大陆,亚欧非三洲的蜂群占世界蜂群总数的80%以上,其中欧州包括苏联有蜜蜂2,300万群,非州1,200万群,亚州800万群。新大陆的蜜蜂,是在17世纪以后由  相似文献   

14.
养蜂投资少,技术易学,见效快,收益大;既可专业经营,也可业余饲养,只要当地有蜜粉源植物,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就可以饲养。养一群蜂可盈利100~300元,年纯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一、办蜂场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蜜粉源。安源植物是养蜂最主要的条件。首先要求蜂场5公里范围内1年中要有1种以上、面积较大的主要蜜源植物,辅助蜜源(即零散杂花)也应较多,使蜜蜂在春季、夏季、秋季有花可采,不需大量饲喂。如果本地只有辅助蜜源而没有主要安源,蜂场通过转地,可采集到主要蜜源,这样的地方,也可以养蜂或办蜂场。2.应准备的蜂具。养蜂生产多是手工操作。用具有蜂箱、摇蜜机、割蜜刀、起刮刀、蜂帽、蜂帚、巢框、巢础、移虫针、脱粉片、取浆笔等。3.掌握养蜂技术。养蜂是技术性较强的副业生产,应掌握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积累一些既不违背蜜蜂生活习性,又能与当地条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二、蜂群的选购与蜂场规模1.确定和引进蜂种。选择饲养蜂种要“因地制宜”。气候严寒的地区,宜饲养越冬性能好、耐寒的蜜蜂品种,如喀蜂、东北黑蜂或以它们为母本的杂交蜂。长江以南地区,宜饲养耐热、越夏性能良好的蜂种,如意大利峰或以意蜂为母本的杂交蜂种。广...  相似文献   

15.
在同等蜜源、气候条件下 ,秋末冬初养蜂 ,有的养蜂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高产 ,有的不仅毫无收获 ,甚至还要喂糖 ,造成两种结果的原因是技术管理的问题。现将秋末冬初蜂群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供养蜂者参考。1 预防盗蜂发生秋冬之交 ,盗蜂最易发生 ,稍不小心 ,便会引起蜜蜂互盗  相似文献   

16.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8.4%~10.0%。由以上结果,作者提出: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17.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 ,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 ,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 ,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 .结果表明 :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 ,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 8.4 %~ 10 .0 % .由以上结果 ,作者提出 :在养蜂生产中 ,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工蜂幼虫发育期蛋白质的组成及功能,以探明其发育机理,为阐明该蜂种王浆高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法对王浆高产蜜蜂2,4,6日龄的工蜂幼虫进行蛋白质组分析,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种类、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质量等信息,并通过质谱分析、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蛋白。【结果】在2,4和6日龄的浆蜂工蜂幼虫中分别检测到262,418,194个蛋白,利用质谱技术鉴定的48个浆蜂工蜂幼虫发育期高丰度蛋白中有22个蛋白被鉴定出来,它们均属于蜜蜂数据库。与营养相关的蛋白有5个MRJP2、3个MRJP3和1个LSP2,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包括Arginine kinase、Aldehyde dehydrogenase、Eno-lase、Phosphoglycerate mutase、ATP synthase alpha subunit和ATP synthase,3个热激蛋白分别是HSP 60、HSC 70-3和HSP 8,4个与氨基酸、脂肪酸、幼虫生长和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分别是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maginal discgrowth factor、lethal Band-7-prohibitin和Ornithine aminotransferase。【结论】王浆高产蜜蜂幼虫的发育过程有大量基因参与表达和调控,是一个复杂而动态有序的过程;在王浆高产蜜蜂幼虫发育期,与物质能量代谢及脂肪酸、氨基酸代谢相关的蛋白表达上调,说明幼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能量,新陈代谢逐渐旺盛;持续表达的热激蛋白对减轻逆境胁迫引起的伤害起到一定作用,保证了王浆高产蜜蜂幼虫发育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蜂业发展现状 1.蜜蜂品种繁昌县早期饲养的蜂种为中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进意蜂,明显地提高了蜜浆产量.目前84户蜂农中,68户饲养浙农1号,11户饲养吉林松冈1号,5户饲养萧山蜂王.由于萧山王、平湖王惰性大、盗性强而逐步被淘汰,松冈1号蜂王因产蜜量高被转地养蜂者喜爱(我县目前转地养蜂者大部分只取蜜,取浆很少),蜜浆双高产浙农1号是我县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两个意蜂品种及其杂交子代间的形态特征差异和杂种优势情况,为进一步探究两个意蜂品系杂交子代的生产性能和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意大利蜜蜂王浆高产蜂种、美意蜂种及其正交、反交子代4个类型共12群蜜蜂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共测定40个形态指标,计算杂种优势率,同时进行相关的因素分析、区辨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20个与意蜂体型大小相关的形态特征指标中,王浆高产蜂种有15个指标高于美意蜂种,反交子代中有17个指标高于正交子代;在8个与意蜂体色相关的形态特征指标中,王浆高产蜂种的色度平均值比美意蜂种的高,而反交子代的色度平均值比正交子代的低;在9个与生产力相关的形态特征指标方面,反交子代较正交子代更具杂种优势。4个类型意蜂品种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的总变异系数为53.291%,主要是与体型大小有关的特征指标;区辨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子代、反交子代与王浆高产蜂种基本聚在一起,美意蜂种则相对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交子代与王浆高产蜂种、美意蜂种聚为一个分支,而正交子代单独为一个分支。【结论】蜜蜂亲本相同,但杂交组配方法不同,其后代的形态特征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