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针对提孜那甫河道含沙量高、枢纽所在河段河曲发育等特点,枢纽设计确定了"利用河势,稳定主槽"的指导思想,依据水沙运动理论和当地实际条件选择枢纽位置,并采用一岸集中引水、另一岸用过河涵洞输水的布置方案。枢纽工程自1997年通水以来,运行安全,取水防沙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多泥沙游荡性河道上引水枢纽工程的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2.
在乌鲁木齐市石墩子山水厂取水枢纽工程中,由于洪水期或乌拉泊水库冲沙时,水中含沙量较大,且泥沙粒径较小,若采用自然沉沙,要求工程中沉沙池的长度较长,由于受场址地形条件限制,沉沙池达不到设计长度,且水厂要求取水枢纽处出池水中的泥沙含量小于2 000 mg/L,经过方案技术、经济、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采用斜管沉沙池方案进行工程设计。主要就斜管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优缺点、适用条件、工程设计及注意事项和建成后的沉沙效率进行了叙述和论证。自2001年8月建成至今,斜管沉沙池运行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管理方便,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在各种规模的水厂以及老沉淀池的改扩建和挖潜设计中都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石墩子山水厂取水枢纽工程中,由于洪水期或乌拉泊水库冲沙时,水中含沙量较大,且泥沙粒径较小,若采用自然沉沙,要求工程中沉沙池的长度较长,由于受场址地形条件限制,沉沙池达不到设计长度,且水厂要求取水枢纽处出池水中的泥沙含量小于2000mg/L,经过方案技术、经济、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采用斜管沉沙池方案进行工程设计。就斜管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优缺点、适用条件、工程设计及注意事项和建成后的沉沙效率进行了叙述和论证。自2001年8月建成至今,结果表明:斜管沉沙池运行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管理方便,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在各种规模的水厂以及老沉淀池的改扩建和挖潜设计中都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行9年来,取水口及进水隧洞、泵站前池有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工程泥沙淤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河段河势变化和取水口工程不合理的布局是泥沙严重淤积的2大主要原因,通过稳定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改造2大主要措施来减小进沙、保证安全取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此外,加强取水口上下游河段地形的监测,开展河床演变分析和进行全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水隧洞和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及运行规律,为今后研究河床及水沙条件变化下取水工程安全取水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巧家县幸福堰引水工程的建设中,为了解决取水防沙问题,首先通过方案比较,决定采用引泉水、截取地下渗流,建双箱式暗涵输水跨河的方案。该方案既可取泉水,又可取河床下的渗流水,根本杜绝了泥沙和污物的淤积和堵塞,提高了供水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大龙洞水库放水塔改建中对表层取水结构方案的拟定过程,分析了各方案的特点, 进行了方案比较和采用方案的最后确定。详细阐明了采用方案的取水结构的构造、组成和特点,分析了该结构的取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泵站枢纽是平原水库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筑物,其布置形式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入和效益的发挥。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原水库建设的实践,分析了泵站枢纽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泵站枢纽布置方案,经南堤水库几年运用表明工程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使得库区水位的变幅一般都在30m以上,因而沿岸的取水泵站都将面临着大变幅水位情况下取水方式和机组选型等问题。本文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大变幅水位水源泵站的取水方式及机组选型,其中包括各种取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机组的运行方式和装置型式,提出对扬程进行分段,以适应水位变幅时机组的运行要求。最后,以三峡库区某供水工程为例,说明了机组的选型过程,分析了不同的运行工况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乐都、民和县下北山地区五乡人畜饮水工程是湟水中下游山区最大的一处人畜饮水工程,也是一项重要扶贫工程。该项目供水范围广、人口多,跨乡又跨县,存在新建、维修、扩建、改建和多源取水等问题,且水源问题十分突出。依照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对项目区取水水源进行了论证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灌溉取水口位置选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取水枢纽的形式、灌溉部门的地理位置、河流的平面形态、河床与河岸的稳定性、交通运输、通讯及施工场地等,为合理选择取水口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灌区渠系可开发的水资源有31.04万kW。截止1989年底,已建成小水电站437处,总装机容量11.57kW。据调查,在部分已投产的小水电工程中,曾因在防洪问题上考虑不周,发生了汛期溃堤,冲毁农田和民房的事故。一、灌区渠系电站取水枢纽防洪标准在80年代之前,都江堰灌区渠系电站工程设计等级标准,主要是参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山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PLC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取水配水控制中的应用,包括取水配水系统构思,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以及软件设计。采用上位机结合PLC的方案,通过RS-232C相互传输数据,实现了对取水配水的自动控制,提高了取水配水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工程、枢纽工程、输水管网、灌水器等四部分。要想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延长工程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关键是要正确使用及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微灌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根据它的组成逐步进行的,具体如下:一、水源工程1·水源工程建筑物有地下取水、河渠取水、塘库取水等多种形式,保持这些水源工程建筑物的完好,运行可靠,确保设计用水的要求,是水源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2·对泵站、蓄水池等工程应经常维修养护,每年非灌溉季节应进行年修,保持工程完好。对蓄水池沉积的泥沙等污物应定期排除洗刷。开敞式蓄水池的静水中藻类易…  相似文献   

14.
山区河流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充分考虑取水建筑物的引水防沙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因此,从山区河流的特点出发,在介绍取水建筑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工程实例和运用情况提出工程改进措施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国内外取水建筑物的研究现状,探讨山区河流取水建筑物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山区的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困难,为提高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而开展小型、微型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必然选择。对近几十年来,日本研究开发的结构各异、类型多样的山溪取水工程的取水方式进行了介绍,对广泛应用于日本山区多沙性河流的栏栅式取水工程的结构特征与取水特点,以及由栏栅式取水工程群与蓄水池(水库)构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综合评述,为我国同类型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历史上长江与洞庭湖的复杂关系及治理过程,提出三峡枢纽修建后根治洞庭湖的设想和水利、交通等的具体布署方案,并描述了洞庭湖根治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内林引水水质污染调查及治理对策林闽澄(福建省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管理处龙海市363107)[关键词]水质污染,水质评价,治理对策.!间回的担出福建省龙海市步文内林引水工程建于1956年,位于漳州市东郊步文镇。取水水源为九龙江北溪.设计引水流量8m‘/s...  相似文献   

18.
水泊渡水库枢纽工程是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的水源工程,主要任务是灌溉、供水及人畜饮水。库首右岸岩溶发育,经坝线、坝型和各建筑物方案比较后确定枢纽布置,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对大坝、溢洪道、库首防渗帷幕灌浆及导流建筑物等进行了优化,充分利用溢洪道开挖料上坝,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9.
三峡枢纽修建后对洞庭湖治理方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历史上长江与洞庭湖的复杂关系及治理过程,提出三峡枢纽修建后根治洞庭的设想和水利、交通等的具体布置方案,并描述了洞庭湖根治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水口一般布置在河流上游源头地区,水源多数采用浅层地表水,取水方式为自流引水。乐都县蒲台乡新庄湾等九村农村饮水工程是湟水中下游南岸山区较大的一处农村饮水工程,在青海东部有一定代表性。该项目供水范围广、人口多,存在多源取水的问题。水量能否满足供水要求,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依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施行)SL/Z322-2005》中有关要求,对项目区取水水源进行了论证。同时也为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其他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分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