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流体动力学计算分析软件FLUENT6.0对换热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速度场、温度场及换热器截面上的压力场进行了分析。对换热器热效率仿真表明,该换热器能够满足车载裂解器对热量的需求,尾气释放的热量主要用于裂解甲醇,基本满足了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重(TG)及微商热重(DTG)法研究了6种常见植物油的热氧化特性,分析了不同温控程序对质量变化曲线的影响,通过微商热重曲线确定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氧化起始温度(T_(on))和氧化峰值温度(T_p),结合OzawaFlynn-Wall等转化率法对油脂的氧化动力学特性进行推导,并对油脂热氧化特性与其甘油三酯组成与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T_(on)和T_p均随之升高且T_p变化更为敏感;植物油的热力学特性与其甘三酯组成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T_(on)及T_(on)处活化能与高饱和度甘三酯呈正相关而与高不饱和度甘三酯呈负相关,T_p及T_p处活化能与各组分间具有相似的关系但相关性略有减弱,具体相关性与甘油骨架上脂肪酸链的种类有关。热重分析法所需样品微量、操作快捷、灵敏度高,在油脂加工及质量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车用柴油机电控单元(以下简称ECU)进行准确的热仿真分析,针对某国产柴油机ECU,研究了在热仿真分析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元器件功耗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试验测试、软件仿真和估算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利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元器件的功耗数据。这些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元器件的功耗计算。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ANSYS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模型建立和公式计算,在确定热分析模型后,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温度场进行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制动器热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盘式制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从开始到完全制动过程中的转速及制动液压力的非线性变化,利用ABAQUS中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模拟了制动过程中的温度、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对某车型汽车发动机舱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车发动机舱冷却模块和进气格栅组成的"前舱"回流现象明显,热源局部高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布置密封导流通道、冷却模块倾斜5°、冷却风扇中置及采用双冷却风扇4种优化方案,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在进气格栅与冷却模块之间增加密封导流通道,空气流量提高明显,经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平均提高了10%以上,经过中冷器的空气流量平均提高了50%以上,有效改善了原车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对螺旋锥齿轮啮合方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底向上”的实体建模方法和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元,建立其三齿的有限元分析3-D模型,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啮合的本体稳态温度场;由此,对热和结构两个物理场进行耦合,仿真分析了螺旋锥齿轮啮合过程热应力和热变形。结果表明,螺旋锥齿轮副多齿啮合时,其中一个齿的啮合中心处稳态温度较高;最大热应力与热变形不在啮合中心,而是分别在靠近啮合中心的齿根和齿顶部位。  相似文献   

8.
作为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制动鼓的机械性能备受关注。为了提高制动鼓的强度与散热能力,分析了加强筋结构与制动鼓性能间的关系。在ANSYS平台上进行了制动鼓的强度评估;联合STAR-CCM+与ANSYS软件,利用热结构耦合分析衡量了制动鼓的强度与散热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菱形筋制动鼓虽然在强度上好于螺旋筋制动鼓,但是由于散热能力较差,使得螺旋筋制动鼓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9.
作为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制动鼓的机械性能备受关注。为了提高制动鼓的强度与散热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重载汽车的新型制动鼓结构。在ANSYS平台上进行了新型制动鼓的强度评估;联合STARCCM+与ANSYS软件,利用热结构耦合分析衡量了新型制动鼓的强度与散热的综合性能。通过与传统制动鼓的性能对比,表明了新型制动鼓的强度与散热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
几种生物质热解过程的TG-DSC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热重—差示扫描(TG-DSC)同步热分析仪对小麦秸秆、棉秆、花生壳和白松等生物质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所得小麦秸秆的DTG和DSC曲线对比分析,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DSC曲线上扣除水分的影响后,对其积分得出热解过程需热量的规律。实验数据为生物质热解工艺的能量平衡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提供了参考。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生物质以及垃圾等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取内燃机活塞的第三类边界条件,采用先热分析再结构分析的间接分析方法,模拟了陶瓷/金属梯度涂层的圆柱体在稳态工作情况下的温度及其热应力的分布情况;考察了梯度组成分布函数指数P对活塞头部的温度场影响,以及对陶瓷/金属梯度涂层热应力的影响,得到了缓和热应力的梯度组成分布函数指数P=0.6的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杨永利  王涛 《山东农机》2012,(10):38-41
DCT采用双离合器,既可实现单离合器接合起步,又可以双离合器联合起步。基于不同的起步方式,论述了各种控制理论在离合器的控制策略中的应用现状。论述了离合器接合位置的控制方式,分析了离合器磨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起步过程中的热分析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作物胁迫检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通过接收事物自身的分子及原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热辐射后,对事物进行成像的一种机器视觉技术。目前,国内外均在红外热成像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理论方法研究。为此,简要地概括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介绍了该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并从作物病害胁迫检测、水分胁迫分析、冻害胁迫分析3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作物胁迫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通过总结热红外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对未来该技术在作物检测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单晶硅是一种硬脆性材料,采用超声复合工艺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单晶硅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在超声复合工艺线锯锯切单晶硅的过程中,锯切温度场的分布影响单晶硅片表面质量。鉴于此,从锯切温度入手,分析超声复合工艺线锯锯切单晶硅的原理,建立仿真模型,充分考虑发热机理和各种散热条件,利用仿真软件ABAQUS对锯切单晶硅的过程进行热瞬态分析,分析了在不同参数(锯丝线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工件转速、超声振幅)下锯切的最高温度和变化曲线,为研究超声复合线锯锯切单晶硅的锯切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温度是沼气工程高效运行的关键,沼气发酵不仅要维持适宜的温度,还须保证温度的稳定性。为此,对沼气池热传递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介绍,主要包括沼气池发酵液温度的影响因素、发酵系统热流损失、增温方式和热传递模型研究,并指出增温方式的选择应建立在正确的热过程分析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改进优化热传递模型,更好地指导沼气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仿真以及试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整个车辆的综合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采用仿真模型的研究方式能够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并且及时发现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整个系统进行更好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气缸盖承受较大的热负荷并且工作环境很恶劣,通过运用Pro/E、FLUENT等软件可以对缸盖进行比较理想和可靠的热负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和优化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了改进前后相关部件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运用热分析方法(DTA,TG)研究了高性能陶瓷喷嘴注射成型脱脂工艺,分析了注射成型物料脱脂过程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坯体产生缺陷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脱脂工艺可有效地避免注射成型坯体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机械密封变形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数值分析方法在机械密封变形计算研究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国内外在机械密封性能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从结构静态分析、热—结构耦合分析两个角度介绍了常用的研究方法,比较了其优缺点,指出解析法是机械密封计算方法中较为精确的一种,但只适合密封截面为简单形状的情况。经验公式法虽可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但无法给出机械密封变形与温度间的定量关系。有限元法是当今较好地使用计算机研究机械密封变形的方法,使用热—结构耦合稳态分析的理论可以根据端面的受力计算摩擦热并将热载荷施加在模型上,实现了结构分析与热分析结果的同时运算。有限元法作为较为有效的变形分析方法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王湄 《福建农机》2022,(2):36-40
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作为目前受青睐的电力电缆,其交联程度直接影响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热延伸试验是检验XLPE交联度的重要指标,文章针对热延伸试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试验温度控制、时间控制、测量方式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试验,完善检测过程注意事项,以确保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