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春马铃薯早收栽培是一种早种早收、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方法。通过13个马铃薯品种(系)春季早收栽培的块茎生育规律分析,以期为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并对优质品系的春马铃薯早收栽培适用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快而后期生长慢,55 d生育期前收获块茎产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中熟品种块茎前后期生长均较快,55 d生育期后逐渐显现块茎产量优势。晚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慢,后期68 d生育期左右才迎来生长高峰。块茎产量主要与平均单薯质量、茎粗、大中薯质量比率和大中薯个数比率有关。AG187为中熟大薯型品系,块茎产量高,大中薯率高,十分适宜作春马铃薯早收栽培。CG366为早熟小薯型品系,单株块茎数多,小薯率高,块茎产量与费乌瑞它相当,十分适宜作小薯型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早中期收获。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在整个生育期,地上植株、地下块茎都会受到多种地下害虫的为害.由于马铃薯的块茎生长在地下,而且块茎营养丰富,是害虫喜欢的食物.害虫为害时把块茎咬成孔洞,不仅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还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为害马铃薯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和小地老虎.这4种地下害虫都在地下活动,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防治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普通马铃薯是茄科茄属马铃薯亚属的能形成地下块茎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及其栽培技术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是茄科茄属中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马铃薯适应性强,生育期短,光能利用率强,单位产量高,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栽培马铃薯最适宜的土壤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轻砂壤土。  相似文献   

5.
第一招:去尾芽 经试验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为此在切种薯时对尾芽弃置不用。 第二招:高垄栽培 高垄栽培两边培土,能增加活土层,根茎部位土壤疏松,利于茎延伸,又能提高地温,满足早期根茎发育所需温度。 第三招:配方施肥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养分,必须配方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特别是块茎膨大期,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第四招:去花蕾 马铃薯可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块茎,孕蕾开花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要想获得高产,必须见蕾就掐去,以节省养分促进块茎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一、整地马铃薯的收获产品是以地下块茎为主,为了更好的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有力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气、热、肥力因素,这为马铃薯根系和块茎、匍匐茎的生长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由于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1深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欲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均适宜马铃薯生长,其中以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可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一、马铃薯形态特征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cm。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2个部分。块茎圆、  相似文献   

12.
<正>一、马铃薯高垄覆土机械化栽培新技术的有效措施(一)、更换良种要想更好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首先就要选育优良品种,这样才可以保证马铃薯更好的生长。如果品种不够优良,就不会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其质量也会逐渐下降。第一步要保障它的高产、稳产。而且马铃薯种子的品质还直接影响着马铃薯对自然灾害的抗逆性以及田间的抗虫性。所以要选择植株生长非常健壮,块茎比较大的,而且其养分也要非常的充足。其稳产一定要保障马铃薯在生长的过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春马铃薯早种早收栽培的脱毒种薯长期依靠从北方调运。为了探索脱毒种薯本地化繁育技术,2015年春季开展了马铃薯中薯3号早秋种、春繁种、北方种的块茎生长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储藏处理的中薯3号春繁种和北方种的块茎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产量没有明显差别,可以较好地替代北方调运种。通过高山繁育的早秋种在早播时仍未过休眠期,出苗较迟,块茎前期生长落后于北方种,虽然后期生长较快,但产量显著低于北方种,不适合春马铃薯早种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费乌瑞它、冀张薯12号、希森6号和辽薯6号脱毒原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垄单行栽培(对照)和宽垄双带栽培2个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榆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品种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希森6号在单垄单行栽培和宽垄双带栽培模式下表现较好,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宽垄双带栽培模式虽然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但是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有降低作用,因而在推广该栽培模式前仍需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一般来说对温度的要求为: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基于此,从备种、切块、栽培地处理、施基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对南方马铃薯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一、整地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1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  相似文献   

18.
一、特征特性 "高股百利"马铃薯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高70厘米左右,枝叶繁茂.块茎呈长椭圆形,表皮红色、有光泽,芽呈红色.在块茎肥大期若遇高温其产量会下降,在二作区秋季栽培产量和商品薯率比春季栽培要高,且块茎表皮颜色深红.根系比较发达,侧根较多,耐干旱.  相似文献   

19.
<正>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既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鸭梨、葡萄的7倍,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为更好的提高马铃薯的整体栽培水平,促进马铃薯的生产,现将马铃薯的春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深耕整地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欲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采取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现将大垄密栽培法介绍如下。一、栽培方法1.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