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黄麻纤维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黄麻纤维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可为高产育种与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159份不同来源黄麻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对纤维产量即单株干皮重的影响表明, 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在11.89%至38.50%之间, 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黄麻纤维产量与各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中, 与单株鲜皮重、株高、始花期的相关系数较大, 分别为0.814、0.760和0.648。黄麻纤维产量和单株鲜皮重、株高、出麻率、鲜皮厚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 其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443、0.437、0.291和0.113。通径分析显示, 单株鲜皮重、株高在决定黄麻纤维产量时起主要作用。出麻率的相关系数(0.253)与直接通径系数(0.291)表现基本一致, 说明出麻率直接对黄麻纤维产量起作用, 具极显著正相关。因此, 在黄麻高产育种中, 应该以始花期、单株鲜皮重、株高、出麻率与鲜皮厚为主要筛选对象, 兼顾综合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0,(9)
剖析花生高代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关系,为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各品系进行评价筛选,为品种推广提供候选个体。运用DPS、SPSS统计软件,以11个福建花生高代品系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数据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数和饱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结果数和饱果数对花生产量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也显示结果数和饱果数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最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距离阈值为18时,可将11个花生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3类群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和2个产量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产量因子、籽仁因子、株高因子和荚果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1216%,品系0945-1、0949-4和1005-3-1的综合主成分值依次排前三。0945-1和0949-4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在花生育种中,侧重筛选果多、果饱的单株,并兼顾其它性状可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的11个鲜食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鲜荚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生育期和外观品质、口感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品种(系)中,有2个品系在赤峰地区无法成熟,其余9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较好。对9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88.7%的4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分析表明,毛豆6号综合得分最高。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品种(系)有毛豆6号、浙鲜8号、毛豆8号和H0992。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11个春大豆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3.78%,分别为荚粒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和株型性状因子。  相似文献   

6.
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14份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比较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一级分枝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粒重间相关性显著(P0.05);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3.216%,对苦荞产量贡献的主成分顺序是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在选择苦荞麦品种时应着重第一、二、三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筛选出‘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7.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黄瓜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次关系,对黄瓜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筛选优良亲本提供参考依据。以4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果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瓜的各果实性状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8.98%~38.41%,其中瓜把长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心室数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实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2.609%。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形状的果实纵径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单果重、果实横径、单株产量的产量因子,第3主成分为果刺颜色因子,第4主成分为果实心室数因子。因此,在黄瓜品种改良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的选择,其次是第3主成分,第4主成分可不必作为重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2)
高产是芸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为探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10个芸豆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变异系数在7.9%~49.3%之间,其中,百粒重、单株荚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9.3%、35.1%和23.3%,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619%,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共筛选出4个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芸豆品种,分别为龙24-0511、龙25-1、龙28-0650和毕芸2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分为两个群体,第Ⅰ类群体为高产群体,第Ⅱ类群体各项农艺指标都不如第Ⅰ类群,且平均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黄麻种质资源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祁建民  李维明 《作物学报》1996,22(5):587-594
估算了我国和东南亚等地区100份黄麻品种11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以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作系统聚类分析;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一作二维排序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新组合,以46份棉花杂交组合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14个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6份棉花杂交组合的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0.8%~13.0%之间,其中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变异系数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有15对性状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27对性状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主要性状间关系错综复杂;产量因子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构成各因素与产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各因素间均表现为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纤维品质因子、生育期因子、铃重因子和棉花果枝因子能基本反映全部特征;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为11.0处可将杂交组合群体聚成四个类群,其中第Ⅲ类材料综合表现较好,筛选出了高产优质组合(14号、16号和18号);此外,还筛选出了高产组合(15号和34号)和优质组合(2号、6号和29号),这些组合材料可在今后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外引蚕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来自四大洲 17 个国家的 253 份蚕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研究蚕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2 个农艺性状在不同蚕豆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 9.97%~58.45% 之间,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粒厚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及百粒重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蚕豆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75.2578%,其中百粒重、籽粒表面积、粒长、粒宽、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单株产量等性状是蚕豆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 UPGAMA 的聚类分析将 253 份参试蚕豆资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群主要特征为籽粒较大,单株产量高,是培育大粒高产品种的重要材料来源;第二类群籽粒较小,百粒重较小,是选育粮饲兼用型蚕豆品种的重要材料。综合分析国外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为我国蚕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育种亲本选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粳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粳稻育种组合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率,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生态区80份粳稻种质资源的8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06%~36.97%,其中,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每穗总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4~2.06,其中,单株有效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实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在欧式距离9.0处,可将80份参试材料分为4类,各类表型性状差异明显;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80份粳稻种质资源中贵州的毕大香6号综合性状排名第1位,同时筛选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性状可作为粳稻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利用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矮秆、大穗、分蘖能力强及结实率高的4类优异种质资源,结合二维排序结果,大方晚糯是在二维排序重叠种质,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同时基于主成分构建了粳稻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用途马铃薯离体条件下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个马铃薯品种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以培养基中30mmol/L NaCI进行耐盐胁迫,测定株高、茎叶鲜重、根鲜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单株结薯数、单株最大薯直径、单株薯鲜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这些性状综合成3个独立因子,这3个合并因子反映原来变量信息量的88.635%。根据供试品种性状主成分因子的综合表现,得出各品种耐盐性强弱排序:克新12号>克新18号>大西洋>ND0706-62>布尔班克>Umatilla>夏坡蒂>抗疫白>Ranger Russet>垦薯1号。  相似文献   

14.
秋播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对蚕豆多品种、多性状等多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对12个秋播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均较大;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提取的3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所有性状信息的86.318%,第1主成分为产量相关因子,贡献率为56.187%,第2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贡献率为19.156%,第3主成分为荚长与株高因子,贡献率为10.975%。综合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分别是‘织金小青皮’、‘监利小蚕豆’和‘成胡18号’,研究为蚕豆多品种综合评价及品种筛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9.33%~51.87%之间。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0.748%,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是娇凤、龙椒17号、园椒35、龙椒10号、宝椒1号、园椒40、兴蔬208、德红1号、龙椒15号、FA276-14-1、龙椒20号、FA3-22-1、XY19-124、园椒39、中椒409、FA4-15-1、龙椒18号。聚类分析中,当欧氏距离为5时可分为五大类。对17个鲜加工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娇凤为长线形、高产、高抗病毒病、中熟、味辣种质资源;龙椒10号为长牛角形,早熟,辣味中等种质资源;兴蔬208为果形较长、单株果数较多、色泽中等、中早熟种质资源;园椒40为果形较长、早熟、中抗病毒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马铃薯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对25个马铃薯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达6.62%~50.38%,且主茎数(0.506 8)、单株产量(0.738 2)与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0.454 5)、生育期(0.474 3)、淀粉含量(0.429 6)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形(-0.433 9)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株高、生育期、花繁茂性和主茎数是高产品种形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和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8 个紫苏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 9 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位居前 3 位的品系为 AS-06、AS-07、AS-08;AS-06 每 667m2 平均产量最高,为 33.94kg;AS-07 位居第 2 位,平均产量为 31.70kg;AS-08 位居第 3 位,平均产量为 31.24kg。8 个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 11.72%~40.38% 之间,单株籽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可见 8 个紫苏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紫苏经济性状。产量与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千粒重、主茎节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单株分枝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新品种培育中应注重以上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由主成分分析可得,9 个性状可归纳为 3 个主成分(产量与穗型因子、株高与分枝数因子、茎粗与千粒重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92.199%;根据各个品系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AS-06、AS-07、AS-08 等 3 个紫苏新品系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安顺地区种植,可进入下一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8.
对引种的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进行春播,成熟期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茎枝性状的贡献率为35.30%,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角果性状的贡献率为28.05%,籽粒重量性状贡献率为22.17%,它们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在进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的引种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分枝数较多,主花序较长的材料,同时兼顾单株角果数适中,千粒重较大的性状特征。本试验条件下,供试的8个常规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中双11号、中双10号、中双9号、华双5号表现较高的产量水平,为西藏甘蓝型油菜育种、生产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春播谷子品种(系)生态适应性鉴定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比较18份春播谷子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其生育期,分析春播谷子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茎秆重、穗拉重及单穗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千粒重和出谷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穗长和穗柄长、单穗重、穗拉重及产量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单穗重和穗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7个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2.10%,单穗重和穗粒重可作为评价谷子品种的首选性状,其次为株高和穗柄长,最后是千粒重因子。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自交系性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个甜玉米自交系的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单株鲜穗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茎粗、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粗与穗行数、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叶片数、茎粗、穗长、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叶片数因子、秃尖长因子及穗行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