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型真菌漆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质素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不定形的芳香族化合物,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再生有机资源,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有关酶类在制浆造纸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木质素的生物降解酶主要有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国外该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多集中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方面的研究; Leatham和Stah-mam曾研究了Lentinus deodes的漆酶特性;国内有关研究报道较少,以筛选高酶活菌株为目的,对大型真菌进行酶活分析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就此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型真菌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振旭  王宜磊 《食用菌》2000,22(4):9-10
木质素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不定形的芳香族化合物,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再生有机资源,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有关酶类在制浆造纸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木质素的生物降解酶主要有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国外该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5],但多集中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方面的研究;国内有关研究报道较少[6,7,8]。以筛选高酶活菌株为目的,对大型真菌进行酶活分析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就…  相似文献   

3.
混菌发酵油菜秆氮源对灵芝木质素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豆渣和酒石酸铵(浓度分别为1%、2%、3%、4%和5%),对灵芝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油菜秸秆产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2%、3%和5%的豆渣组中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均未受显著性影响,而在4%豆渣组中,这3种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分别为440.33 U·L~(-1)、473.33 U·L~(-1)和98.49 U·L~(-1),分别是对照的2.03倍,2.16倍和2.86倍。与对照相比,1%、2%、3%、4%和5%的酒石酸铵组中,3种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因此有机氮豆渣好于酒石酸铵,其最佳浓度为4%。  相似文献   

4.
以平菇680为试材,以漆酶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对平菇液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期为实现木质纤维的快速降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铜离子及接种量为影响漆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最佳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52 g·L-1、酵母膏9 g·L-1、铜离子1.5 mmol·L-1、接种量3%,在该优化培养基条件下得到漆酶活性为359.12 U·g-1,与预测值358.77 U·g-1相近,说明响应面设计对于优化液体培养基以提高漆酶活性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刘晓丹  王俊玲  王霞 《北方园艺》2019,(14):124-129
以一株产漆酶树舌灵芝的菌丝片段为试材,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采用愈创木酚显色圈初筛突变菌株,并通过摇瓶复筛对优势菌株产酶能力进行验证,以期选育稳定高产漆酶菌株。结果表明:最终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与原始菌株相比,漆酶活性提高63.3%,同时发酵周期缩短1 d。  相似文献   

6.
阿魏侧耳液体发酵及产木质素降解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魏侧耳NB-1为供试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最佳发酵时间,以生物量、漆酶活力、锰过氧化物酶活力为指标,旨在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阿魏侧耳液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7 d;4个碳源因素中,可溶性淀粉、蔗糖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组(P0.01),可溶性淀粉组漆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碳源组(P0.01),麦芽糖组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碳源组(P0.01);4个氮源因素中,牛肉膏、蛋白胨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尿素、硫酸铵组(P0.01),牛肉膏组漆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氮源组(P0.01),硫酸铵、牛肉膏、尿素组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蛋白胨组(P0.01);4个生长因子组生物量均极显著优于基础培养基对照组(P0.01),维生素C组最佳,维生素C组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维生素B6组和基础培养基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阿魏侧耳液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7 d,阿魏侧耳液体发酵降解木质素培养基最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优氮源为牛肉膏,最优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  相似文献   

7.
<正>白腐真菌是目前研究最多、染料脱色过程中最有效的真菌资源。许多研究表明,真菌降解染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非特异性和非选择性的胞外酶系。白腐真菌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主要由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素过氧化物组成~([1,2]),为非底物专一性酶,分泌到细胞外对多种有机物和染料具有广谱的氧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4株灵芝菌株为试材,采用PDA-愈创木酚培养基、PDA-苯胺蓝培养基、产纤维素酶筛选性培养基、产木聚糖酶筛选性培养基对这些菌株进行产木质纤维素酶能力的初筛,研究了菌株发菌期不同培养料配方中的菌丝生长速率、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其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以期为研究灵芝发菌期灵芝利用木质纤维素的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利用4种培养基筛选出木质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LZ-10,并用于后续试验。玉米秸秆降解试验中,随着配方1~7中玉米秸秆占比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配方1达到最大值(5.72±0.12)mm·d-1。在灵芝发菌期内,不同配方间木质纤维素酶活性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之间存在差异。在配方5、6中,木质素的降解率最大达到43.08%±0.05%,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木聚糖酶活性最大的配方5、6中,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大达到36.20%±0.23%,而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不明显。综上所述,灵芝发菌期内玉米秸秆添加量为80%~90%时菌丝生长较为缓慢,但对木质纤维素的利用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9.
探索树舌发酵产生高活性的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营养需求。试验以抑制碳酸酐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宜碳源、氮源及复合营养因子,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观察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树舌发酵合成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较为适合的培养基为:果糖20 g.L-1、NaNO3 2 g.L-1、马铃薯173 g.L-1、(NH4)2SO4 1.3 g.L-1。使用该培养基其发酵液对碳酸酐酶的抑制率可达91.43%,显著高于未优化的培养基(69.81%)。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4.19 mm·d~(-1)和(152.71±5.69)g;C10漆酶活性最高,C6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黑单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C10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产量随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量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半纤维素降解量与产量没有相关性;不同菌株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程度与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高低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6无论是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是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氨基酸总量都较高。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黑木耳C10菌株符合工厂化生产特点,可缩短采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尖顶羊肚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白砂糖30g·L^-1、豆粕粉15g·L^-1、KH2PO4 0.75g·L^-1、MgSO4·7H2O0.5g·L^-1、维生素Bt0.03g·L^-1。最优液体发酵条件为温度25℃,培养液初始pH7,接种量10mL,转速120r·min^-1,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12.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13.
以北美红杉1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对比试验得到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等生长阶段的优化配比培养基,以期建立北美红杉高效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确定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氯化汞消毒处理10 min,无菌水冲洗4次;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芽率高达2 153.3%,且芽生长健壮;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系数高达15.8;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KT 1.5 mg·L-1+IB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其生根率达90.0%,根多且粗长,植株高大健壮;最佳移栽基质为V炉渣∶V原土∶V腐殖土=1∶1∶1,植株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温度对黑皮鸡地从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最适合黑皮鸡地从菌生长的培养基及培养温度。以菌丝干重为指标,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固体培养基配方为琼脂20 g·L^-1、果糖25 g·L^-1、酵母浸膏2.5 g·L^-1、硫酸钾0.7 g·L^-1,最适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5.
桑黄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通过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桑黄产酶量的影响,研究桑黄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添加Cu2+浓度60μmol.L-1,维生素B1 1 mg.100-1.mL-1,漆酶产量最高,为7 666 U.L-1。  相似文献   

16.
报春石斛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报春石斛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驯化的研究,以期建立报春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蔗糖20g·L-1最适报春石斛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的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 0.1mg·L-1+香蕉泥100g·L-1+蔗糖20g·L-1,继代培养45d,增殖系数达8.2;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6-BA 1.0mg·L-1+KT 0.5mg·L-1+NAA 0.2mg·L-1+香蕉泥100g·L-1+蔗糖30g·L-1+活性碳1.0g·L-1,培养3个月,生根率达100%,根系较长,苗壮;3—4月是桂林地区移栽报春石斛组培苗的最佳季节,生根苗在栽培基质Ⅰ(树皮∶水苔∶珍珠岩∶蛭石=10∶2∶1∶1,体积比)的长势好于栽培基质Ⅱ(树皮∶珍珠岩∶蛭石=10∶1∶1,体积比),成活率为9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μmol·L^-1的褪黑素处理能促进桃新梢的生长,增加其茎长和茎粗。150μmol·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其余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50~100μmol·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余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褪黑素提高了桃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100~150μmol·L^-1褪黑素增加了桃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降低了果实硬度,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降低了葡萄糖含量。【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桃生长、改善桃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授粉方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设置了5种不同的授粉方式,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红心猕猴桃坐果率、果实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优质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人工点粉处理猕猴桃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7.12%和30.50kg;从果实外观来看,3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0.2g·L-1吲哚丁酸+花粉2g·L-1)喷雾授粉果实的横径和单果质量的最大,分别为5.17cm、85.70g;从果实内在品质来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处理为人工点粉处理,分别为17.2%和0.82%,而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处理为1号花粉悬浮液喷雾处理,分别为13.28%和1.12mg·g-1。综合分析可知,利用人工喷雾等器械授粉能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增加产量,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因此认为1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花粉2g·L-1)处理更适宜用于猕猴桃大面积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