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6个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分期播种,分析比较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明确了16个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和搭配组合,筛选出8个适合赤峰地区救灾补种的品种(合丰50,绥农28、黑农55、合丰47,东农48、黑河43、黑河45、蒙豆16).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23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适合沧州地区救灾补种的品种2个,为当地紧急情况下选择好救灾补种品种,降低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 16 个藜麦引选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在顶凌播种条件下,通过对 16 个材料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分析,探究顶凌播种技术在辽北地区的可行性,并筛选出适合辽北地区种植的藜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顶凌播种条件下,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自选品种(系)TL3 产量表现最好,可达 194kg/667m2,其次为 TL2 和津藜 1 号,以上 3 个品种(系)较适合在辽北地区种植;陇 3、陇 5、陇 7 和 2403 这 4 个品种(系)表现较差,陇 1 和陇 2 虽产量表现较好,但生育期偏长,种植风险较大,因此以上 6 个品种(系)不适宜在辽北地区种植;4712、2831、2837、307、744 和 77 在试验中产量及各农艺性状表现居中,TL6 产量居第 4 位,生育期偏长,在辽北地区的具体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以上试验结果可得,顶凌播种技术能够作为辽北地区藜麦种植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伊大豆1号产量及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4日前播种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6月14~25日播种产量有所下降,但均达到了2 250 kg/hm2。另外,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影响较大,6月4日前播种的大豆生育期在95 d左右,6月9~25日播种的大豆生育期在91~92 d。  相似文献   

6.
京郊主栽玉米品种等雨播种安全期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比较分析了京郊主栽玉米品种生育期的伸缩性及产量表现。试验结果显示, 安全生长期内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与播种日期呈显著负相关, 晚熟品种生育天数增减幅度大于早熟品种。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地区不同熟期主栽玉米品种适宜播种时期和临界安全播种日期。为京郊玉米雨养旱作生产的品种选择和安全播种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开封地区不同类型高油酸花生最佳播种时期,更好地促进高油酸花生种植,以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7个播种时期,调查了不同播期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发现随着播期推迟主茎高和侧枝长先升高后降低,出仁率和百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相邻播期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 月 18 日播种,3 个品种的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最低,出仁率、百果重和产量最高,分别为 235.5kg/hm2、6241.5kg/hm2 和 6139.5kg/hm2,较其他播期增幅分别为 11.68%~47.12%、15.72%~45.29% 和 0.91%~48.36%。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开封地区露地平播种植模式下油酸花生的最适播期为 5 月 18 日左右,小果品种开农 1760 在 5 月 18 日至 6 月 7 日范围内越早播种产量越高,最迟不应晚于 6 月 7 日。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东农42产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通过高蛋白品种东农42的六个播期试验,对品质性状和部分产量性状动态取样分析进行研究。确定不同播期对大豆产质性状影响,为指导大豆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通过对大豆东农42在六个不同播种时期的形态及产质量性状中的九个性状进行动态取样和测量,并通过EXCEL和SPSS10.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东农42不同播期动态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播期之间对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形态性状影响均较大。随着播期推迟,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增加,油分含量减少;产量性状的单株荚数、鲜粒荚比降低,而鲜皮荚比升高;形态性状的主茎节数降低。但其它一些性状受环境光温条件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如株高,平均鲜粒重和平均鲜荚重等。本实验证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大豆的适宜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如果播期太晚,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的11个鲜食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鲜荚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生育期和外观品质、口感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品种(系)中,有2个品系在赤峰地区无法成熟,其余9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较好。对9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88.7%的4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分析表明,毛豆6号综合得分最高。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品种(系)有毛豆6号、浙鲜8号、毛豆8号和H0992。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播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豆主栽耐密植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0日,S2为5月20日,S3为5月30日,S4为6月9日, S5为6月1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节数及百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豆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S3处理达到最高值,为4214.3kg/hm2。因此,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30日。  相似文献   

11.
以驻豆1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4日、6月21日、6月28日、7月5日、7月12日及7月19日6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夏播大豆驻豆19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期不同,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影响也不同。不同播期对大豆出苗、开花及结荚所需天数影响不大,但对完熟期影响较大,7月19日播种大豆甚至未能正常成熟。就产量性状而言,随播期后移大豆产量逐渐下降,其中6月21日播种的大豆比6月14日播种的大豆有效荚数高,但不孕荚率也较高。生产上建议小麦收获后及时秸秆还田,采用免耕机械铁茬种肥异位方式播种大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掌握兴安盟半干旱地区谷子生长发育性状,找出适合兴安盟半干旱地区谷子的适宜播种区和播种期,指导科学育种与生产工作。本研究以兴安盟半干旱地区谷子主栽的‘大金苗’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兴安盟中部、南部、东部地区3个地块进行10个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后,生育天数缩短,突泉县生育期缩短了56天;根据大金苗品种生理特性突泉县更适合种植。随播种期的延迟,各生育阶段的天数不同。播种期主要影响三叶-拔节阶段与抽穗-乳熟2个阶段,此阶段为兴安盟谷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6月5日前后播种充分利用了生育期的热量,符合当地科学种植谷子需求。播种期对谷子平均单株鲜重、平均单株干重、平均单株穗长、理论产量的影响均有所不同。5月29日与6月5日播种产量较高,播种提前或者延后产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的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的适宜播种期,在代表贵州省西南部大豆主产区的盘县对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进行了7个不同播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各播种期对鲜食英产量和干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对生育性状影响显著,对形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英/粒等)影响较大.试验结果确定了黔豆8号在盘县作为900kg/667m以上高产鲜食英生产的播期为4月22日-5月2日,提早上市可于4月2日开始播种,明确了黔豆8号作为杆子粒生产达到220kg/667m2以上的播种时期为4月12日-4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以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熟性豌豆品种在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5月13日和5月23日5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性豌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影响都较大,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播种—出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早熟品种在4月23日前后、晚熟品种在4月13日前后播种能明显增加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提高籽粒饱满度,减少瘪粒率;早熟豌豆品种生育期短,成熟快,适播期较宽,适当晚播(4月2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慢,适播期较窄,早播(4月1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过期播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于2014?2015年对60份不同地理来源、生育期组为MGⅢ的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分析和E基因型鉴定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MGⅢ大豆品种生育期相近,但生育期结构差异较大。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MGⅢ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V期)较短(开花较早),生殖生长期(R期)较长,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高;黄淮海品种和南方MGⅢ组品种V期较长(开花较晚), R期较短,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低。北方春大豆MGⅢ组品种的开花期受播期影响较其他地区同生育期组品种更为明显。中国MGⅢ组大豆品种存在6种E基因型,其中E1e2E3E4和e1-asE2E3E4分布区域广,覆盖播季类型多,而在8个美国MGⅢ组品种中只鉴定出1种E基因型(e1-asE2E3E4),表明中国大豆品种在生育期结构性状上存在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比较不同播期下MGⅢ大豆品种E基因在生育期性状上的平均效应值发现,含显性位点越多的材料,其V期越长,R期越短,R/V值越小。反之亦然。不同E基因对开花、成熟期的增强效果不尽相同,且春播时各显性基因的效应值均比夏播时大。不同地理来源MGⅢ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育期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底荚高度与R/V值负相关,但单株荚数与R/V值正相关;黄淮海大豆品种的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与R/V间无显著相关性;南方大豆品种分枝数与V期呈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改良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一季晚稻结实率与产量的影响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湖南省主推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避开水稻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与抽穗期的高温热害,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时期的气温对一季晚稻品种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抽穗灌浆结实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调查了湖南省大面积生产的高温热害。研究与调查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30日左右,最安全的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是8月13日后,最安全的抽穗灌浆期则是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新品种(系)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塔城地区栽培的冬小麦新品种,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对选取的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群体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在塔城地区种植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在251~258 d,其中,新冬33号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单产最高,达660.59 kg/667 m2,综合性状突出,可作为该地区的首推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马铃薯不同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结果等表现不一样,栽培要获得最高产量,必须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三个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农艺因素对杂交棉浙杂166的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杂交种若干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因地区而异,金华点要比杭州和慈溪要求较低的种植密度和较高的氮肥用量;播种日期以4月15日播种地膜覆盖的处理铃数最多。从纤维产量和衣指上看,最适密度和氮肥用量分别为每公顷4.5万株和180kg,播种日期为杭州和慈溪为4月15日,金华为4月20日,播种后全部地膜覆盖。不同密度、氮肥用量及播种期之间,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但慈溪点表现为N1(135kg·hm 2)处理的纤维长度显著低于其它氮肥用量较多的处理。叶绿素含量(以SPAD表示)生育期间变异很大,在初花期和吐絮期,杂交种浙杂166高于其双亲和常规品种泗棉3号,而在盛花期和结铃期恰好相反。杂种及其双亲的MDA含量在生育期间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化,且杂种的变化模式与不育系相似,表现为蕾期较低,而初花期及此后保持较高。与双亲相比,浙杂166具有明显的SOD杂种优势,生育期间的变化模式也与不育系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