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丽水各县(市、区)常年逐日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茶叶生长的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从而探讨适宜丽水茶叶生长的优势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影响丽水茶叶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表现为热量条件上3—11月气温都>10℃;水分条件上3—9月降水量基本都>100 mm,各月相对湿度基本都在70%~90%;光照条件上除7、8月,其他月份日照百分率<45%。气候资源配合上,丽水茶叶生长具有冬暖春早,冻害少,春茶采摘早和雨热同步,春旱少,夏季热害少等气候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2.
阮惠瑾  余会康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88-1790
海拔与气候条件对不同季节茶叶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采集2016—2018年周宁县站和玛坑乡站主要气候要素和茶叶生长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通过气候指标判别法对周宁县高、中海拔的茶叶生长气候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周宁县高、中海拔茶叶生长影响最大,早春3月平均气温>10 ℃有利于幼梢生长,但受春季冷空气影响,高海拔仍有冻害发生,中海拔有寒害发生,对早茬春茶生长不利。降水、日照条件有利于春、夏、秋季茶叶生长、产量与品质形成。中海拔地区主要气候指标均适宜茶叶生长,而高海拔地区除了≥10 ℃年活动积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外,其他主要气候指标均适宜茶叶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短日照菊花皇菊为试材,对其进行0(N1)、25(N2)、35(N3)、50d(N4)等不同时间的补光处理,通过观察皇菊显蕾期、显色期、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时间,以及测定株高、叶片数、花径、现蕾数量等措施,比较不同补光处理对皇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皇菊叶片数和株高排序依次是N4>N3>N2>N1,且N4的株高与N1、N2、N3差异显著,N3、N4的叶片数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对花期推迟时间依次是N4>N3>N2>N1,N4处理的花期分别推迟34、32、28、27、25、33d;N4处理的现蕾数显著高于N1、N2、N3。花径和厚度方面,N4处理的花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花厚度排序为N1>N4>N3>N2,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7月8日移栽的菊苗,8月7日对其菊花连续补光50d的处理效果最好,可使其最佳观赏期正逢元旦期间,且延长光照对菊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激光切割拼花实木复合地板的优化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树种、焦距、切割速度、光强和切割角度为因素设计试验方案,以缝宽、缝深、烧蚀程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体视显微镜检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激光切割对缝宽影响的因素主次为焦距>切割角度>切割速度>树种>光强,最优工艺是A4B4C5D1E1,焦距对缝宽影响显著;对烧蚀程度影响的因素主次为焦距>切割速度>切割角度>树种>光强,最优工艺是A1B1C2D5E4,焦距对烧蚀程度影响显著;对缝深影响的因素主次为切割速度>树种>焦距>光强>切割角度,最优工艺是A5B4C1D5E5,由于各种因素有交互作用,造成没有对缝深影响显著的因素。柞木表板激光切割参数为焦距6.0mm、切割速度30mm/s、光强75~80cd,水曲柳表板的激光切割参数为焦距6.0~7.5mm、切割速度30~40mm/s、光强40~60cd。采用合理的切割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切割质量,减少甚至无需遮盖烧蚀程度、处理拼装离缝等后续的加工工艺,即满足地板拼花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谢小梅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152-2155
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缺乏科学的方法与标准来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创意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体系,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米果果小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中,优先级排序为:经营水平>创意水平>产业基础>生态效应。米果果小镇的创意农业发展水平为“好”,并进一步提出米果果小镇的创意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吕梁市离石区1981—2012年刺槐物候资料和同期气候资料,运用线性估计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刺槐物候及气候因素32年变化趋势及与气候要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刺槐物候受气温影响较大,受降水、日照影响较小。气候变暖使刺槐展叶始期、刺槐果实与种子成熟推后,叶始变提前、绿叶期缩短,夏季日照减少使刺槐展叶始期、果实与种子成熟明显推后。刺槐展叶始期推后预示6月、12月降水减少明显;4月降水与刺槐绿叶期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宣城3种木本植物(侧柏、刺槐和楝树)1982—2020年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气温、降水和日照),通过SPSS、Excel等统计工具使用回归分析法、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最明显,日照和降水量次之;对侧柏始花期影响最显著的是2月,对刺槐始花期影响最显著的是4月;对楝树始花期影响最显著的是3月.  相似文献   

9.
混合学习模式下信息检索课学习效果考核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河子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为例,在混合学习模式下,采用专家分析法对信息检索课学习效果考核指标进行评价。总成绩的构成要素中,重要性依次为:机考成绩>实习成绩>讨论成绩>网络自学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17%、37%、13%和34%;网络自学成绩的构成要素中,重要性依次为:在线时长>阅读教学材料次数>进入课程次数>登录次数,分别占网络自学成绩的13%、19%、30%和38%。  相似文献   

10.
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黄麻竹在温州景山丛生竹种质资源圃出笋时间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的出笋期自5月底至10月下旬,历时5个多月;马来甜龙竹的出笋期自6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黄麻竹的出笋期自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3种竹的幼竹高生长过程均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呈Logistic增长;其生长速度有差异,最大日平均生长量依次为勃氏甜龙竹(50 cm)>马来甜龙竹(23 cm)>黄麻竹(22 cm)。  相似文献   

11.
南丰柑桔物候与气象关系分析及物候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丰县气象局1981~2011年柑桔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丰县年平均气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升高。柑桔芽开放和开花均在逐年提早,柑桔芽开放年际差异最大,开花次之,可采成熟最小。立春至柑桔芽开放、柑桔芽开放至开花,其间隔天数均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仅立春至柑桔芽开放间隔天数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柑桔开花至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立春至柑桔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柑桔芽开放、开花分别与2月中、下旬和3月份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积温推算和回归分析两种预测柑桔物候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丁生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7-7137,7183
[目的]为了明确影响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为青海老芒麦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00~2004年的田间试验,在抽穗至开花期测定2龄牧草的产量,通过点聚图与线性回归法分析青海老芒麦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降水、日照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在3个气候因子中,降水的变化趋势与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而日照和温度的变化对青海老芒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各月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远高于气温和日照,说明与其它气候因子相比,降水是很不稳定的气候因子。降水量和牧草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0792+3401.4 x。[结论]降水是影响青海老芒麦牧草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3.
程智  王胜  田红  朱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03-4905
利用2006年9~11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安徽省秋季的灾害性天气作了分析,表明2006年9~11月全省温度异常偏高1.5℃;10月全省温度异常为有历史资料以来的第一位;11月除江南外,淮北、江淮之间、沿江和全省平均的温度异常均达到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标准。2006年秋季全省降水量基本上正常,但其中存在两个降水极端异常时段。10和11月月淮北和江淮之间的降水排在有史以来少雨年的前5位,都达到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标准。2006年秋季全省日照时数基本正常。9~11月主要气候事件为干旱和连阴雨。总体来说,2006年秋季气候影响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探讨了1963—1988年间北京地区刺槐、紫丁香始花期对气温、日照及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及我国不同地区这两种树木始花期与不同时段气温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临近始花期,气温对始花期早晚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次之,降水量最弱.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加,始花期提前;而降水量增加,始花期推迟.气温对始花期产生影响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春季及冬末,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始花前2~8旬,即从2月上旬到始花日期之间的时段.春季气温越高,始花期越早,而上年夏、秋、冬季的气温对始花期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地区,春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对始花期均有影响,一般而言,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强,而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弱,这3种气温的升高使始花期均有提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定陶气象站197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1)80年代为低温期,90年代为升温期,2001~2010年为高温期;年平均气温以0.232℃/10a的倾向率波动上升;气温日较差有变小的趋势;年平均最低与冬季气温的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显著;冷空气活动对气温上升起到减缓或助长的作用。(2)1981~1990年为少雨年代,2001~2010年为多雨年代;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454 mm/10a,未来有振荡性增多的趋势;旱涝灾情有阶段性,1993~2005年明显加重;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与当地异常降水相关性较好。(3)年日照时数随年代减少,倾向率为-135.21 h/10a;夏秋两季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决定着年日照时数的总体趋势;降水量与云量对日照时数减少起到一定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不决定其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三门峡红富士苹果始花期预测水平和花期冻害防御能力,本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苹果始花期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数据组合,利用回归法建立了4种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月中旬平均气温、下旬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0℃积温、≥3℃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的负相关;<0℃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正相关。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始花期之间相关性差。通过模型检验,基于≥3℃活动积温和<0℃积温模型作为最优始花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为当地苹果花节气象服务及指导花期冻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气候条件对奈曼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方法]在奈曼旗玉米气象产量计算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玉米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和蒸发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奈曼玉米气象产量变化范围主要在-750~750 kg/hm2,气候条件的减产效应比增产效应更加明显。奈曼旗玉米生长热量资源和光照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产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高温和干旱;日照和蒸发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间接归结为降水或温度对奈曼旗玉米产量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奈曼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气象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信宜市1954~2006年的平均逐月气温、降水、日照资料,利用带通滤波、线性倾向估计、突变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信宜市气候变化与荔枝单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荔枝生长季平均气温越高,荔枝气象单产越高;而荔枝生长季降水偏多反而不利于荔枝气象单产增加;荔枝生长季日照充分有利于荔枝增产。未来几年荔枝生长季平均气温仍会偏高,但降水偏多、日照减少。总体来看,适当采取防水措施,充分利用日照资源,荔枝气象单产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统计和突变分析方法,对贵南地区1978—2018年气候和4种植物物候(1992—2018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植物关键物候期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以及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贵南地区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与气候变化基本相一致,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物候期变化受当地气象条件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温度、降水、日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气象因子。草本植物展叶盛期推迟明显,开花盛期趋势倾向率的变化幅度比展叶盛期要小一些,果实或种子完全成熟期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黄枯普遍期一致提前;木本植物春季展叶盛期、落叶始期推迟的趋势不明显;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提前的趋势不明显。贵南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996年后开始逐步上升,突变发生在1994—1996年,植物全物候期突变点都发生在温度突变以后。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掌握当地气候和物候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