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发病经过某县配种站猪场,1987年元月8日至4月共计生小猪15窝134头,于2月3日开始,全部仔猪相继发病,其中3窝死亡率高达100%,最低的死亡率也达80%。不死者往往变成僵猪,只有个别得到康复。11~20日龄发病的有5窝,20~30日龄发病的有5窝,30天至断乳前发病的也有5窝。猪龄在一个月以内的占2/3。  相似文献   

2.
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病,是断乳仔猪的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发病多,特别是气候骤变,阴雨季节和饲养条件突变时较易发病。  相似文献   

3.
涂庆桢  周福东 《养猪》2003,(4):14-14
我站猪场饲养新淮母猪28头,2001年初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哺乳仔猪断乳前发生成群严重腹泻,共有10窝102头仔猪发病,死亡27头,发病率100%,死亡率26.5%,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损失严重。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1~2月份,猪场共产仔猪10窝计102头,初生仔猪均未注射铁制剂,哺乳期内陆续出现成群乳猪腹泻,表现明显饥饿感,寸步不离母猪前后,并有不安叫声。仔猪生长发育受阻,45日龄断乳时最小的仔猪仅3千克,平均体重7.2千克。断乳后,仔猪腹泻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加重趋势,但死亡率增加,断乳当日死亡7头,并且死亡的27头仔猪中,有18头在断乳后…  相似文献   

4.
仔猪水肿病又名大肠杆菌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症,是断乳仔猪(断乳后1-2周)常见多发病,呈地方性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4-5月和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本病  相似文献   

5.
仔猪感染猪瘟后抗病力下降,极易并发仔猪副伤寒,造成混合感染。现将某猪场发生以流产、死胎和4月龄以内小猪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3年1~5月,某猪场陆续出现生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4月龄以内小猪和初生仔猪短期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2月 ,河南省平顶山市某猪场生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现象 ,4月龄以内的小猪和初生仔猪短期内大批死亡。曾用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 ,均未见效。据统计 ,这个猪场在发病期间共产仔 6 16窝 ,总产仔 80 2 8头 ,其中流产及死胎数为 6 0 6头 ,占初生仔猪数的 7.5 % ;7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 6 5 8头 ,占新生活仔猪数的 8.9% ;75日龄~4月龄仔猪死亡 6 35头 ,死亡率达到 9.4 %。据了解 ,该猪场对母猪、公猪和断奶仔猪均用 1头份猪瘟疫苗免疫 ;对 6月龄以上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和种公猪 ,每年免疫 1次猪细小病毒疫苗 ;对 6…  相似文献   

7.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感染了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是出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以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为特征 ,尤其以 1~ 5日龄仔猪发病最多 ,病程短而死亡率高。仔猪白痢在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有腥臭味的浆糊样稀粪为特征 ,主要发生于 1 5~ 2 5日龄仔猪 ,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现笔者针对铁力市桃山镇养猪大户对该病的防治经验 ,归纳整理如下。1 流行特点  黄痢 :本病多发生于生后 1~ 5日龄的仔猪 ,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 ,常在 85 %以上 ,死亡率高 ,有时可造成全窝死亡 ,发病没有季节性 ;白痢 :多发生于 1 5~ 2 5…  相似文献   

8.
<正>1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1.1仔猪发病死亡率高,成猪较少仔猪多发生于1~2月龄,此时的母源抗体相对较低,本身抵抗力差,在应激、其他病原的侵袭等诱因下多发生;同时可通过小猪咬架的伤口、带菌者的唾液及血液传播,因此仔猪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正>1基本情况2011年11月15日,我市某养猪场有三窝断乳仔猪25头,11月1日仔猪20日龄接种猪瘟单苗,11月8日发现有的断乳仔猪怕冷扎堆,眼角有眼屎,下痢。11月15日发病猪死亡2头,其余23头均发病,用过庆大霉素口服。  相似文献   

10.
1.1 仔猪黄痢(初生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临床常见1~7日龄的仔猪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发病急,死亡率也高,多数突然发病,一窝仔猪出生12小时后.先有1~2头急性衰弱,昏迷死亡,后陆续发病,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稀薄,色黄或黄白,最后导致仔猪因脱水、瘦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某猪场的生猪发生伪狂犬病。造成5头怀孕母猪死亡,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90%,断乳仔猪死亡率40%。40头母猪因不受孕而被迫淘汰,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RP)。1临床症状初生仔猪发病后全身发抖,哺乳停止,体温升高。眼睑充血肿胀,迅速衰弱、昏迷、死亡。绝大多数病程仅数小时或1~2d。6日龄以上和刚断乳不久的仔猪病程稍长,发病初期体温升高(40℃以上),呕吐流涎、下痢、精神不振,继之出现独特的神经症状,兴奋不安、震颤、头向前冲,有的作前进、后退或旋转运动,四肢站立不稳,肌肉痉挛,倒地后四肢划动,经2~3d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后迅速死亡。母猪表现为流产、早产和产出死胎。有5头怀孕母猪临产前发病8-10d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融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种猪场自1 997年初至 1 998年 6月 ,饲养的 1 5头繁殖母猪所产的 35窝仔猪 ,几乎没有一窝不发生仔猪黄白痢。 35窝共产 2 45头仔猪 ,至 2月龄断奶 ,仔猪因黄白痢死亡了 83头 ,死亡率近34%。虽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使用了各种抗菌药物 ,但收效甚微。防制仔猪黄白痢 ,成了种猪场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从 1 998年 7月后逐步探讨用 0 0 1 %~ 0 0 5 %高锰酸钾溶液来防制仔猪黄白痢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0头母猪产仔猪 42窝 335头 ,至 2月龄断乳 ,共死亡 2 1头 ,死亡率仅6 3% ,成活 31 4头 ,…  相似文献   

13.
仔猪在冬季和春季发生腹泻是多因素性而且呈典型性,引起发病的病原很多,原因特别复杂,都是许多病原和病因混合感染导致的发病,仔猪在2-7日龄和断乳后15天易出现腹泻,约发病率50%-70%和死亡率约20%-40%。  相似文献   

14.
<正>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仔猪的肠毒血症,俗称仔猪"摇摆病"。猪水肿病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低,死亡率高。1 发病情况2009年8月,我县某养猪户从外地购入32头30日龄的仔猪,饲养8天,有1头突然发病,到第3天共有6头发病,死亡2头。发病仔猪多为体格健壮、生产快的仔猪,瘦弱的仔猪较少发病。该批猪是在某种畜场购入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按程序都进行了免疫,购回后一直没有补硒,仔猪发病后曾用青霉素治疗2天,没有效果,仔猪继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5.
仔猪水肿病俗称小猪摇摆病,即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由大肠埃稀氏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疾病。本病发病率,病死率高。常见于肥胖的刚断奶不久的仔猪,肥育猪或10日龄以下的仔猪很少见,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通常在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出现的局部水肿或全身瘫痪为特征的一种症候.临床上可见突然发病,不食,眼睑、头、颈部水肿,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水肿,指压水肿病位有压痕。发病初期有神经症状,表现兴奋、转圈、痉挛或惊厥,运动失调,粪尿减少,有的下痢,体温不高,后期后躯麻痹,经过1~2d死亡。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病,是小猪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可达9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是危害生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2011年,某养猪场存栏猪500余头,其中母猪54头,经产母猪96头、乳猪216头、断奶仔猪127头。从11月中旬开始发生不明原因的高热症,采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无效。截止12月初共死亡35日龄断奶仔猪108头,死亡率为85%;2月龄的仔猪死亡67头,死亡率为69.89%;乳猪死亡213头,成活3头,死亡率为98.69%;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36头,全部发病,死亡33头,死亡率为91.69%。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水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又名大肠杆菌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症,是断乳仔猪(断乳后1~2星期)常见多发病,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约9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发的仔猪肠道急性传染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1],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1 发病情况2019年3月武鸣区双桥镇某养猪场发现有23头6日龄~10日龄的哺乳仔猪患黄痢病,16头断乳仔猪患白痢病。随后又相继有5窝哺乳仔猪发生黄痢病和2哺育栏断乳仔猪发生白痢病。抽测6头病猪的体温分别为:38.4℃、40.5℃、39.2℃、40.1℃、39.3℃、37.8℃。在两天内哺乳仔猪因黄痢死亡11头,因白痢死亡8头。本场兽医曾用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2008年2月初至3月初,某养猪场发生仔猪陆续死亡现象,发病死亡猪主要为20日龄左右的仔猪及刚断奶仔猪。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腹泻,有个别猪因病程短暂未出现临床症状就已死亡。此次发病死亡率高,可达90%以上。使用痢特灵、蒽诺沙星、长效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调查该猪场在此之前发生过猪附红体病、仔猪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