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黎瑾  林春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07-6208
介绍了改性沸石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天然沸石的改性方法、改性沸石对废水中的氨氮和磷的处理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改性沸石在废水处理尤其是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发泡聚丙烯材料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质量轻、耐化学腐蚀、可回收利用、亲油疏水等优良特性。该文以发泡聚丙烯泡沫为吸油材料,研究了时间、温度、振荡频率等因素对其吸附柴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发泡聚丙烯具有优异的饱和吸油能力,其饱和吸附倍率为9.5g/g,饱和吸附时间为25min;(2)吸油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在30℃下发泡聚丙烯泡沫的吸附速率达到最高;(3)振荡频率的增加,可以促进发泡聚丙烯泡沫对柴油的吸附作用;(4)改性后的发泡聚丙烯泡沫与普通发泡聚丙烯泡沫相比,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以添加陶粉改性的发泡聚丙烯泡沫材料的处理效果最佳,对柴油的饱和吸附倍率为10.5g/g。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改性介孔材料是将自组装技术和介孔材料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高吸附活性位点密度、高负载容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综述了自组装改性介孔材料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各种无机阴、阳离子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纳滤膜坚固性较弱,使用寿命不稳定,应用价值受到一定局限。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改性材料之一。将其与纳滤膜相结合,可在保持纳滤膜高截留率的前提下,提高纳滤膜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膜片亲水性及防污性。本文从金属骨架材料的分类、特性、合成方法等方面对其做了简要介绍。针对目前常见的MOFs基纳滤膜制备方法进行阐述。共混法、原位生长法、界面聚合法等3种制备方法最为常见,且各有利弊。并介绍了MOFs基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其在印染废水、重金属废水的净化等方面均显现出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95%,静态接触角增加了1.85%;改性杉木纤维的Rq值和静态接触角分别增加了42.51%、3.12%;改性黄麻纤维的Rq值增加了62.77%,静态接触角降低了0.4%。单根改性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相同CaCO3原位沉积改性条件下,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1 134.83 MPa、37.25 GPa。断口形貌SEM图中,改性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以改性植物纤维的断裂为主,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得到改善。改性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提高,而且其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与改性植物纤维CaCO3附着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改性杉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最大,为2.28 GPa;改性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54.04 MPa。   相似文献   

6.
三层聚丙烯管道防腐层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用油气管道防腐层以及三层聚丙烯防腐层性能进行分析,指出三层聚丙烯防腐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好,不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等特点。三层聚丙烯防腐层适用于环境温度较高的输油管道、城市供热管网及化工管道等设施的防腐,但这种防腐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不适合在严寒地区应用,其补口、补伤应采用专用材料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具有细胞密度高、耐毒性强、产品易于分离、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从而应用在水处理中。本文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阐述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优缺点,讨论了新型载体材料,叙述了固定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2):30-34
为了探索高分子材料对小麦苗期的影响,该文首先对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改性,其次应用整体法将复合肥同改性材料混合,并采用盆栽模拟对比的方法,通过观测植株生长指标试验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24个改性处理中符合要求的改性材料有P、PO、HO;改性高分子材料处理与对照相比,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可提高出苗率3.33%;与对照相比,高分子材料与复合肥混施中处理可提升株高18.77%,干重提高达10.45%。因此,高分子材料及改性材料与肥料混施均能提高小麦苗期株高、干重,有利于小麦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缺陷,使其存在抗拉强度低、极限拉伸率小、延性差等缺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为适应现代工程对混凝土向高性能化发展的要求,采取技术措施,改善混凝土性能,已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积极探索的问题.聚丙烯纤维是一种碳氢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化学稳定性好,与大多数化学物质不发生作用,表面具有疏水性.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材料介质的连续性、整体性,控制水泥基体微裂缝的生成与发展,缓和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防止或阻止混凝土中裂缝的扩展.本文通过试验分析,研究在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埘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木质素及其改性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素是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植物中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木质素,严重污染环境。研究开发木质素应用技术,是消除其作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和弥补矿储资源日渐匮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木质素改性技术的发展,使其可利用性不断增强,在环境污染防治中也得到了应用,木质素在肥料与农药的缓/控释、水处理絮凝剂、土壤促渗削减雨水径流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技术研究成果,成为木质素资源再利用的技术基础,对消除木质素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相关领域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开发可再生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在着重介绍木质素及其改性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木质素改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