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蕹菜、羽衣甘蓝、生菜,进行蔬菜种类、浮植方式筛选,并以最佳品种与浮植方式浮植规模化养虾塘,进行水生菜生长状况与净化虾塘水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蕹菜为生长良好、可有效净化养虾水质的蔬菜品种,以绳结式浮植方式培植水蕹菜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据此将水蕹菜以绳结式浮植于规模化养虾塘.对虾生态养殖试验探讨了水蕹菜对虾塘水质的净化效果及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蕹菜虾塘和对照塘中对虾输出的TN、TP分别为36.21%、21.01%和32.03%、17.98%.种植塘收获水蕹菜重量为初始种植重量的32.5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特别是能有效去除塘水中TN、TP,去除率分别为5.86%和3.73%.试验期间,种植塘的TAN、TN、TP、PO43--p及CODMn含量均低于对照塘.种植塘对虾终末体长、体重、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塘,对虾产量(4768.75±111.69 kg/hm2)也高于对照塘(4 120.46±90.00 kg/hm2).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有效净化水质,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保护宁夏湖泊湿地资源,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在实验室内自配富营养化水,模拟宁夏灌区农田退水的基本特征,探讨水芹、生菜、油菜3种水耕蔬菜对宁夏灌区富营养化农田退水中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水芹、生菜及油菜3种水耕蔬菜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效果均较好,能显著降低农田退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总氮的去除率为水芹(79.01%)油菜(70.03%)生菜(67.66%)对照(20.07%);对总磷的去除率为水芹(95.66%)油菜(91.04%)生菜(86.32%)对照(21.70%);对氨氮的去除率为水芹(84.77%)生菜(83.15%)油菜(73.12%)对照(33.51%)。综合来看,水芹的净化能力强于生菜及油菜,在开展宁夏灌区水生植物净化工程中可以着重考虑水芹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延绳式在室外养殖虾池种植水蕹菜,研究其对养殖池塘水质与养殖产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种植水蕹菜后池塘水体透明度、TN、TP、CODMn和叶绿素a稳定性都优于对照池,微生物量变化较对照池也明显稳定.种植池每667 m2收获水蕹菜鲜重200.8(±3.3) kg,水蕹菜对投入水体的氮吸收率为3.18%,磷吸收率为1.79%.种植池中对虾产量以及对水体氮磷去除率略高于对照池.虾池种植水蕹菜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质,还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几种植物净化能力的比较及浮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美人蕉等4种植物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氮磷静态耗竭试验,筛选合适的浮床植物并研究组合浮床对巢湖池塘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静态耗竭试验结果表明:除氮效果上,美人蕉仅次于水葫芦,但优于蕹菜和水芹;除磷效果上,美人蕉要优于水葫芦、蕹菜和水芹;综合比较植株生物量增重情况和根系发育状况,美人蕉更适合作为浮床植物.野外浮床试验结果表明:60 d的试验期内,组合浮床对池塘总氮净化率为79.2%,对总磷净化率为94.0%,叶绿素浓度比对照塘降低26.2%,每平方米组合浮床的净化能力为氮55.2 g、磷4.08 g,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负荷为0.92 g/(m2·d)和0.068 g/(m2·d),浮床生态系统对巢湖水源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3种水培蔬菜对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3种水培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菜、包菜和油麦菜3种常见蔬菜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培生长试验,通过对氨氮(NH4+-N)、活性磷(SOP)和高锰酸盐指数(IMn)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研究3种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菜的生长状况最佳,包菜次之,油麦菜最差,这表明生菜和包菜可以较好地适应富营养化水培生长;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H4+-N和IMn去除率最高的是生菜(92%和86%),对SOP去除率最高的是包菜(92%),而油麦菜对这3个指标的去除率均最低。[结论]生菜和包菜对富营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泥鳅养殖池塘水面浮植水蕹菜的最佳浮植面积比例。[方法]通过模拟高密度泥鳅养殖池塘中水面浮植不同面积比例的水蕹菜,研究了不同水面浮植面积(0、15%、20%和25%)对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调控效果以及对泥鳅单位产量的影响。[结果]池塘水面浮植水蕹菜养殖泥鳅的最佳浮植面积比例为20%,面积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养殖效果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建立合理的水面浮植面积比例来调控泥鳅高密度池塘养殖模式所引起的水质恶化,可达到很好的水质调控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箱静态培养试验,探讨紫背天葵、生菜、茼蒿、水芹和红甜菜5种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态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Cr)、溶解氧(DO)、pH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蔬菜生长良好,试验前后生物量相对增长61.91%~364.29%,株高相对增长7.69%~157.17%,根长相对增长60.76%~274.73%;各试验组对污水净化效果显著,对污水中TN、NH+4-N、NO_3~--N、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0.89%~93.41%、91.40%~94.72%、23.27%~54.72%、91.07%~97.96%和66.1%~84.7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中生菜和水芹在污水中生长旺盛,对TN、NH+4-N、NO_3~--N、TP和CODCr去除效果尤为显著,可作为城市河道去污人工浮床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次在传统精养鱼池中构建了功能净化区,采用在浮床中栽种水蕹菜、吊挂背角无齿蚌和生物滤料净化水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由水培蕹菜、背角无齿蚌和生物滤料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对精养鱼池水中TSS、CODMn、TN、TAN、NO2--N、NO3--N、PO34--P和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是1号池净化区,以对照池水质指标为参照标准,其对上述各污染物相对去除率分别为49.58%,30.13%,38.81%,37.31%,50.72%,56.13%,52.63%和40.96%;此外,各池水中的氨化菌数和硝化菌数的差别均不明显,而1号、2号试验池生物滤料上与水中的氨化菌数比值分别约为32∶1和49∶1,硝化菌数比值分别约为4∶1和4∶1,这说明生物滤料为上述两种氮循环细菌提供了良好的附着载体,有助于促进池塘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的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生物浮床实现池塘水质原位净化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条件的有效途径。不同面积比例的水蕹菜浮床对池塘水体中的NH4+-N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资源禀赋条件下,水蕹菜浮床对于高产池塘水体具有显著的净化作用。浮床面积分别为10%、20%时,池塘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3%、35%,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污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污水为水培液,通过水培植物净化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污水水培净化系统。结果表明,该污水水培净化系统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黑麦草、酸模、生菜3种植物在水培系统中生长正常,水培系统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武艳  李华  张明  徐亚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36-37,50
选取空心菜和水芹2种水生经济植物,研究其在实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对虾塘养殖废水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以上2种植物在虾塘养殖废水中均能正常生长;空心菜在4周时间内对虾塘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5%、68%、93.6%、60.95%、59.3%;水芹对废水中TN、TP、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6%、54%、58.55%、41.3%。研究结果为利用空心菜和水芹有效净化虾塘废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3种水生植物在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混养池塘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为建立罗非鱼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主养罗非鱼、混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池塘中,分别设置占池塘面积10%的绿狐尾藻、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3个浮床处理组及无植物对照组。试验初期和末期分别测定鱼类重量、植物体重量和氮磷含量,试验期内每月监测试验水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计算池塘中植株生长及氮磷移出量、鱼单位净产量、水体氮磷含量及氮磷比(N/P),以及水体TN、TP、CODMn与BOD5排放达标率和排污量,对比分析3种植物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末期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净增生物量分别为1076.4、2278.4和3545.1 kg,单位面积氮磷移出量分别为0.37、0.23和0.35 kg;对应的池塘鱼单位净产量分别为14497.5、12857.5和11274.7 kg/ha。试验期内TN和TP变化范围分别为0.53~2.21和0.108~0.279 mg/L,3个植物浮床组水体N/P值介于4.41~12.11,适合3种试验植物生长;凤眼莲和大薸生长迅速但后期植株出现发黄腐烂现象,后期绿狐尾藻生长优于凤眼莲和大薸。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3个植物浮床组水体营养物质TN、TP、CODMn和BOD5均达到淡水池塘养殖尾水二级排放标准,水体排污量分别为221.32、229.62和229.24 kg/ha。绿狐尾藻组池塘单位面积鱼净产量及植株氮磷移出量最高,水体排污量最小,大薸组居中,凤眼莲组较差。【结论】绿狐尾藻能在池塘环境中漂浮生长且生产和生态效果俱佳,可替代凤眼莲和大薸用于淡水鱼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构建和养殖尾水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不换水、不用药条件下,在室内采用相同规格(3.50 m×7.15 m×1.20 m)水泥池和相同养殖密度300ind/m3,分别以水位40、80、110 cm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81 d,研究不同养殖水位(水量)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养殖系统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40 cm水位试验组成活率、单位体积水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4.
朱玲  关梅 《农技服务》2013,(9):1001-1004
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水环境污染修复类型,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以及植物浮床在污染水环境修复中的净化机理。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来源,阐述池塘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列举蕹菜、水芹、生菜3种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实例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团头鲂的氮磷收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分隔式池塘(72. 03%)序批式池塘(76. 22%),饲料磷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42. 87%)分隔式池塘(53. 37%)序批式池塘(56. 64%); 3种池塘养殖中,氮支出主要是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其中,序批式池塘氮的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量最低,其次是分隔式池塘,传统池塘的底泥沉积和水体排放量最大;磷支出主要是养殖水产品产出,养殖水产品磷占磷输出比例分别为分隔式池塘(54. 55%)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土快滤池对三级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 、SS、N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67 %、92.7 %、73.6 %、49 %和78.9 % ,其出水水质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排放标准 ;再经水培通菜和生菜处理利用后 ,整个处理系统对滤出水中COD、BOD5、SS、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0.0 %、98.2 %、96.9 %、86.3 %和87.3 % ,水培蔬菜利用后的排出水水质达到三级处理水平 ,可作为中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城市绿化 ,实现城市粪便污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