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牛重瓣胃阻塞,系由于重瓣胃干固燥结不通,中兽医称为百叶干。该病在我地是牛常见的前胃疾病之一,一般冬季和早春多发。笔者自1983年以来,用自配的猪膏散治疗牛百叶干26例,除2例因已至晚期治疗无效外,其余24例均治愈,治愈率达92.3%,  相似文献   

2.
牛百叶干是牛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但往往被误诊为牛胃臌胀。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作者综合了中兽医的观形、察色等诊断方法,对牛百叶干进行了辩证论治。内服油当归散,获得了疗程短、疗效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牛的百叶干就是第三胃秘结,此病死亡率很高,故我们应用“导滞散”加减,并重用巴豆(川朴50克,枳壳50克,生巴豆50—60粒,黄芪80克,神曲200克,滑石80克,共为末,开水冲调,侯温灌服,不许加冷水)治愈牛百叶干两例,现报告如下。病例1:母牛,黑色,五岁,营养一般。  相似文献   

4.
百叶干的常规疗法是补液、泻下,西药常用油类和盐类泻剂;中药常用大戟散、藜芦润燥汤、当归苁蓉汤等。据笔者临床观察,常规疗法,特别是使用大量的盐类泻剂,易引起瘤胃大量积液、出血性肠炎、顽固性消化不良等继发症。鉴此,笔者根据畜体状况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并辅以活血祛瘀药,治疗本病21例,除1例继发出血性肠炎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一)治疗百叶干配合活血祛瘀药的依据1.百叶干主要临床症状:慢草或不食,体瘦毛焦,四肢无力;粪干如珠,色深  相似文献   

5.
百叶干又名瓣胃阻塞,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降低,其内容物停滞所形成阻塞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于冬春两季.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百叶干18例,治愈1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戟散加味治疗奶牛百叶干卢江(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新立兽医站162113)我站自1990年以来,运用“大戟散加味”治疗奶牛百叶干69例,治愈63例。一般轻症服药1剂即愈,重症连服2剂可愈,同时需配合强心补液疗法。(一)症状初期精神萎顿,食欲、反刍减退,...  相似文献   

7.
百叶干又叫重瓣胃阻塞,它是由于饲养不善,过食干草,饮水不足,劳动过度,食物不能正常送入真胃,积聚于百叶,中津耗损,导致百叶干枯,胃道不通而成此患,从医至今,常用如下验方医治百叶干,特推荐此方,供同仁试用.  相似文献   

8.
据文献考证和临床观察,牛百叶干与百叶干燥证应为两个病证。可是现在把百叶干燥归于百叶干或视为“类百叶干”,二者的治疗方药也有所混淆。百叶干燥是一个独立病证,应为它重新“正名”。(一)百叶干与百叶千燥的区别百叶干是腑实证,百叶干燥  相似文献   

9.
正牛百叶干病,又叫瓣胃阻塞病。本病的病程经过较为缓慢。多因饲喂粗硬干饲料太多,饮水不足,致使胃中津液耗损过甚,百叶干枯,故名百叶干。本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之际。由于天气寒冷,多喂干草料,少喂青饲料,而又饮水不足,胃液枯竭致成其患。2017年10月笔者收治了1例患百叶干病的患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患畜很快治愈,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胃腑积滞常见于临床,第三、四胃积滞和盘肠结等的治疗仍是难题。因此,笔者对《牛经》中胃腑积滞方药的规律,谈点个人的认识和运用体会。 (一)《牛经》中的胃腑积滞病证临床上的胃腑积滞有水草肚胀、宿草不转、百叶干、四胃食滞以及盘肠结等。《牛经·脾经部》载有草伤脾、脾病、脾痢、鬼气抽脾、蜏鳖、胃翻、百叶干、水草肚胀、水伤、困水膈痰、泻荡,浮凉气、宿草不转、水草不  相似文献   

11.
<正> 牛重瓣胃阻塞障碍是由前胃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减弱,导致临床上内容物积滞,水份被吸收干涸,瓣胃肌麻痹及小叶压迫性坏死干涩,无力磨化,而成百叶燥结之症。本病中兽医称百叶干。大多采用中西结合或手术治疗,我在收集民间治百叶干方法  相似文献   

12.
瓣胃阻塞早期较难确诊,而症状明显后治疗,收效不佳,死亡率较高。笔者用加减猪膏散结合瓣胃注射的方法,治疗重症百叶干8例,治愈6例。 (一)主要病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鼻镜干燥,拱背,磨牙,粪干、量少,呈算盘珠样,深触瓣胃有痛感。 (二)治疗 1.猪膏散加减:大黄90克(后下)、当  相似文献   

13.
牛百叶干亦称第三胃或重瓣胃阻塞,是反刍兽的常见病。笔者于1965—1974年用藜芦润燥汤结合西药治疗百叶干45例,痊愈36例,死亡9例,治愈率80%。介绍如下: 一、症状初期食欲、反刍减少,精神不振,被毛焦燥、竖立,行走无力,卧多立少,排粪量少而干,鼻镜汗少,口色红。听诊第三胃蠕动音弱而短。  相似文献   

14.
<正>百叶干,中兽医又称之为津枯胃结,多因饲喂粗硬干饲料太多,饮水不足,致使胃中津液耗损过甚,百叶干枯,故名百叶干;而现代兽医学认为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降低,其内容物停滞,水分被吸收而干涸,以至形成瓣胃阻塞的一种疾病;是反刍动物牛的一种常见病,此病在本地多发生于冬春缺乏青绿饲料的季节,病程经过缓慢,发病初期诊断较困难,仅用中药治疗,效果多不佳,笔者在20多年的兽医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5.
百叶干又称瓣胃阻塞,是由于反刍动物前胃运动机能发生障碍,特别是百叶胃收缩机能减弱,其内容物不能顺利地排入真胃,水分被吸干而引起的阻塞性疾病.本病初期常被忽视,中、后期治疗效果不佳,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笔者近几年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48例,其中初诊病例36例,治愈34例,治愈率94%;转诊病例12例,治愈10例,治愈率83%.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笔者用中草药“奶牛健脾散”治疗患消化系疾病的奶牛近千头次,收到较满意的疗效。该方特别有利于奶牛前胃功能(pH 值、渗透压及微生物系)的恢复。临床常见的前胃弛缓、瘤胃积食、脾虚少食、饲料中毒、百叶干、真胃炎、肠炎等都能引起奶牛的消化功能紊乱,其症状多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便秘、腹泻、腹胀等。通过辨证,以“奶牛健脾散”加减施治,均获良效。(一)“奶牛健脾散”由山药、薏苡仁、莱服子各50g,神曲、麦芽各30g,香附  相似文献   

17.
牛百叶干症又名瓣胃阻塞,是由于饮喂失宜和外感六淫使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降低,内容物停滞,干涸,以形成阻塞的一种的疾病,一般病程缓慢,严重时预后不良,十七年来,本人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共收治不同类型的百叶干220例,治愈203例,治愈率达92%,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兽医称瓣胃阻塞为百叶干,重编校正的《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记载":失水多时百叶干,更因负重力伤残;毛色焦枯粪又紧,日见尪赢脚软酸;方有三稜猪膏散,服来数帖得平安;牛医切莫误用药,经书里面用心看"。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几年由于牛吃“轮供”而引起的瓣胃阻塞(百叶干)较多,主要多因长期、过多地饲喂粗糙干硬的饲料,而且饮水不足,以致胃内水分损耗过甚所致。其治疗验方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百叶干是中医对瓣胃阻塞的称呼。根据笔者在奶牛场数十年工作的经验体会,百叶干在奶牛的前胃疾病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胃脏疾病。可以这样说,前胃弛缓、瘤胃积食是奶牛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内科病,只要治疗及时和疗法得当,一般是比较好治的,但是病一旦发展到了瓣胃,则治疗效果、预后就不容乐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